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曾是国内奶粉行业的龙头企业,在那场轰轰烈烈的“三聚氰胺”风暴中,贝因美也是为数不多的未受波及的企业之一,可见贝因美的硬实力有多强势。但好景不长,自2014年起贝因美业绩连续下滑,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亏损后,深交所对贝因美发出退市风险警示,贝因美股票就此变为“*ST因美”。2019年4月1日,贝因美向深交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短短一年时间,贝因美是如何解局脱困的?

  从“奶粉第一股”到“*ST因美”

  贝因美在2008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9.4亿元。自那以来,贝因美走上了快速发展扩张之路,2009年营业收入相比2008年上涨了13亿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从2010年到2013年,贝因美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达到20%,净利润也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从2008年的0.9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3年的峰值7.12亿元人民币。至此,贝因美已经走上了顶峰,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奶粉第一股”。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2014年往后,倍美业绩开始大幅下滑,2013年至2014年净利润下降9成以上,2015年略有回暖,但2016年和2017年却连续亏损则。自2018年4月27日起,贝因美被深交所发出退市风险警示,股票变为“*ST因美”。

  创始人谢宏复出救火

  贝因美得以走出低迷,与创始人谢宏的“二进宫救火”有很大关系。

  2011年,谢宏在贝因美正值巅峰时急流勇退,引起业界哗然。

  从2013年起,贝因美业绩就不断下滑。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的两年间,贝因美营收总额从50.49亿元下降到27.64亿元,跌幅近半。

  2017年7月15日,贝因美发布公告,预计2017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将亏损3.8亿元左右,消息一出股价随之下跌。

  曾经行业龙头如今却在亏损的泥潭里苦苦挣扎,一手创立并将之带到巅峰的创始人谢宏临危受命,二进宫救火。以去星脱帽为目标,贝因美的“保壳战”就此打响。

  谢宏的回归不仅让业界重新审视贝因美的发展去向,同时也给股民增强了信心。

  贝因美即将去星脱帽

  2019年3月29日晚,贝因美发布了2018年财报,贝因美营业收入总额为24.9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利润为4111万元,每股基本净收入上涨0.04元,增长103.9%。从业绩来看,贝因美成功扭亏盈,“去星脱帽”近在眼前,就等深交所批准“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程序性事项了。

  针对扭亏为盈,贝因美表示,公司投入有限资源发展品牌资产,调整产品结构、区域渠道发展战略,紧追潮流加强新零售业务的开展,强化主营业务的投入。通过维护市场秩序优化整体收入结构,使得利润有所增长。与此同时,公司调整了成本支出,优化了产能,积极去库存,这才有了扭亏为盈的良好局面。

  来之不易的4千万薄利

  贝因美2018年财报显示,除了财务费用有所增加,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有所下降。

  销售费用9.95亿元,比2017年的15亿元下降5亿元,下降33.89%。行政事业性支出3.11亿元,同比下降16.84%;公司研发投入仅为1559万元,比2017年下降61.30%。换句话说,成本的大幅下降给了贝因美扭亏为盈的机会。2018年,贝因美降低了6.39亿元的费用支出,再加上非经常性损益的2.91亿元,这才有了2018年的4000万元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非经常性损益的2.91亿元,包括政府补贴1.06亿元,厂房搬迁补偿7.1亿元,子公司处置的4.5亿元收益,行业补贴2800万元,贝因美的4000万元利润来得不易。

  虽然贝因美已经扭亏为盈,“保壳”之战似乎已经取得了胜利,去星脱帽就在眼前,但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贝因美的困难并没有真正解决。2018年,贝因美扭亏为盈靠的是非营业性收入,子公司的出售、政府的补贴、搬迁补偿以及资产的处置才让贝因美获得了4000万元的微薄利润。然而,贝因美营收连续5年下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贝因美如何实现营收增长以彻底摆脱亏损泥潭,这才是真正考验谢宏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