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談判,特雷莎?梅為何內外交困?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日前與歐盟就第一階段談判達成共識,但在11名親歐派保守黨議員倒戈之下,英國議會通過一項修正案,將脫歐談判的最終話語權讓渡給英國議會。此舉令特雷莎?梅內外受壓,削弱其談判地位。有英媒稱,迫於壓力,特雷莎?梅將在脫歐日程上作出讓步。(12月15日海外網)

英國脫歐談判一開始,就遭遇了歐盟的強硬態度,雙方歷時半年多,經歷了七輪交鋒,上週內梅姨兩次到訪歐盟總部,在作出重大讓步的情況下,雙方就第一階段談判的三個核心問題達成共識,並向外界公佈,梅姨滿心歡喜。不料,回到國內被國會澆了一盆冷水,收走了她的脫歐談判的最終話語權。這其中有些什麼原因,讓梅姨的談判之路走得如此艱難呢?

首先是梅姨民意支持度下降產生的信任危機。梅姨接替他卡梅倫上臺執政已經一年多了,並未取得亮眼的執政成果,在與歐盟的脫歐談判中甚至被罵為「背叛英國」,對歐盟作了太多的讓步,民眾開始懷疑其談判水平和領導能力。早前在一次英國國內的民意調查中,梅姨的支持率甚至低於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的支持率。對於國會收回脫歐談判的最終決定權,科爾賓直言就是梅姨及其政府「丟臉的失敗」。

其次是梅姨喪失了脫歐談判的決定權。12月13日,英國議會下院在經過長達7小時的辯論後,以309票支持、305票反對的結果通過《退出歐盟法案》。法案中明確要求,英國政府與歐盟談判達成的最終脫歐協議,在簽訂前必須經議會表決通過。這就意味著,英國議會取代政府實際擁有了脫歐談判的決定權,讓梅姨在脫歐談判中內外受制,成了戴著枷鎖的舞者。

三是保守黨內部在「逼宮」。12月13日表決《退出歐盟法法案》時,執政的保守黨本來在議會下院佔據了多數席位,該法案通過的可能性原本很小,但有11名保守黨議員倒戈投了贊成票,才使該法案以309:305獲得通過。此番投票,明顯看出保守黨內有人在對梅姨進行「逼宮」。

面對即將開啟的英國脫歐第二階段談判,英國國內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保守黨內部的不團結,都將讓梅姨在強硬的歐盟面前更加被動。(聶強 毛開雲)


英國脫歐影響最大的和最直接的是國際貿易。對歐貿易在英國外貿出口的一半,免稅待遇是的英國消費品價格和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較低,在對外出口方面具備較大優勢。脫歐後,這些優勢不復存在。好處就是節省下來的歐盟預算。如果英國能夠實現項挪威一樣的共同體市場資格,則家庭年收入下降1.3%;如果英國完全脫離歐盟和共同體市場,則家庭收入下降比例將達到2.6%。其他歐盟國家也會遭受損失,損失程度大概是英國的一半。脫歐後,英國無法享受到歐盟與美國、日本簽署的貿易便利條件,喪失可能的0.6%GDP增長空間。如果英國取消全進口關稅以應對外部挑戰,則家庭收入下降比例為1-2.3%。如果將貿易下降導致的生產力水平下降計算在內,英國GDP可能下降6.3-9.5%。

脫歐後,英國對美國、歐盟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雙邊貿易將失去自由貿易的保護,重新談判雙邊自貿協定將費時費力且具有不確定性。美國明確表示傾向於面對較大貿易集團的自貿協定,而不是單一國家。挪威已經拒絕英國提出的與之共享對歐盟自貿區。同處英聯邦的澳大利亞已經準備好和英國進行雙邊自貿談判。

以2010年工黨下臺、政府換屆為分界點,英國在CSDP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從重轉輕。英國越來越依賴北約實現其安全目標。因此,比起實際操作和防務合作而言,英國脫歐對CSDP的制度性影響更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