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幅画家自题《九歌·湘夫人》一文,落款“新余傅抱石重庆西郊写。”

  钤“傅”朱文圆印、“傅抱石印”白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方印、“往往醉后”朱文长方印。

  《湘夫人》纵35.4cm,横41.2cm

  图中湘夫人面庞秀润可人,姿态妩媚,带有淡淡的幽怨表情。

  飘带行如流水,裙褶线条绵劲不绝,筋力内蕴。傅抱石绘制的“士女的体态,颇具唐风,丰满而又婀娜多姿”,由是观之,其言不谬。

  《观世音图》

  本幅自题:“甲申(1944)七月初十日,写于东川金刚坡下山斋之南轩。抱石。”钤“抱石之印”白文方印,“傅”朱文方印,“印痴”朱文长方印,“其命维新”、“抱石斋”朱文方印。

  观世音是佛教的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佛教把他描写为大慈大悲的菩萨,称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见《法华经 普门品》)。

  因唐代讳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称“观音”。观世音原为男身,佛教传入中国后,自南北朝始,中土观世音造像转为女身,延续至今。

  《观世音》纵110.1cm,横34.5cm

  图中的观世音手执插有柳枝的净瓶,端庄稳重,慈眉善目,眼含深情,似在俯视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的芸芸众生,正欲前去拯救苦难。

  极少绘制佛教题材的傅抱石在抗战烽火中图写这位兼有慈悲心肠、无边法力的菩萨,表现出画家对早日结束战争、使四万万同胞脱离苦海的美好企盼。

  《天女散花图》

  本幅自题:“甲申(1944)始秋,东川金刚坡下山斋,新喻傅抱石造象。”钤“抱石大利”白文方印、“甲申”朱文圆印。

  《天女散花》纵110cm,横31.3cm

  图中天女正将手里的花瓣撒向人间,飘扬飞舞的衣带增加了人物的动感,绚丽的色彩有敦煌壁画的效果。

  她把鲜花遍洒人间,为人们的幸福、世界的和平而祝福。表达了傅抱石先生的心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