英美多國聯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起因是因為前俄羅斯間諜在英國被毒殺,英國政府指責這是俄羅斯所為,儘管英國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實間諜毒殺事件是俄羅斯所為。包括歐盟和美國在內的20多個西方國家驅逐了一百多名俄羅斯外交官,以回應前俄羅斯間諜在英國被毒殺事件,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驅逐外交官的規模是自冷戰以來最大的一次。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互相對抗從來就沒有消停過,西方國家一直忌憚當年前蘇聯的鋼鐵洪流,儘管當年的霸主已不復存在,俄羅斯作為繼承蘇聯大部分遺產的大國,還是會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造成震懾。

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發起冷戰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種損失,面對俄羅斯這種超級大國,對抗往往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我並不認為新的一輪冷戰會到來,接下來是考驗普金怎麼面對這一系列問題。


英美多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現在好像有20多個國家了,連澳大利亞也來湊熱鬧了,其實這是一石多鳥之計,主要針對的目標不但是俄羅斯,其實還有德國領導的歐盟。如果說這場政 治陰謀是否新冷戰的開始,這個個人覺得俄羅斯已經不具備冷戰的資格了。

事件主要是俄羅斯66歲一個叛徒間諜被發現神經毒計中毒,出乎意料的英國不調查就大罵俄羅斯,直接驅逐外交官23名,後來西方歐美聯盟來了一場接力賽,雖然英國脫歐了,德、法也是給足了英國面子,帶領著歐盟10幾個國家先後分別驅逐了俄羅斯外交官,而遠在萬裏以外的澳大利亞都來湊熱鬧驅逐2人,烏克蘭更是藉此驅逐13名俄羅斯外交官,最後一棒美國更是不負眾望的驅逐60人

英美政 治外交博弈經驗豐富,這場利用驅逐外交官風波絕不是一時興起,恐怕已經謀劃多時,那麼他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1、讓那些背叛前來投靠的間諜安心,表明保護他們的決心

這是最容易達到的目的,利用這次時間讓那些投誠的間諜們放心的生活,英美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他們的安全,特別是給那些已經投誠但是還在敵 國搞間諜活動的人一個態度,「你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工作,大後方是安全的!」

英國在北約爭取更高的地位,必須離間默克爾與普京關係

英國退歐了,現在正在走程序,以前的歐盟領導層英德法三國,但是隨著英國不斷沒落,歐盟的領導人變成了德英法,所以英國人不服氣,於是任性的投票,但是這個投票誰也沒料到就這麼任性的脫離了歐盟,現在的歐盟的領導集團就變成了德法兩國了,德國地位要高一些,是歐盟最有權利的領導人。

而英國脫離歐盟後就不能管歐盟的事務了,以後再北約的位置就非常難堪了!而脫歐之際給歐盟和俄羅斯找點矛盾,因為德法一向和俄羅斯關係不錯,在制裁俄羅斯態度上德法就曾反對對俄羅斯過於嚴厲的制裁。英國與俄羅斯幾乎很少有經濟往來,而歐洲大陸國家與俄羅斯經濟往來密切,就俄羅斯一年進口德國的商品高達240億美元左右,英國自然不閑事大,事情鬧大了對自己一點影響沒有,卻大大影響歐盟國家和俄羅斯的矛盾,只有這樣英國的立場才會與歐盟的立場一致,這樣才能爭取更大的主導權,這是英國這個老謀深算的棋手背後早算好的一步棋。

美國人希望看到一個歐盟與俄羅斯矛盾加劇

而對於北約的老大哥美國看來,現在歐盟的領導集團有些不聽美國這個老大哥的話了,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美國搞了個F35戰機,很多歐盟和亞洲國家都響應了,但是唯獨德法這兩個歐盟領導人不當回事,而且德國已經明確表態不會買F35,只考慮歐盟自己的飛機,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不能被美國控制,要自由!但是美國不需要自由的歐盟,他希望要的是澳大利亞這樣聽話的小弟,而失去了英國的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極大可能慢慢的就轉好,這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

而特朗普看到自己的小弟們紛紛開始驅逐外交官,「自己纔是老大嘛」,既然自己的小弟們驅逐了這麼多外交官,作為老大自然要比他們多才行,「一個星期內,俄羅斯60名外交官給我從美國滾蛋,我不想看見他們了」

這是表明一種態度:自己還是北約的老大。而英國發起的這場政 治陰謀,也正和美國的胃口。

英國人在政 治陰謀上果然還是老手啊,雖然大英帝國已不再,不過大英帝國輝煌還是令英國非常懷念,不要也該醒醒了。


日前,繼英國宣佈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之後,世界霸主美國也按耐不住,隨即宣佈驅逐48名俄駐美外交人員和12名俄駐聯合國工作人員,還宣佈關閉俄羅斯駐西雅圖總領事館。與此同時,包括加拿大、挪威、阿爾巴尼亞、烏克蘭等歐盟16個成員國相繼決定驅逐俄外交官。

據統計,總共大約有151名俄外交官被驅逐。這些國家驅逐俄外交官的共同理由就是索爾茲伯裏中毒事件。對此,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波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美多國聯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是西方反俄情緒的一種集體宣洩,標誌著俄與西方對抗加速升級。

毫無疑問,美英為首的西方集團對俄羅斯發起如此密集的驅逐外交人員事件,不僅僅反映了西方集團內部的「團結」,也充分反映了西方集團將俄羅斯視為水火不容的敵人。但是關於"斯克裏帕利案"事件的真相已經被外交大戰所淹沒,人們更關注俄羅斯將如何應對。

事實上,自冷戰結束以來,美英就將俄羅斯視為蘇聯的繼承者,因為俄羅斯繼承了蘇聯龐大的軍工體系和強悍的核打擊力量。雖然俄羅斯一度想和西方集團和解,但由於其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讓西方集團充滿了懷疑。對戰鬥民族而言,放下武器等同於自取滅亡。所以,俄羅斯在歐美的圍追堵截下仍然堅持抗衡,歐美越是打壓,俄羅斯越是反擊的厲害。這導致歐美社會對俄羅斯的矛盾不斷升級,衝突也不斷加大。此次,西方集團集體對俄發難,就反映了雙方的矛盾正在不斷加大升級。(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據3月26日《衛報》報道,目前有20個國家下令驅逐了140多名俄外交官,以回應此前的俄羅斯間諜在英國遭毒氣的攻擊案件,各大謀體紛紛猜測新一輪冷戰是否已經來到了。

全球化的進程中老牌大國的冷戰思維恐懼加註,在全球大合作的環境下,美歐優先的冷戰思想根深蒂固,對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存在恐懼,與俄在歐洲的經濟利益衝突不斷。動則以各種理由干涉別國內部事務,如莫須有的人權主義,政治獨裁,種族清洗等各項帽子扣在頭上,拋開國際準則,野蠻對其它國家的打壓與制裁。

新冷戰已到來了?在2014年因烏克蘭東部問題以後,美歐圍繞對俄的制裁與反制裁,一直延逐到今,並不斷擴大,動不動的這種經濟制裁,給俄羅斯卻實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困難。但在全球經濟日益緊密聯繫的大背景下,對別人的制裁也必然傷及自身,即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區域國家對此也是極不承怨,矛盾重重。

合作共贏才能主流,儘管美歐的態度強硬,拉幫盟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打貿易戰等等。這種冷戰思維已經成為過去,每個國家都有自已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方向,動不動以老大自居,對別國的政治,經濟及領導人,的指手劃腳都是一廂情願的。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方向,個別國家的冷戰思維將成為過去。

新一輪冷戰?這個詞確實已經被提出來了。是聯合國官員對目前國際局勢的分析。就在俄羅斯驅逐了美國60名外交官事件後,這名聯合國官員提出了這個概念,並指出希望美俄控制局勢。

以間諜案為導火索,美國和俄羅斯進入了不斷互懟,雙方互不相讓的局面。你驅逐60人,我也驅逐60人,而且俄羅斯還關閉了美國在聖彼得堡的外交領館。

隨後,美國表示會繼續制裁俄羅斯。這種局面確實與冷戰時期的美蘇爭霸極為相似。說實話,就算沒有這次的驅逐外交官,美俄也已經開始了新冷戰了。克里米亞事件之後,美國就一直步步緊逼,不僅在烏克蘭建立了多處軍事基地,還把其拉進了北約組織。等於是在俄羅斯家門口按上了一顆釘子。面對這一局面,俄羅斯開始瘋狂反擊,加大力度支持烏克蘭東部武裝。

再加上敘利亞戰場上美俄兩國劍拔弩張,明爭暗鬥。可以說新冷戰真的來了。不過這一次俄羅斯明顯底氣不足。沒有雄厚的經濟作支撐,想要跟美國叫板,依然會被孽!


26個國家聯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150人,確實有點匪夷所思。一個俄羅斯的前雙面間諜在英國中毒案,牽扯26個國家,又驅逐俄羅斯外交官150人,確實讓人心驚膽戰。是不是意味著新一輪冷戰已經來了,我感覺未必。因為:

第一,外交戰牽動國家多,涉及人員多,而且同時發力,使俄羅斯內外交困。

驅逐俄羅斯外交官150人,其中美國就60人,英國23人。其他的國家最多4人,大部分在1~2人。

第二,對俄羅斯的外交戰,表現出冷戰聯盟並沒有形成。

中毒案發生於3月4日,但是知道俄羅斯大選前的14日英國才以這個問題為藉口,驅逐俄羅斯外交官23人,同時呼籲歐盟北約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3月22日美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60人,同時特朗普總統親自打電話給加拿大,澳大利亞, 歐洲國家,這樣許多國家曲於美國壓力,才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從這個事情的過程中,我們感覺歐盟、大洋洲、美洲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的國家利益並不一致。

紐西蘭總理說「我們希望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但是實在沒有理由驅逐。」奧地利總理公開講「我們不能沒有理由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我們希望作為西方和俄羅斯的傳話人。」而且和美國為盟友的日本韓國也沒有加入驅逐行列。德國法國外長,驅逐後給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電話,請求俄羅斯的原諒。

第三,美國的退休外交官3月29號書寫給國會的一封信,要求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已經有200名退休前國務院官員簽名。

第四,許多國家領導人說,貿易戰沒有贏家,外交戰也沒有贏家。冷戰只能使國際社會撕裂,熱戰使慘勝的一方付出代價太大,失敗的一方更是慘不忍睹。

總之,走出冷戰模式,拋棄零和博弈,走合作發展道路,才能贏得多贏,纔可能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然不是!回答我三個問題

英國有資格啟動冷戰麼?俄羅斯有資格成為冷戰的一股重要勢力麼?現代世界可能再次冷戰麼?

英國已經不是二戰後那個雖然衰落但是依舊是超級大國的英國了

俄羅斯有資格成為冷戰的另一方麼?

俄羅斯也不算蘇聯了,現在的俄羅斯只是一個舔舐傷口的北極熊。原有的蘇聯已經去了,現在的俄羅斯有什麼?

經濟全球化的經濟模式允許再一次冷戰麼!現在的經濟體制!冷戰?冷戰時候各國能夠冷戰是因為經濟基本上沒關係,所以儘管貿易戰,但是現代?貿易戰?

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美國還很淡然,美國表示,咱先和某個兔子剛,毛子放著不動他會自己衰落,但是那個長耳朵的

mmp四十條戰艦組成的艦隊

再不控制一下要人命了。

再說這次的事本來就是各種詭異!

歐盟內部存不同聲音 大多「擺姿態」

區區間諜被殺也值得如此小題大做?

此輪西方國家聯手反俄,原因是所謂的是俄羅斯前間諜斯克裏帕爾及其女兒在英國遭神經毒劑襲擊。

前間諜十在英國=俄羅斯叛徒=乾死這羣叛徒=正義=英國是有意找事!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力勸歐盟各國支持英國,聯手「懲罰」俄羅斯。然而,一些歐盟國家卻沒有「跟風」。

真以為英國這麼做歐洲國家都是心甘情願的?

原因很簡單!

歐洲攪屎棍賊心不死!繼續攪屎棍!


嚴格說起來,這已經不是冷戰,而是已經開始熱戰了,而且是非常嚴重的熱戰。

當年,差不多引發了核大戰的古巴導彈危機,起因就是蘇聯將導彈運到了美國的後院古巴。如果蘇聯導彈在古巴部署下來,可以隨時對美國進行進攻。所以美國甘冒進行核大戰的風險,拚死阻止了蘇聯的行為。

時至今日,如果我們回想古巴導彈危機當時的情況,應當慶幸當時美蘇雙方的領導人沒有喪失基本的理智。

目前英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這一件事,差不多也是這樣的。假設你作為英國的首相,國內突然出現了軍用級別的神經毒劑,而且還殺了人(沒有死)。那麼,這些神經毒劑到底在英國國內還有沒有?還有多少?還有沒有可能被使用?會對誰進行使用?會不會引發全國恐慌?要怎麼樣向國民交代?應不應該考慮戰爭和核大戰的可能?

所以我認為,這並不是所謂的冷戰,對於全世界全人類來說,已經在面對著熱戰和核大戰的可能了。

作為我們來說,我們在旁邊看一看就行了,但是也希望他們能保持冷靜。


美英多國聯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俄羅斯想必也會有對等行動,有人說新一輪冷戰即將到來。

大觀君認為,冷戰不可能爆發,理由如下:

1、如今俄羅斯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但因為仍有核武,西方也不敢太過分,所以,更像是一場「圍堵」;

2、總體而言,這起事件更多是英、俄之間的對抗,美國火上添油而已,而這兩個國家挑事的目的,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所以,其烈度不會太高;

3、西方聯盟雖然人多勢眾,但貌合神離,內部意見紛呈,其中不少是被裹挾進來的。

所以,冷戰打不起來,熱戰更打不起來,等到天寒地凍的時候,一個個歐洲國家,又紛紛向俄羅斯示好,畢竟,過冬取暖的氣門,還控制在俄羅斯的手中。


英美等多國聯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是準備通過政治外交、經濟制裁等手段來影響俄羅斯的發展,打擊俄羅斯的意志,使俄羅斯的人民屈於西方陣營的壓迫。新的一輪冷戰早已向俄羅斯侵來,那西方陣營到底要對俄羅斯要做什麼呢?3月23日,俄現任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以驚人的高票率76.69%贏得大選,繼續連任。普京1952年10月出生,今年已68歲,雖得連任6年,到時普京已74歲。西方陣營認為痛恨的普京進入要退休的狀態,而新的俄羅斯領導人還沒有出現。歷史證實,這個時段是一個國家最柔弱的時間,一向強硬的俄羅斯也不會例外,西方陣營積累多年的惱恨也會一股惱的傾向俄羅斯,希望在普京的最後任期壓垮俄羅斯,使俄羅斯人民真正的屈從西方意志。因此在美、英等大國的帶動下,眾同盟國也隨風就市,紛紛仿效驅逐俄外交官。就連烏克蘭的總統也想接此機會向東烏克蘭的武裝發動挑戰,蠢蠢地繼續做出有損自已國家有利於美國的討好舉動。俄羅斯在西方陣營的攻擊下渡過了幾十年,俄羅斯民眾已經意識到自強才能生存。普京的高票率也是俄羅斯不怕欺壓的民族意識體現,面臨西方陣營接近瘋狂的攻擊,俄羅斯人民將在新的一輪冷戰中艱難地渡過六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