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正確定位,誰也幫不了你。如果一個人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別人告訴他也沒有用。智慧的人永遠不會幫一個無知的人做選擇。聰明的人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做什麼,不需要別人幫他選擇。

話永遠說給知音聽,事永遠做給知音看。何謂知音?就是同一個層次的人,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素質一樣的人,往高處說,就是他們的靈魂來自同一個境界。比如我們都來自第二十八重天,或者都來自三十三天,也就是來自同一個層次的眾生才會是知音,你想什麼,做什麼,你的知音都會認可和理解。

學佛生不起悲心、菩提心,儘管有知識、能力,仍然俗不可耐,最多只能成就羅漢果位,因為沒有境界。如果有悲心有境界,沒有知識和能力,也成就不了。就如同蓋樓房,境界就是鋼筋,知識和能力就是水泥和石頭,他們的比例必須平衡,不能偏差。

一個人到了五六十歲還沒有境界,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俗人。如果二三十歲動不動就講境界,即便境界講得再高也是口頭禪,他也是個不踏實、不務實的人。

學佛的目的不是崇拜佛,是要做佛。既然我們都想成佛,為什麼在我們身上看不到無私奉獻的精神,忍辱負重的精神,泰山壓頂不彎腰的精神呢?我們只當一個索取者,不當一個創造者、給予者,這樣能成佛嗎?「志不強者智不達」,要學佛,先完善自己的品德,學會讀人、讀己、讀社會。如果一個人只是一味地索取,不願意付出,即便很有思想,很聰明,很能幹,無論在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上,都終將一事無成。

目前我們東華寺除了萬行,沒有一個人的境界超過我們的首座和尚。他一心護持東華寺,一心護持三寶,一心維護他的信仰,他為自己的信仰而活。在座的誰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活的?誰會為了自己的信仰盡忠盡職?如果不能為自己的信仰而死而活,怎麼可能達到自己信仰的高度呢?有些人每天想著怎麼活得清閑自在一點,吃好一點,穿好一點,住好一點,自由一點,從不想怎麼為眾生多做一點,幫父母多做一點,替師父多做一點。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想法,你的境界永遠無法提升。

有一種人來到東華寺,正好趕上出坡種樹的季節,他覺得自己好倒霉,心想:我怎麼不等到種樹季節過了再來呢!他總是帶著抱怨、排斥和厭惡的心在做一切。而另一種人是慶幸自己碰到了這個季節,認為培福報、鍛煉身心的機會來了,他總是抱著感恩的心在做一切。同做一件事,起心動念不一樣,境界又怎麼會一樣呢?

境界體現在哪裡?體現在一個人的發心和起心動念里。佛教說得很清楚,三界之內一切唯心所造,你起什麼樣的心,就得什麼樣的果。

為什麼有些人忙忙碌碌一輩子卻一事無成,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功成名就呢?年紀輕輕就功成名就的人懂得如何面對功成名就,懂得駕馭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只有能理解和駕馭一件事物,才配擁有這件事物,否則,即便得到了也會很快失去。這些現象不知大家是否深思過,心中是否有答案?

文章來源: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著述《其心無住》

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