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火車頭獎章……樑建英榮譽等身,卻依然保持着科研工作者的低調和謙遜,她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國家和時代。

  >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4月(上)

  科研人的“真底色”

  樑建英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中國婦女十二大代表,全國婦聯執委

  “衝速的關鍵時刻,隨着數字的變化,450、460、480……我們的心跳也在加快,當速度最終定格在486.1公里時,車上響起了掌聲和歡呼聲。但我和技術團隊不能歡呼,還要繼續做檢測,我們都使勁兒忍着直到車停下來才激動地起立鼓掌。那一刻我眼裏全是淚花,所有的苦累瞬間煙消雲散了。”

  這激動人心的一幕,發生在2010年12月,由樑建英擔任主任設計師的CRH380A高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先導段創造了時速486.1公里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幾年過去了,那個巔峯時刻,她與團隊無比的自豪與喜悅仍在心底激盪。

  像這樣的“高光時刻”,樑建英經歷過很多次。從2006年第一次主持設計高速列車開始,如今已是我國高鐵裝備行業唯一女總工程師的她,參與並創造了中國高鐵的許多“世界之最”。

  2016年7月15日,“復興號”動車組成功實現時速420公里兩車明線交會,創下世界高鐵列車交會試驗最高速。爲了這樣一個交會的瞬間,作爲“復興號”動車組項目中車四方的技術帶頭人,樑建英經歷的卻是整整一年的試驗驗證。每天清晨上車、半夜歸隊,就像在完成一場馬拉松。

  這兩個最高速,標誌着我國已全面掌握高速鐵路核心技術,中國高鐵總體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在高鐵的高速、安全和舒適背後,是人們看不到的研發過程的緩慢、波折與艱苦。“我們的研發過程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驚天動地,相反,充滿了枯燥重複甚至是疲累沮喪。”

  樑建英在高速列車製造現場

  中國高鐵發展用十年就領跑了世界,但這背後是無數研製人員沒日沒夜的拼搏奉獻。如今,方圓七八公里每晚熄燈最晚的,是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發中心。高鐵大放異彩,很多人稱讚他們“寵辱不驚”,樑建英卻答得坦率:其實,真的是沒時間想那麼多。

  一句樸實的話,道出了科研工作者不變的底色。他們目標明晰、簡單直接,把自己看得很輕,卻把手頭亟待解決的問題看得比一切都重。

  每一次研發都是一場大考,無論技術水平還是精神意志都要接受考驗。每天和試驗打交道,樑建英見多了失敗和挫折。“有時那種無助與茫然,會讓人如同身處冰海深處,你找不到出口,也沒有人能救你,必須面對、必須堅持。”

  談到排遣工作、生活壓力的方法,樑建英愣了好久,她似乎從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從事高鐵設計十幾年,風風雨雨、艱難險阻,壓力可想而知。她對此無奈地笑笑:這些年我們真挺難的,但能怎麼辦呢?對着大海喊幾句?這種事我可幹不出來……樑建英也不習慣將工作壓力帶回家,許多千頭萬緒的時刻,她只是一個人靜靜坐在車裏聽着音樂。樂曲在耳畔流轉,腦中盤旋的是複雜的試驗和紛繁的數據。

  對於目前流行的“壓力宣泄法”,她並不認可:單純的宣泄沒有意義和價值。對於我們科研人員來說,多年的職業習慣早已深入骨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哪怕一點點的進展和突破,都會成爲我們的慰藉和支撐,這種成就感纔是對抗壓力的靈丹妙藥。

  曾有人問楊絳先生:“人爲什麼總有煩惱?”先生答:“因爲想得太多,讀書太少。”這是文學家的答案。而樑建英則給出了理工女的答案:“人之所以煩惱,因爲空談太多,實幹太少。”在她看來,科研工作就像跳高,跨越一個高度,就有一個新的高度等着你去突破,無論成功失敗,都沒有時間過多思慮。

  小鎮女孩的“火車夢”

  “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凝結着樑建英多年的心血

  東北吉林的小鎮,離家200米的火車站,老式蒸汽機車噴着濃煙徐徐進站。兒時第一次跟隨父母坐火車的樑建英好奇地在車廂裏跑來跑去,心想:“到底是誰發明了火車啊?他可真偉大!”

  歲月匆匆,老式蒸汽機車被飛速奔馳的高鐵列車代替,當年的小姑娘竟成了“造火車”的人。時光的膠片上記錄着一幅幅難忘的畫面:她考入上海鐵道大學,開始了自己的“火車情緣”;她擠在人羣中排了整夜的隊,只爲能買一張寒假回家過年的火車票;她坐在綠皮火車上,從上海到老家吉林,那單調的哐當哐當聲要聽足足30個小時……

  當年那個守在小鎮鐵路旁看火車的小女孩,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高鐵一姐”。而能夠從向來以男性爲主導的高鐵裝備設計行業脫穎而出,她也有着自己的法寶和祕訣。“科研工作根本沒有男女之分,女人在其中不必自卑,也別想着會得到什麼優待,這樣的思考沒有意義。與其顧忌自己的女性身份,不如想想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1991年,樑建英考入上海鐵道大學動力傳動與系統控制專業,全班100多人,女生不到10個。在鐵路系統,女性管理者和設計師的確並不多見,這是現實,卻不能成爲困住自己的牢籠。樑建英在心裏定了一個目標——要成爲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大學畢業,她成爲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的技術員,負責基礎的電氣系統設計。

  實習期內,進步神速的樑建英被領導看中,成爲一個項目的負責人。對她來說,從這一刻起,自己的事業算是找準“軌道”了。樑建英喜歡用高鐵比喻人生:人生中能夠遇到的事業軌道並不多,一旦上線,就應該像高鐵一樣心無旁騖地高速向前。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有自己的高鐵——在事業的軌道上安全高速地疾馳。

  這句話也是樑建英高鐵生涯的真實寫照。自從踏上高鐵設計師這條路,她始終埋首科研,不理會外界的各種評價。她帶領團隊親歷了中國高速列車從“跟隨”到“領跑”的飛躍發展,從引進學習到自主創新,從時速200公里的“和諧號”到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高鐵人親手將中國高鐵打造成了一張金燦燦的“國家名片”!

  女總工的“硬功夫”

  但這樣的飛躍談何容易?2004年,乘着《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東風,我國開始在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的基礎上打造自主品牌。這一刻,樑建英等了許多年,她和同事們摩拳擦掌想要大幹一場,卻在與外方的一次次合作、一場場談判中得出了一個如鯁在喉的結論:巨人的肩膀不好站,說到底,還得讓自己成爲巨人!

  道理很簡單——買的來產品,買不來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合作方只會告訴你每個步驟該怎麼做,卻絕對不會讓你掌握背後的原理。中國鐵路事業只能跟在別人身後“吃剩飯”,永遠不能撐起自己的脊樑。

  目標有了,要想突圍還需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在內蒙古伊圖裏河的嚴寒中,她是“冰雪女王”——在零下38℃的極寒中測試動車組耐高寒性能,電纜凍得像冰棍,放眼望去冰天雪地,人根本擡不起腳,只能“哧溜哧溜”滑着走。

  在蘭新鐵路必經的百里風區,她是“追風者”——這裏是世界鐵路風災最嚴重的地區,每年平均200多天風力超8級,最高風力能達到12級颱風級別。凌晨往往是風最大的時候,別人躲都躲不及,樑建英卻要和同事們追着狂風而行,爲即將上線運行的列車做抗風沙試驗。整整兩個月,團隊跟車跑了3萬公里,大家幾乎沒睡過一個整覺。

  在湖南高溫溼熱的夏天,她是“鋼鐵俠”——試驗場所酷暑難耐、炎熱潮溼,加上水土不服,很多人身上都起了溼疹,體重噌噌往下掉,夥伴們開玩笑:比吃減肥藥還管用。樑建英也在連軸轉中累垮了身體,有一次,帶領團隊在野外進行線路制動試驗,她鑽在車下檢查車輪時,忽然感覺全身僵硬,腰部動彈不了……後來在大家幫助下,才總算艱難地從車下爬了出來。同事都勸她休息,她卻硬扛着等到了試驗結果。

  攻堅克難“啃硬骨頭”的時候,樑建英常會忘了自己是個女人。但有些時候,她卻把女性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當談判遇到瓶頸時,她告誡自己要柔韌靈活;雙方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時候,女性獨有的彈性和洞察力就派上了用場。作爲項目中爲數不多的女性,樑建英自然成了潤滑油和軟化劑,把節奏緩一緩,把氣氛鬆一鬆,換一個方式常常就能達到共贏目的。

  高鐵人肩負使命,助力中國高鐵揚帆遠行

  一次和故障“打游擊”的經歷令樑建英印象深刻。那是一次只持續了300毫秒的通信中斷,300毫秒就像閃電轉瞬即逝,卻可能埋下安全隱患。於是,列車在線路上來回跑,樑建英和同事們每天十七個小時緊盯記錄儀,苦守了整整七天,終於再次捕捉到這個300毫秒的故障現象。

  這樣的精益求精,對樑建英來說就像家常便飯。有一次,她看一個轉向架驅動裝置的定位尺寸,敏銳地感覺這個尺寸與另一種型號的車是一樣的,立刻讓技術人員去做分析,分析數據竟然絲毫不差。正是憑藉一身過硬的本領,大家對這位有見地、有想法、對關鍵數據瞭如指掌的女總工佩服得五體投地。

  理工女的“人生公式”

  很多人一提到“理工女”,就會聯想到“宅”、“枯燥”、“無趣”,但當你真正走近她們的世界,就會由衷地佩服她們的高效與務實,羨慕她們由此獲得的充盈和豐滿。她們眼前總有非常具體的目標,她們所做的努力都是在爲實現目標做準備,這讓她們沒時間糾結、矯情,幸福也因此變得單純許多。

  生活中的樑建英有着小女人情致。對她來說,幸福可以是印證了一個關鍵的試驗數據,也可以是電腦前一盆蓬勃生長的仙人掌;可以是從自己手中誕生的“國之重器”,也可以是情人節愛人送上的一束玫瑰……削減了千嬌百媚和小情緒,放大了沉穩低調和從容淡定,她的“人生公式”同樣是平衡的。

  說到平衡,樑建英常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如何兼顧家庭和事業。“其實平衡是相對的。對於女兒,我的確是虧欠的,人家孩子都是有事找媽媽,我女兒卻會第一時間找她爸爸解決。”

  早出晚歸,錯過女兒的成長;任務攻堅,錯過女兒的生日……談到“作爲母親的樑建英”,她只給自己打了70分,但提及女兒,她言語中總是流露出驕傲和欣賞。雖然沒能給予女兒足夠的陪伴和照顧,也沒有平常母女般無話不說的親暱,但她相信,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女兒一定看在眼裏,以她爲榮。

  如今,正在讀初三的女兒早已習慣了住校生活,受務實、謙遜、不張揚的家風薰陶,她獨立自主有想法,成績優秀也性格陽光。樑建英用親身經歷,爲女兒的成長奠定了一塊堅實的基石——只要踏實肯幹,許多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當你認準了你的“軌道”,就勇敢面對前路吧,家庭背景、專業乃至性別,都不會成爲你的束縛。

  如今,鐵軌還在向着廣闊的遠方延伸,一列列高鐵、動車在四通八達的路網上來回穿梭。肩負着“中國智造”的金字招牌,中國高鐵已經揚帆遠行,成爲世界各國認識中國、瞭解中國、改變對以往“中國製造”陳舊印象的窗口。屬於樑建英的鐵路情緣也還在繼續。

  在她的藍圖裏,有介於飛機和高鐵之間的“高速磁浮列車”,會讓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石家莊的人半小時到家;也有具有互聯互通技術的跨國聯運高速列車,會讓“坐着高鐵看遍一帶一路”成爲美好的現實……這些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裏的畫面,正在千千萬萬個樑建英手中,一步步夢想成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