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工作36计

尽管全球化、网路革命,在过去二十五年,大幅提升人类的生产力。然而,也从此,「埋头苦干症候群」正以美国为首,向全世界白领阶级蔓延!这群「埋头苦干族」的面貌,跟过去截然不同。

【文/王仕琦】

埋头苦干症候群正蔓延
白领阶级工时变长、事做不完


去年十月,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就以「你工作如此卖命的真正原因」(The Real Reasons You're Working So Hard)为封面故事,探讨此一现象。不只美国,全球化的竞争,也迫使欧洲人抛弃较短工时的传统。○四年,德国每周工时超过四十小时的人口,从四百七十万人增加到五百三十万人,法国劳工也有此趋势。

在台湾,根据主计处民国九十四年公布的「社会发展趋势调查」:二○.五%的人认为,自己总是或经常,无法完成每天预定想做的事情;一七.八%的人每天工作超过十小时;十五至四十四岁的人口中,三成以上自觉经常有时间压力。

无效率的沟通是病原体
近四成经理人每周至少浪费半天


为何科技工具增加,时间却不够用?

麦肯锡一份针对全球七千八百位经理人的调查点出关键:无效率的沟通(包括语音、电邮和会议)。这份报告指出:有近四○%的经理人,每周必须花半天到一天在没效率的沟通;二五%认为目前的沟通已超出他们所能管理的范围。

针对此点,麦肯锡企管顾问公司资深合伙人布莱恩(Lowell Bryan)指出:「能够处理更多复杂性的人才会是赢家。」换言之,驭繁为简,避免自己被工作消耗殆尽,是白领阶级拒当埋头苦干族的唯一心法。

运用五大聪明工作秘诀
学习驭繁为简,有效管理产能


其中,「管理产能,而非工时」是重要的概念,人们必须减少低价值的互动频率。以下是五个帮助你聪明工作的秘诀。

一、设定优先顺序:确立真正值得你花心力做的工作,想办法外包其他不重要的工作。
二、预留时间:不管在专业还是家庭生活,都要预留时间给无法预见的事件和讯息,太紧凑的行程会造成压力。此外,如果你不在工作与工作之间,预留时间,让自己转换心情,会把自己压垮。

三、运用科技,过滤资讯:透过各种电子产品,你总是可以被找到。但在周末关机又不是个好选择,可以用新科技来过滤你的电话和电子邮件。

四、将决策权下放:扩大中低阶经理人可以做出的决策范围,给自己思考事情的时间。加州智库未来学院总监沙佛(Paul Saffo)就说:「独处,在职场是奢侈的资源,有时你必须要远离一些,相信没有你,事情还是可以运作如常」。

五、补充创造力:跑马拉松、学习如何煮菜、听音乐等活动,可以提供休息和放松,让你补充创造力。

个案一:
管理时间》陈瑞聪 严守议程表


十八年前,陈瑞聪接下仁宝电脑总经理职务后,一路将仁宝带领到全球第二大笔记型电脑公司,并转投资手机厂华宝通讯、面板厂统宝光电与封测厂飞信半导体等。如今,他掌舵的事业体合计年营收已将近四千亿元,拥有上万名员工。他堪称国内最忙碌的科技执行长之一,每周主持的会议近四十个,平均每月出国达八次。以下为陈瑞聪自述:

我常戏称,我应该称作「开会长」,我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开会,出差是为开会,应酬也是开会。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离开办公室前,全被会议给占满,最高纪录,我一天得开上十二个会议。

会议管理:建立开会标准作业流程,客户也要遵守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开会最常遇上的无效率情况有两类:第一种,原定的开会时间delay(延迟)。要知道,若是我前一个会议拖延半小时,等著我主持下个会议的其他人就得空等半小时,若有十个人,就等于公司丧失掉至少半天的竞争力。第二种,会议结束,没能达成任何结论。没有结果意味著原地踏步,公司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过去,我就常碰上这两种情况,后果是让我每天活在无止尽的会议梦魇里头。别人看我现在一个星期有将近四十个会得主持,数量相当吓人,其实,我过去的会议次数,比现在还要多出许多。从五年前开始,我采取的做法是,要求将每个会议的议程表先定出来,议程表中必须条列得一清二楚:这个会议必须讨论的议题有什么,每个议题要花多少分钟,必须做出什么结论。

过去我整天的行程表只有一张,现在我是每场会议都有一张议程表;过去,我每天的行程是以小时为单位,如今,我则是以分钟计。

面对不同的客户,议程表也会有所调整,德国客户做事严谨只谈公事,有时候连三分钟的寒暄时间都可省掉,直接由会议主持人个别介绍,事先将名片放在客户面前即可。

美国客户的作风较开放,因此,我们会将每个议题的时间长度订得较宽松,透过长期下来得到的经验法则,我们已经有一套开会的标准作业流程。

个案二:
管理时间》陈玲玉 黄白单监控工作


陈玲玉,国际通商法律事务所的主持律师,主办台湾高铁等重大BOT案,并为国泰、富邦、中信、台新等金控集团的法律顾问,是国内法律界的金控保母。以下为陈玲玉自述:

我喜欢工作,而且做得非常的有效率。同样是一小时,别人做一件事,我可以做两件、甚至三件。我常觉得自己的这一辈子,是其他律师的两辈子,也因为这样,我看了很多的东西,累积的人生历练比别人多,所以在做决定时,就会知道什么是对的,而且会很有信心,容易安定下来。

平时,我八点出门,从家里到事务所大概需要二十五分钟,我会都拿来看报纸,先看报,才能「看报办案」,就当天的新闻事件做即时的回应。例如某速食连锁店的消费争议,我在车上,一看到报上的消息就立刻打给客户,做立即的回应,不然等到了办公室,再做回应,已经超过了报纸的截稿时间,就会延误事情的处理。

随手记录:餐巾纸也拿来写,甚至集结出书

到了办公室之后,我第一件事就会看e-mail、传真。我有一个很得意的发明,就是「黄白单」(二联单,上为黄单,可复写,下为白单),我就是靠这个来控制工作的进度。

看完e-mail之后,就是黄白单发挥效用的时候。我把要同事们办的案件,用黄白单写上应完成日期,黄单分给负责的同事,白单就留在我这里。我根据白单去收回案件。同事常开玩笑,如果事情没做完,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到Lindy(陈玲玉的英文名)的房间,把白单子偷出来!

我最不能忍受工作延迟,甚至,我在餐厅时,还会用他们的餐巾纸,把当时脑子里想的东西写下来。

袋子哲学:工作各装进A4袋子,一件件解决

还有就是我的袋子哲学,我很会善用很多A4大小的袋子。如果有十件事,我就会用十个袋子分别把它们装好,然后开始做第一件事,感觉就只有一件事,做起事来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之后再就特定案件分析法律争点,思考哪一个律师适合,再以口头或是黄白单方式发案,一个工作完成,享受一下小快乐,再打开第二个袋子。等到第十个袋子做完之后,第一个案子可能就有回音了。我的脑筋要处理很复杂的法律问题,所以其他东西就一定要归简,工具也会把它归类好。

个案三:
管理资讯》王伟忠 由专人过滤资讯


身处娱乐圈三十年,王伟忠现在统管四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担任制作人的电视节目共七出,每周由他制作出手的节目总时数达三十四•五小时,并处理二十四位明星经纪业务。王伟忠目前投入时间最多的以时事相关节目为主,包括执导八点档情境喜剧「住左边住右边之全民拚幸福」,及拟定模仿秀「全民大闷锅」每日主题方向。以下为王伟忠自述:

我工作的模式,是如何一整天集中脑筋之后,再让自己放松。这就好像把毛巾挤干后,整个放松再吸水,再挤干的活动。

创意推力:早起到公园跑步、窗外一定要有绿意

运动对我非常重要,天气好的时候跑大安公园,阳光呀树,早上跑,看到很多小孩子上学,看著他们很开心。天气不好时,我会去健身房。跑步时电话就放在旁边,想到什么事就拿起电话,打给同事大声说:「你快点把什么做完。」健身房一旁运动的人会看著我,觉得我很奇怪。

绿色对我也很重要,我的房子再小、再怎样,一定要有view(景观)。view对我很重要。你让我住豪宅,打开窗子看到别人家后面在晒三角裤,我会疯的。我是南部小孩子,我一定要阳光与绿色,公司会议室外也有绿色花园,看到一片绿色可让我脑袋清新。

创意助手:专人负责读报,每天早上电话简报

这种人情世故各方面议题上,讲道理还要写到喜剧去,不是闹剧砸蛋糕,不仅要知道喜剧技巧,对目前社会发生什么要非常敏锐,这是非常大的压力,一看就知道,不能讲外行话。

要培养这种敏锐度,我必须大量吸收资讯,平常就有很多朋友与我交换各类讯息。公司里有一位企画,负责资讯整理,每天阅读各类媒体,并消化简报给我听。

我每天早上十点钟打电话给她,听她讲当天的报纸内容给我。她是我在中广做「中广男人」节目时一起工作,后来请来我的公司。听完这些资讯,我脑子会很快抓住要点,这些点子我会知道哪些会拿来做新案子,还是要丢到我哪个节目去。

她每天早上要花约两小时,阅读六、七份综合性报纸,还有每星期出版的主要周刊、月刊等,把其中一些趋势性、生活面的话题口头告诉我,每天早上讲电话大概十几分钟吧。因为我们工作很久,她知道我有兴趣的议题,包括市井小民的生活变动,及一些趋势性的报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