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龍

  本報記者 林雨晨

  “刷爆朋友圈的量子糾纏態,你動動鼠標就能做出來”、“把蚯蚓切成兩段,能變成兩隻蚯蚓嗎”、“天上的星星會死嗎?當然咯,不然怎麼會有你”……晦澀的冷門知識如何變成有趣的故事、如何用嚴謹的態度生動表現出來?科學漫畫可能是個好辦法。

  開發區就有這麼一家科學漫畫工作室,用漫畫詮釋科學知識,內容足夠豐富足夠有吸引力,粉絲形容“閱讀起來,就好像經歷一場新奇而有趣的歷險”。

  這家Sheldon科學漫畫工作室成立於2016年,是和達高科在孵的一家文創企業。他們的科學漫畫產品在許多科普網站進行更新,自己的官方微博“松鼠會Sheldon”已有粉絲110多萬。

  創始人是理論物理系博士

  喜愛美劇《生活大爆炸》

  Sheldon科學漫畫工作室創始人李劍龍,是浙江大學理論物理系博士。和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的主角、理論物理學博士Sheldon一樣,他一直熱衷於給身邊的人講物理。爲了致敬偶像,他的英文名也叫Sheldon。

  李博士有多愛講物理呢?他不但用嘴講,還翻譯過科普書、寫過科學報道、做過科學活動專職策劃和線下演講活動。不過即使借用了這麼多種形式,但他發現,往往是講得越深入,聽衆就越容易打瞌睡。李劍龍調侃:“老婆就不愛聽我講物理……但晚上躺在牀上睡不着,就會讓我自由發揮講上一段,比安眠藥還好使。”

  難道大家真的對理論物理知識不感興趣?當然不是。幾年前《三體3》問世,身邊很多朋友都主動來向李博士諮詢小說裏一些深奧的物理問題。比如,什麼叫量子糾纏,什麼叫高維空間。那些原本令朋友昏昏欲睡的物理話題,經過李博士講解後,不少人聽得津津有味。

  李博士想明白了,同樣是講深奧的物理知識,《三體》裏面有好看的故事,所以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想提高知識的傳播力,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那麼,用什麼樣的形式來講物理故事最形象易懂呢?李博士想到了小時候的愛好——畫漫畫。在“無圖無真相”的網絡時代,生動的圖像比文字更能說明問題。

  物理+故事+漫畫的組合,最終敲定,李博士隨即和幾位朋友一起組建起了這個科學漫畫工作室。

  4小時漫畫解讀諾獎結果

  收穫一大批科學粉

  創業兩年多來,李劍龍和他的團隊已經完成了170多篇漫畫和動畫,收穫了一批穩定的讀者。漫畫更新速度不算快,日常催更是工作室微信公衆號(公衆號名叫“Sheldon”)粉絲留言的主要基調。“可是我們沒法快呀,把冷門知識變成幽默漫畫,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選題到出腳本方案、然後是畫草圖、分鏡到最終完成,團隊完成這些工作基本都要一週時間。李劍龍說,每次選定一個選題,都要想辦法將科學論文、公式和圖表簡化爲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動的故事。

  不是每次選題都涉及自己的專業知識,李劍龍首先要做的是讓自己頭腦風暴一下——拿來選題相關的專業論文讀透、消化好;而後再在一般人的知識儲備基礎水平上,寫出通俗易懂的故事;最後,把繪畫工作交由美編同事進行深加工;漫畫出爐後,還要請教行業專家再次審覈相關知識點。

  也有例外的時候。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頒佈,工作室成員卯足了勁,在結果出爐後不到4個小時時間裏,將兩位獲獎科學家關於癌症免疫方面的研究成果演化成了人人能讀懂的科學漫畫。那幾個小時,小夥伴們精神高度集中,思維超負荷運轉。李劍龍說:“我本來對醫學知識一竅不通,所以要將醫學研究成果轉化爲形象又貼近的故事,想得腦門都快冒煙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樣一篇時效性很高又緊貼熱門話題的科普漫畫,很快就收穫了10萬以上的微信點擊量,也一下子讓更多喜歡科普知識的人關注到了他們。

  下一步瞄準科學繪本

  引領孩子們發現科學的奧妙和趣味

  現在,Sheldon科學漫畫工作室創作的漫畫涵蓋了理論物理學、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醫學健康、動植物保護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個主題,並在各個社交平臺產生了數千萬閱讀量和數百萬的訂閱。除了成年人,不少青少年也成爲他們的鐵桿粉絲。

  眼下,Sheldon科學漫畫工作室正嘗試爲青少年這一羣體打造適合他們看的科普繪本。“用故事給小孩子講艱深的科學道理,比給成年人講解還要難得多。因爲孩子的知識儲備是有限的。”李劍龍表示。

  工作室將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關於探索火星的講座,改編成了故事繪本。用一個少年航天員在火星上迷失方向的故事,講解了關於火星引力場、火星大氣及土壤、地貌、磁場強度的知識。在每個知識點上都設置了有趣的情節,讓孩子讀起來一直保持着興奮和好奇。

  李劍龍說,給孩子創作科普繪本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不過他們想做得更多。“一來,我們看到國內原創的科普繪本仍良莠不齊,還有很多機會。二來,我們也不想辜負我們的小讀者,希望能做出更多令他們感興趣的而不是刻板說教的科普漫畫,讓孩子們發現原來科學是那麼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