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現任總統莫拉萊斯,是玻利維亞歷史上第一位印第安土著人總統,也是玻利維亞歷史上第一位有反美傾向的左翼總統。他領導的「爭取社會主義運動」政黨獲大批農民和工人支持,成功地運用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理論通過民主選舉獲得政權。所以,2018年2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就英國等國起草的有關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的決議草案投了反對票。

1.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網路配圖

玻利維亞全稱多民族玻利維亞國,是位於南美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東北與巴西為界、東南毗鄰巴拉圭、南鄰阿根廷、西南鄰智利、西接祕魯。國土總面積109.89平方千米,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國家。東部和東北部為亞馬孫河沖積平原、約佔國土面積的60%,中部為安第斯山東麓山谷地區,西部為玻利維亞高原。

2.玻利維亞國旗。網路配圖

玻利維亞自然資源豐富,其中礦產資源:錫儲量115萬噸、居世界第二位,鐵儲量450億噸、在拉美僅次於巴西,鋰儲量1億噸、居世界第一;石油儲量9.29億桶,截至2013年已探明天然氣儲量52.3萬億立方英尺;森林覆蓋面積53萬平方千米;潛在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39850兆瓦。

3.玻利維亞地圖。網路配圖

玻利維亞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實行總統制共和制,立法、行政和司法權三權分立。全國分9個省,法定首都為蘇克雷,政府所在地拉巴斯,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總人口1091萬人(2010年)、其中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65%,主要有土著民族、歐洲和非洲移民與土著人的混血後代、歐洲和非洲移民等。截至2013年,GDP307.9億美元,人均GDP2794美元。

4.玻利維亞政區圖。網路配圖

玻利維亞歷史悠久,公元13世紀為印加帝國的一部分,1538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5年8月6日,在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中獲獨立,以南美獨立戰爭的民族英雄玻利瓦爾命名玻利瓦爾共和國,後改為玻利維亞。1836年,與祕魯組成聯邦;1839年,智利入侵而聯邦瓦解。20世紀,玻利維亞軍事政變頻繁、政局長期動蕩;1983年10月,恢復現代資產階級民主政體。2009年3月26日,原國「玻利維亞共和國」改稱「多民族玻利維亞國」


拉美英雄的國度

玻利維亞,全稱為「多民族玻利維亞國」(2009年以前原國名為「玻利維亞共和國」)。玻利維亞在歷史上被稱為「上祕魯」,在獨立之前的將近300年裏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它的名字是為了紀念西蒙?玻利瓦爾而得名。西蒙?玻利瓦爾(1783年7月24日-1830年12月17日)曾為從西班牙統治下解放南美洲發揮了關鍵作用,先後領導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巴拿馬、祕魯和委內瑞拉取得獨立。因而,自立國之初,玻利維亞便是一個敢於反對強權和霸權主義的國家,這也是為何它不甘心屈服於美國霸權主義的淫威下。縱是小國,但依然敢於挑起反美的大旗,可謂是一個「硬漢」國家。

坐在金山上的窮國

玻利維亞位於南美大陸的地帶,與南美大國巴西和阿根廷是鄰居,是南美洲領土面積第6大國家(109多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62%,其中一半以上為印第安人。玻利維亞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克丘亞語和阿依馬拉語。

玻利維亞是拉美最窮的國家之一,64%的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37%處於赤貧狀態。但是,它擁有豐富的石油儲藏和南美第二大天然氣田,其鋰的儲藏量幾乎佔世界一半,還有鎢、錫、鉛、鋅、金、銀等礦藏,因此過去有「坐在金山上的窮國」之稱。

總統是蜚聲全球的反美鬥士

玻利維亞有兩個首都,法定首都是蘇克雷,但只有最高法院設在那裡,實際的行政首都則是在拉巴斯,是政府和議會的所在地。在莫拉萊斯2005年首次擔任玻利維亞總統前,玻利維亞在180年的時間裡換了170多個總統。2005年12月8日,莫拉萊斯當選玻利維亞總統,成為過去5個世紀以來玻利維亞首位族裔為印第安人的本土領導人。他以「反美鬥士」著稱,深受民眾擁戴,在2009年和2014年取得連任,並在2017年12月2日宣佈在2019年再次謀求連任。


美、英、法空襲敘利亞之後俄羅斯集合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召開了緊急會議,但在此次會上由俄羅斯起草的譴責美、英、法空襲敘利亞的決議草案表決之時僅獲得15位成員中的3張贊成票。這3張贊成票中有1票是玻利維亞所投,玻利維亞因此被視為是一個敢和美國叫板的強硬國家。那麼玻利維亞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玻利維亞為何要同美國叫板呢?

玻利維亞全名多民族玻利維亞國,是位於南美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周邊與巴西、祕魯、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五國相鄰,國土面積1098581平方公里,居南美第五位,美洲第八位,人口約為1089萬,GDP總量約338.06億美元,人均GDP約3105美元。玻利維亞東部和東北部大部分地區為亞馬孫河沖積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60%;中部為山谷地區,屬安第斯山東麓,玻利維亞的農業和城市大多分佈於此;西部的玻利維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玻利維亞全國劃分為9個省:拉巴斯省(省會拉巴斯)、潘多省(省會科維哈)、貝尼省(省會特立尼達)、丘基薩卡省(省會蘇克雷)、科恰班巴省(省會科恰班巴)、奧魯羅省(省會奧魯羅)、波託西省(省會波託西)、聖克魯斯省(省會聖克魯斯)、塔裏哈省(省會塔裏哈)。玻利維亞有兩個首都:蘇克雷是玻利維亞憲法明確規定的首都,這裡最初是西班牙人殖民南美時期的一個中心城市,也是玻利維亞獨立後第一個首都。蘇克雷位於東科迪勒拉山脈東麓卡奇馬約河谷地,人口約70萬。後來在玻利維亞的工業化進程中蘇克雷周邊的礦山基本上都挖完了,於是有人提議把首都搬遷到當時正不斷發現新礦的另一個中心城市拉巴斯,最終玻利維亞政府、國會等機構搬到拉巴斯,最高法院則留在蘇克雷,由此形成了玻利維亞法定首都為蘇克雷,而政府實際駐地為拉巴斯的獨特現象。玻利維亞不僅有雙首都,還有雙國旗:一面是玻利維亞獨立建國時使用的紅黃綠三色條紋旗;另一面是七色方格旗,這面旗幟的歷史更為悠久——是印加時代的土著旗。在玻利維亞隨處可見兩面旗幟並列現象。除此之外玻利維亞還有雙國花:一種是西部常見的三色魔力花,一種是東部常見的垂花火鳥蕉。

玻利維亞可能是全世界唯一同時具有雙首都、雙國旗、雙國花的國家。顯然這也是一種協調的產物。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玻利維亞人在面對爭執時喜歡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包容精神去處理。這可能和玻利維亞的多元民族結構有關——這點從玻利維亞的國名全稱「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就能看出:作為多民族國家的玻利維亞境內生活著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外來移民與土著居民混血的梅斯蒂索人、歐洲移民後裔、非洲移民後裔,其中印第安人佔玻利維亞總人口的55%左右,梅斯蒂索人佔30%左右。玻利維亞境內的印第安人又分為37個土著族羣,其中克丘亞人和阿依瑪拉人的人口最多——分別為155.8萬人和127.9萬人。和其他美洲國家一樣的是:印第安人是這個國家最早的土著居民。大約在公元13世紀玻利維亞成為了印加帝國的一部分。1538年玻利維亞在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印加帝國的過程中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當時西班牙殖民者將此地稱為上祕魯,隸屬於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中的拉普拉塔總督區。1825年8月6日號稱「南美解放者」的西蒙·玻利瓦爾從西班牙殖民者手中解放了玻利維亞,因此新生的國家就被命名為玻利瓦爾共和國,後逐漸演變為玻利維亞國。1836年玻利維亞曾同祕魯組成聯邦,然而3年後由於智利入侵而瓦解。1863年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省發現豐富的硝石礦藏。1879年智利出兵佔領礦區,玻利維亞與祕魯聯合同智利發生「太平洋戰爭」。1883年玻利維亞戰敗並於1904年將盛產硝石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割讓給智利,玻利維亞由此喪失了包括重要港口安託法加斯塔在內的唯一濱海省份,從此成為內陸國。但現在的玻利維亞一直對此地有主權要求並聲稱1904年條約無效。失去了自己的全部海岸線的玻利維亞卻有著深厚的海洋情結——不僅擁有一支3600餘人的海軍艦艇部隊和500人的海軍陸戰隊,還有自己獨特的「海軍節」。每逢「海軍節」這天玻利維亞都要舉行隆重的閱兵儀式。在玻利維亞城市的大街上「玻利維亞人要求出海口」的標語處處可見。

就在玻利維亞與智利正式簽約割讓阿塔卡馬省的前一年玻利維亞還曾被巴西用三千多平方公里土地換走了19.1萬平方公里的疆域。被巴西換走的地區叫做阿克里,這裡在當時儘管是玻利維亞領土,但很早以前從亞馬遜河流域移居過來的巴西移民就佔據了當地人口的絕對多數。這時正在太平洋地區屢屢敗於智利人之手的玻利維亞其實根本無力與面積、人口都比自己大得多的巴西抗衡,於是玻利維亞將阿克里的民政管理權授予美國財團,試圖在美國和巴西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之中實現對阿克里地區的控制。對此時任外交部長裏奧·布蘭科男爵採取軟硬兼施的政策:一方面他關閉了從亞馬遜河進入阿克里地區的航路——由於當時進入阿克里地區的唯一入口就是亞馬遜河,所以巴西的禁航決定使美國財團在阿克里地區採取的任何經濟行動都變得毫無價值。另一方面他補償了美國財團在阿克里地區的投資,以滿足美國提出的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畢竟美國在這裡只有經濟利益而沒領土訴求,既然玻利維亞所能給予的經濟利益是巴西同樣所能給予的,那麼美國人就犯不著為玻利維亞人而得罪巴西人。最後裏奧·布蘭科還向美國政商界人士灌輸一種觀念:美國財團在阿克里的行動是對門羅主義的踐踏,因為允許擁有特權的經濟集團進入南美,會引起歐洲其他國家效仿並在南美進行勢力範圍劃分的危險。一向視拉美為自家後院的美國最忌諱的就是歐洲列強向這一地區擴張滲透,因此裏奧·布蘭科的話對美國產生了很大影響。巴西在確定美國不會幹預阿克里爭端後與玻利維亞簽訂了《彼得羅波利斯條約》:巴西以阿布南河與馬德拉河交匯處的三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換取玻利維亞19.1萬平方公里的阿克里地區。因交換面積不對等,所以巴西需另付兩百萬英鎊且要修建一條連接瓜雅拉米林至波多韋柳的鐵路,以繞過馬德拉河的急流,從而使玻利維亞獲得一條通過亞馬遜河溝通大洋的進出口通道。

在失去唯一的出海口與盛產橡膠的阿克里地區後玻利維亞的經濟發展受到了相當的制約,這時玻利維亞的目光投向了查科地區——這裡位於巴拉圭河以西、安第斯山脈以東,亞馬遜盆地以南,潘帕斯草原以北,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但人煙稀少、缺乏物產。當時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對查科地區北部約26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歸屬一直存在爭議。如果玻利維亞能取得流經此地的巴拉圭河的航行權就等於擁有一條新的入海通道,不過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玻利維亞對北查科實現完全控制。而相比之前的智利和巴西而言:巴拉圭似乎是一個好對付的對手——當時巴拉圭只有3000人左右的部隊,而玻利維亞軍隊超過萬人。玻利維亞還得到了美孚石油公司的巨額貸款並向英美等國購買了包括坦克、飛機在內的大批新式武器,而當時每7名巴拉圭士兵才能分到1支被阿根廷淘汰的毛瑟槍。於是1932年6月15日玻利維亞出兵佔領了北查科荒漠中的巴軍要塞皮蒂安圖塔和博克龍,由此引發了與巴拉圭的查科戰爭。然而到戰爭結束時玻利維亞付出了死亡6萬人的代價,卻最終以簽訂和約的形式結束了這場戰爭:北查科地區約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歸了巴拉圭,而玻利維亞只得到約8萬平方公里,至此玻利維亞自其獨立後已喪失了約50%的領土。戰爭中玻利維亞舉債高達2.28億美元,這加深了作為債權方的美孚石油公司等跨國企業對其國民經濟的控制。

玻利維亞的磨難並未就此終結:喪失了50%領土及其唯一出海口的玻利維亞的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制約,而以美孚石油公司為代表的外國資本對玻利維亞市場的壟斷進一步加劇了玻利維亞的國內矛盾,此後玻利維亞進入到政治經濟局勢日益動蕩的時期。自1952年後玻利維亞開始頻繁發生軍事政變,直到1983年10月玻利維亞才恢復了具有南美特色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在經歷持續30多年的動蕩局面後的玻利維亞幾乎成為了全世界最為貧窮落後的國家:1985年玻利維亞政府的預算赤字達到485.9萬億比索,佔玻利維亞GDP總值的大約1/3左右,通貨膨脹率則高達24000%。1980~1985年期間玻利維亞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了30%,整個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被逼到絕境的玻利維亞開始嘗試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提出的休克療法,一週之後奇蹟出現了:惡性通脹得到了強有力的遏制,物價從暴漲趨於穩定。1986~ 1987年的通貨膨脹率僅為10~15%,1988年為21.5%,1989年為16.6%。國民經濟在經過短暫的下降也逐步回升。實行休克療法的第一年即1986年國內生產總值下降2.9%,但隨後幾年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長勢頭。同時由於採取了有效措施,債務問題也得到了明顯緩解並最終使玻利維亞克服了嚴重的債務危機。不可否認玻利維亞的休克療法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正是這次嘗試挽救了瀕臨絕境的玻利維亞經濟,使國家從崩潰的邊緣得以走出,然而玻利維亞已錯過了太多的時機——當第三次產業革命在全球如火如荼之際玻利維亞卻處於國家崩潰的邊緣,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啟追趕之旅,因此迄今為止玻利維亞仍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國家。好在玻利維亞的自然資源足夠豐富,這為玻利維亞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相對有利的條件:玻利維亞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在南美僅次於委內瑞拉;錫儲量115萬噸,居世界第二;鐵儲量450億噸,在拉美僅次於巴西;鋰儲量1億噸,居世界第一。

玻利維亞早在1825年獨立建國之時就與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在此之後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玻利維亞一直與美國保持著較為密切的關係。事實上我們在上文已有所提及:在與巴西的阿克里爭端中玻利維亞的第一反應就是向美國求助,在與巴拉圭的查科戰爭中玻利維亞獲得的外部貸款也主要來自美國。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玻利維亞的經濟復興過程中也得到了來自美國的大筆援助——這種援助不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資金援助,不要忘了挽救玻利維亞經濟的恰恰是美國人傑弗裏·薩克斯,這種無形的智力支持也是使玻利維亞走出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玻利維亞本著「拿人家的手短」這一原則與美國保持著密切的外交關係,然而作為另一方的美國則趁機強化了對玻利維亞的經濟控制並常粗暴的干涉玻利維亞的內政。事實上這種矛盾一直在潛移默化滋長著,一開始玻利維亞選擇忍受,然而2005年胡安·埃沃·莫拉萊斯·艾瑪就任玻利維亞總統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和菲律賓的杜特爾特一樣:莫拉萊斯是一個堅決主張本國獨立自主的強勢總統,對美國的干涉政策極為不滿。2008年莫拉萊斯驅逐了美國駐玻利維亞大使,隨即美國以取消對玻利維亞的的關稅優惠作為報復。2009年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兩國簽署雙邊關係框架協定,這使雙邊關係一度有所緩和,但美國依舊沒恢復對玻利維亞的的關稅優惠,只是維持了表面上的互相尊重。2013年的「稜鏡門」事件中由於爆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實施的對玻利維亞的電子監聽計劃,從而使兩國關係再度惡化。


謝邀。一個敢於反對美國的英雄國度!美英法空襲敘利亞之後,俄羅斯集合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召開了緊急會議。但在此次會上,由俄羅斯起草的譴責美英法空襲敘利亞的決議草案,表決之時僅獲得15位成員中的3張贊成票。3張贊成票中,有1票是玻利維亞所投。一時間,玻利維亞成了國人眼中的英雄。答主來解答玻利維亞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為何敢與美英法三大國作對。

玻利維亞代表投了贊同票

一、玻利維亞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玻利維亞是一個內陸國家,位於南美洲。歷史上,玻利維亞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25年在民族英雄玻璃瓦爾的帶領下,打敗了西班牙殖民者,玻利維亞成為獨立國家。最開始,為了表彰民族英雄玻璃瓦爾的功績,玻利維亞名為玻璃瓦爾共和國,後改為玻利維亞。

1.地廣人稀。玻利維亞面積108.9萬平方公里,人口1089萬,人口密度約每平方公里10人,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2.資源豐富。玻利維亞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在南美洲,石油天然氣儲量僅次於委內瑞拉。礦藏豐富,錫儲量115萬噸,居世界第二;鐵儲量450億噸,在拉美僅次於巴西;鋰儲量1億噸,居世界第一。

3.三權分立。在政治上,玻利維亞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權三權分立,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又是三軍統帥,與美國總統權利類似。不同點在於,玻利維亞的總統一屆任期為5年。

4.發展中國家。玻利維亞經濟主要依靠能源出口,工業基礎薄弱,糧食需要大量進口。2016年,玻利維亞經濟總量為338.06億美元,人均GDP為3105美元,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二、玻利維亞為什麼敢與美國作對

此次聯合國安理會投票,非常任理事國中只有玻利維亞投了贊成票,支持俄羅斯。為什麼玻利維亞敢與反對美國?這要從玻利維亞現任總統莫拉萊斯說起。

1.早在1825年,剛剛成立的玻利維亞就與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玻利維亞曾經接受過很多美國援助。歷史上,玻利維亞曾經非常重視與美國的關係,所以玻利維亞和美國兩國的關係一度非常要好。

2.2005年,莫拉萊斯成為總統以後,遇到了後來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一樣的問題。美國人雖然援助玻利維亞很多,但是也經常粗暴的干涉玻利維亞的內政。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改變了玻利維亞對美國的外交關係,由親美開始慢慢疏遠美國。

3.2008年,玻利維亞驅逐了美國駐玻利維亞大使。美國取消了ATPDEA中對玻利維亞的的關稅優惠。

4.2009年,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以後,兩國簽署雙邊關係框架協定,雙邊關係一度有所緩和,但沒有美國依舊沒有恢復ATPDEA中對玻利維亞的的關稅優惠中對玻利維亞的關稅優惠,但是維持了表面上的互相尊重。

5.2013年,在「稜鏡門」事件中美國國家安全局實施了對玻利維亞的電子監聽計劃,兩國關係再度惡化。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

所以,玻利維亞國雖不強,卻很有骨氣,總統莫拉萊斯敢於在聯合國安理會中與美國作對!


玻利維亞的總統曾經去俄羅斯訪問,在回國時需要經過歐洲,美國背後指使其盟國不開放領空讓總統的飛機通過,讓總統在世界面前受難為。美國的霸道行為傷害了玻利維亞,所以這次投票投了美國的反對票。


玻利維亞南美洲反美三劍客一,這次玻利維亞代表南美洲輪換進入聯合國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的。另外,反美二劍客就是委內瑞垃和爾瓜多爾,這三個國都是左派政黨執政,跟中美洲的古巴關係的極為友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