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艺考经验来自中戏制片的新生船长。船长来自星城长沙,喜欢星球大战和涂鸦。她相信原力,并且坚信原力给予的力量,在2018年艺考中拿到了北电动漫策划、中戏制片、国戏导演全国第三和国交的合格证。让我们从船长的艺考经验中一起感受原力赐予她的力量。

定义一下艺考吧,说它什么也不是的人呢八成是在装X,说它是玄学的人五成是傻X。你是人,考官也是人,所以艺考,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了几场交道。但确实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要比文化生与语数外政史地或者理化生的那场博弈要更加辛苦和需要智商。无论是音乐生还是美术生,无论是表演生还是编导生,付出的不应该仅仅是努力和汗水,更应该有情感和眼泪。

好吧,就在写这个的前一秒,船长刚喝完500毫升的40度100%纯朗姆酒,瓶子拿不稳,头脑还清醒。请相信船长,这船再怎么开得偏离航道,也可以达到目的地。

考,考的啥?考的就是你对艺术形象的构思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事物的逻辑思辨能力、因果叙事能力、文字及口头的表现表达能力以及你的领导、组织、指挥、统筹、协调、煽动能力。(这是我尊敬的电影启蒙老师某高姓老导演对影视编导考察的六大能力的概括)

而我靠什么接招?靠的全是信仰:长沙精神、海盗精神和原力。

恰得亏,霸得蛮

人人都有梦想,但是敢不敢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就决定了你能不能坚持到最后一步。可能我这白羊座的性格够倔够直,只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太要脸,就是敢搞,全面贯彻落实了「恰得亏,霸得蛮」的长沙精神(翻译:吃得了亏,也勉强得了自己)。

很多朋友跟我说觉得我家什么都是学艺术的就很适合学这个,其实我走上这条路的阻力非常大。我从小就住在一栋楼里隐居了画各类画种的艺术家的小区,父母一个工笔一个设计,全家都希望我走美术生专业路线,我一次又一次表示抗议,可是到今年中戏录取通知下发之前,我的耳边还萦绕著什么「要是成玟霖当时学了画画就好了」的噪音。后来到了小升初,我的古筝专业正好过了十级,导师说保我进武音附中,以后就上武汉音乐学院,我又一次拒绝了这让我终生泡在古筝里的选择。直到初升高,忍无可忍的我只说了一句话,父母便打算义无反顾地开始投资于我的编导艺考:「我除了电影找不到别的东西让我感兴趣了,做这个,我做可以做一辈子。」 后来我成了老高的徒弟,也见识了地方机构的水平,于是我决定除了在老高家上课训练格局和情怀,更应该来北京有技能上的提升,所以来了影路。

「结论:重在坚定,贵在坚持,无所畏惧,才能所向披靡。」

对自己高要求,结果总会比目标低一筹。

你在走上这条路之前就会有很多人不相信你或者是不支持你,一方面你要听进去那些建设性意见,全面认识自己,学会扬长补短,但另一方面不要畏惧周围人对你的看法,只要你自己在心里再三确认无误后,就勇敢地拔剑出鞘,扬帆起航吧。另外,在航程开始前没有高目标,在奋斗过程中就没有高要求,最后更不可能有好结果。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就是所谓的海盗精神。船长,这个外号,是我在影路上7月的基础班时就有的一个梗,后来,我越爱越热(中)爱(二)海盗,每天捧著一本翻得稀烂的海盗史和一本全新的文常书,上课要打瞌睡了就点开硬碟里的加勒比海盗看一段醒瞌睡,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发现,我还真的越来越像个海盗了。在影路各位大佬such as卡夫卡、珊宁(闪灵?)老师、培科叔叔、陈姐(and so on)上一些理论课的时候,鱼贯而出的名词和观点涉及各个领域,对于孤陋寡闻的我而言得像戴维·琼斯长一个章鱼头才来得及记录下来,所以,上课时我会毫不客气地往前排坐,端著电脑疯狂打字,课后再选择性地去百度豆瓣知乎。嗯对,海盗精神的「STAY HUNGRY」就体现在我对专业知识的 「贪婪」上了,至于「STAY FOOLISH」,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面试课和真心话大冒险以外的时间里,我很少主动和别人聊过自己,我更愿意倾听,我认为身边的人都是我的老师。尤其是在给老师改作业的时候,我先默念三句「我是傻逼」再去找老师,只有做到谦虚,才可以学到东西。另一个方面,就是在与人际关系处理上。影路是一个各地大佬的集合地,这一点我从第一天咨询的时候就感受到了,然而大佬和大佬碰到一块难免会有些较量,所以这个时候给自己的定位就需要有所调整。我明白我不再是那个在长沙市一中电影社指点江山的副社长,我不再是那个瞒著父母拍班级宣传片拿校历史记录第一的搞事狂魔,我在这里啥也不是,来这里不是表现自己的,而是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的。所以这样,才能够避免和别人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我的周围就有一群非常暖心的伙伴,这些人著实让我根本不想回家。

「结论:保持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对事非的大智若愚。」

无论看过多少冷门电影,无论知道多少冷门知识,无论认识多少学电影或者其他领域的大佬,无论拿过什么下不得地(翻译:不得了)的奖项,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要装X也要低调装X。原因很简单,在走进艺考考场前你再牛X也都是浮云,老师最终要不要你才是关键。礼之用,和为贵。学会和周围的人相处,没必要把他们当成竞争对手,因为几大名校半壁江山都是影路的,而应该把他们当朋友,以后八成会合作。

原力与我同在

牢记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不要害怕吃苦,学电影本来就不是什么享乐主义的事儿。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均衡非常重要,我的原则就是学专业时打死不碰文化,艺考前的文化课时间一定要兼顾专业。至于艺考后的冲刺阶段我是没怎么读过书(因为性格比较极端,不喜欢的事就不好好做,所以这一点别向我学习),最后过线58.8分,还是多亏了高一认真读书的老本。去年暑假我上完影路基础班回去之后坚持每三天看一到两部电影,在老高家的课也从来不请假,每一期《看电影》和《环球银幕》都坚持购买和阅读,并且会对部分涉及自己审美体系的内容进行摘抄和背记,在国戏导演初试的时候我谈到《异形:契约》的时候就用了杂志上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下子就和组内同学说的烂大街的古文和诗句拉开了差距。再就是《看天下》和《时代周刊》这类杂志,没事时可以挑选朗读,了解时事,提炼思想,练习口头表达。至于文常,我只能说我压根没背,省联考50分文常打了7分,全靠面试故事影评上的二批线,但是,这种操作并非人人适用。所以,背文常,刻不容缓!

后来到了艺考的时候,我每考一场考试前后会在朋友圈狂刷「考前必拜」(刷到其三十八)和「考后补拜」(刷到其十)给自己加buff,以至于全世界都知道我是原力教徒(星战脑残粉),然而这种骚操作真的可以很好地稳定心态。(鸡汤: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结论:文化课能吃老本吃老本,为专业培训腾出更多时间」

努力的时候要有信仰,不要自我感动,不要给自己偷懒的机会,既然喜欢,就要做好,「要么不做,要么做出风格」(变形金刚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稳定心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无论考得如何,都要做一个感恩的人:

感谢当时丁丁给我第一次改影评的时候说我写的就是一坨屎,感谢杜叔一边嫌我脸胖一边给我考中戏制片设计了个神奇发型,感谢陈姐在我整个艺考过程中给我加油打气,就她的鼓励支撑我完成艺考,感谢叶老师在面试课上的挖掘让我找到自己的精准定位,感谢林老师李老师在动漫方面对我的帮助和肯定,感谢晨曦师哥备考国戏导演三试时和我一起准备中国导演,感谢咪咪和茶树菇的精神大力支持……感谢影路,让我回首这段时光,由衷地感到快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