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七考前大補帖

  洪親慧 講於萬佛聖城大殿

  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晚

  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阿彌陀佛!今天輪到親慧上臺做學習心得報告,若有講得不如法的地方,還請各位法師及善知識們慈悲,能給親慧指導!

  去年,佛七結束之後,便回明尼蘇達四個禮拜,然後去波士頓一個禮拜;回到聖城已經是農曆的大年初二。一位法師見到我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怎麼可以在冬季禪七的時候跑回家去呢?”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解釋,心中只覺得很抱歉。

  三個禮拜的冬季禪七是聖城的年度修行大事,甚至很多聖城的住衆將它比喻成修行者的年終期末考。而我這一次竟然缺考了。心中實在過意不去,只好跟法師說:“四月份還有一個一個禮拜的禪七,這次,我不會缺席了。”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四月份的禪七剛過,碰巧就輪到我上臺做報告。我想,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次禪七補考的經驗。

  既然決定要參加這次禪七補考,那我該做好哪些準備功夫呢?想起以前在法大的課程中,曾經學過天台宗修行止觀的二十五前方便;把它複習一下,覺得非常受用。沒想到,這二十五前方便,竟然變成我這次禪七補考的“考前大補帖”。

  智者大師在天台宗《小止觀》、《釋禪波羅蜜》和《摩訶止觀》中都提及這二十五前方便。智者大師是對不同的根性來講這三部止觀。《小止觀》針對藏教根器;《釋禪波羅蜜》對的是別教根器;《摩訶止觀》是對圓教根器的人所講。因爲根器不同,三個地方的二十五前方便,架構雖然一樣,但是其內容繁簡難易程度略有不同。其中又以《摩訶止觀》中所提的二十五前方便最爲詳細及精彩。

  以前學習這二十五前方便的時候,只是念過去、讀過去,知道而已。這次是要真正應用在禪修的經驗中,體會更加深刻。而且對智者大師的智慧更加地佩服。二十五前方便分爲五大部分,第一,具五緣;第二,訶五欲;第三,棄五蓋;第四,調五事;第五,行五法,循序漸進,由外而內,由粗而細,非常有系統地幫助自己漸漸進入禪修的狀態中。

  首先,先檢視一下自己是否具足要進入禪修的五種緣。五緣分別是: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閒居靜處、息諸緣務、近善知識。發現我們能住在聖城修行,真的昰件幸福的事!智者大師所提的這五緣其中,衣食具足、閒居靜處這二緣,在聖城是自然具足,天然自成。在近善知識緣中,智者大師提到三種善知識,外護善知識、同行善知識、教授善知識;若我們仔細觀察,用心體會,這三種善知識,我們都有,而且是天天都在我們身邊。

  至於,持戒清淨與否?能否息諸緣務?就要看個人情況而定。不過,跟住在城外的人比起來,城內的住衆還是有些比較有利的條件。舉例來說,城內的在家衆,學習期間,每星期二在法大都有居士戒律課,法師從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到在家菩薩戒的開遮持犯等戒相,都逐一詳細解釋得非常清楚。無形中幫助大家更瞭解戒律,也幫助大家能持好自己所受的戒律。

  在息諸緣務中,智者大師列出四種緣務:一、生活營生緣務,二、人情世故緣務,三、工巧技術緣務,四、學問緣務;同樣地,跟住在城外的人比起來,城內的住衆在生活營生緣務及人情世故緣務就少很多。

  剛好,這次禪七是學校的春假,前一個禮拜又是觀音七,所以,也可以將平常在忙的工作告一個段落,做到具足息諸緣務的因緣。

  五緣檢視完畢之後,再來就要開始收心。智者大師將收心部分,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訶五欲,這裏的五欲不是我們平常常聽到的財、色、名、食、睡,而指是對色、聲、香、味、觸五種外塵的慾望。由較粗的前五識開始收心,然後進入比較細的第二部分棄五蓋;五蓋是貪、瞋、睡眠、掉舉、疑,這五蓋基本上都是第六意識的問題。

  訶五欲,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色、聲、香、味、觸這五種外塵之中,不知道大家會如何開始訶五欲?從這次禪七的經驗中,我發現從訶責、淨化、制止對色塵的慾望開始,可以非常有效達到訶五欲的收心效果。

  我是個大近視,平時都要帶眼鏡才能看清楚。禪七期間,就拿掉眼鏡,將平時要“看清楚”的慾望降低到“只要能看到就好”,眼根收回來了。眼鏡拿掉之後,看最清楚的算是自己的鼻子了。眼根一直看着自己的鼻根;鼻根平時沒有受到那麼多的注意,現在一直被眼根監視着,也就乖乖地收回來。耳朵跟眼睛平時是最合作無間的,現在眼根看不清楚了,耳根就覺得好像少了一個可以一起分享的知己,自然也就不想聽那麼多,耳根收回來了。

  然後,再戴上禁語牌,把舌根也收回來。剩下的身根,是五根之中最難教化的。一點點腰痠背痛、腿痛腳麻,身根就受不了想要罷工,連冷一點、熱一點它都有意見。好不容易把身根訓練地比較聽話一點,接下來就進入棄五蓋的問題了。

  以前的禪七,經歷比較多的大多是睡眠蓋和掉舉蓋,這次的禪七,貪、瞋、睡眠、掉舉、疑這五蓋的問題,我都經歷過。心想,這次補考的考題果然是不簡單。還好,智者大師在提到棄五蓋的時候,也提供了對治五蓋的方法。對治貪蓋,可以用不淨觀;對治瞋恚蓋,用慈心觀;對治掉舉蓋,用數息觀。

  現在,大家一定很好奇,那要如何對治睡眠昏沉蓋呢?因爲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中提到:“睡蓋多者,當勤精進策勵身心,加意防擬思惟法相,分別選擇善惡之法,勿令睡蓋得入。又當選擇善惡之心,令生法喜,心既明淨,睡蓋自除。”

  我自己常常反省,爲什麼在打坐時會昏沉想睡覺?是因爲自己對法的殷重心不夠,對要了生脫死的決心也不夠急切。我試了很多方法對治睡眠蓋,這次禪七,最後我找到了一個方法,對我而言還蠻有效果的,或許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有所幫助。

  當我昏沉想睡覺時,我會告訴自己,這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個小時了,我應該要怎樣來度過呢?難道要讓我的生命在昏睡中結束嗎?那下一生我會投生到何處去?難道要這樣隨業力繼續輪迴下去嗎?因爲平時也修習淨土法門,一想到生命即將結束,就開始提起精神唸佛,希望能把握生命的最後一刻好好唸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此了生脫死。沒想到,念一段時間之後,就不再覺得昏沉想睡覺了。

  今天因爲時間的關係,沒辦法講完剩下的“調五事”和“行五法”,有興趣想更進一步瞭解的人,可以閱讀天台宗的《小止觀》、《釋禪波羅蜜》或是《摩訶止觀》。在此祝大家,法能入心,法喜充滿,如法修行,早悟無生,早登不退,早成無上菩提,感謝大衆耐心地聆聽。阿彌陀佛!

  【編注】恭錄自“萬佛聖城中文官網”之“法語繽紛”單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