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藝考經驗來自中戲製片的新生船長。船長來自星城長沙,喜歡星球大戰和塗鴉。她相信原力,並且堅信原力給予的力量,在2018年藝考中拿到了北電動漫策劃、中戲製片、國戲導演全國第三和國交的合格證。讓我們從船長的藝考經驗中一起感受原力賜予她的力量。

定義一下藝考吧,說它什麼也不是的人呢八成是在裝X,說它是玄學的人五成是傻X。你是人,考官也是人,所以藝考,從實質上來說就是人與人之間打了幾場交道。但確實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要比文化生與語數外政史地或者理化生的那場博弈要更加辛苦和需要智商。無論是音樂生還是美術生,無論是表演生還是編導生,付出的不應該僅僅是努力和汗水,更應該有情感和眼淚。

好吧,就在寫這個的前一秒,船長剛喝完500毫升的40度100%純朗姆酒,瓶子拿不穩,頭腦還清醒。請相信船長,這船再怎麼開得偏離航道,也可以達到目的地。

考,考的啥?考的就是你對藝術形象的構思能力、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對事物的邏輯思辨能力、因果敘事能力、文字及口頭的表現表達能力以及你的領導、組織、指揮、統籌、協調、煽動能力。(這是我尊敬的電影啟蒙老師某高姓老導演對影視編導考察的六大能力的概括)

而我靠什麼接招?靠的全是信仰:長沙精神、海盜精神和原力。

恰得虧,霸得蠻

人人都有夢想,但是敢不敢堅定地邁出第一步,就決定了你能不能堅持到最後一步。可能我這白羊座的性格夠倔夠直,只願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太要臉,就是敢搞,全面貫徹落實了「恰得虧,霸得蠻」的長沙精神(翻譯:喫得了虧,也勉強得了自己)。

很多朋友跟我說覺得我傢什麼都是學藝術的就很適合學這個,其實我走上這條路的阻力非常大。我從小就住在一棟樓裏隱居了畫各類畫種的藝術家的小區,父母一個工筆一個設計,全家都希望我走美術生專業路線,我一次又一次表示抗議,可是到今年中戲錄取通知下發之前,我的耳邊還縈繞著什麼「要是成玟霖當時學了畫畫就好了」的噪音。後來到了小升初,我的古箏專業正好過了十級,導師說保我進武音附中,以後就上武漢音樂學院,我又一次拒絕了這讓我終生泡在古箏裏的選擇。直到初升高,忍無可忍的我只說了一句話,父母便打算義無反顧地開始投資於我的編導藝考:「我除了電影找不到別的東西讓我感興趣了,做這個,我做可以做一輩子。」 後來我成了老高的徒弟,也見識了地方機構的水平,於是我決定除了在老高家上課訓練格局和情懷,更應該來北京有技能上的提升,所以來了影路。

「結論:重在堅定,貴在堅持,無所畏懼,才能所向披靡。」

對自己高要求,結果總會比目標低一籌。

你在走上這條路之前就會有很多人不相信你或者是不支持你,一方面你要聽進去那些建設性意見,全面認識自己,學會揚長補短,但另一方面不要畏懼周圍人對你的看法,只要你自己在心裡再三確認無誤後,就勇敢地拔劍出鞘,揚帆起航吧。另外,在航程開始前沒有高目標,在奮鬥過程中就沒有高要求,最後更不可能有好結果。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這就是所謂的海盜精神。船長,這個外號,是我在影路上7月的基礎班時就有的一個梗,後來,我越愛越熱(中)愛(二)海盜,每天捧著一本翻得稀爛的海盜史和一本全新的文常書,上課要打瞌睡了就點開硬碟裏的加勒比海盜看一段醒瞌睡,就這樣,我不知不覺地發現,我還真的越來越像個海盜了。在影路各位大佬such as卡夫卡、珊寧(閃靈?)老師、培科叔叔、陳姐(and so on)上一些理論課的時候,魚貫而出的名詞和觀點涉及各個領域,對於孤陋寡聞的我而言得像戴維·瓊斯長一個章魚頭才來得及記錄下來,所以,上課時我會毫不客氣地往前排坐,端著電腦瘋狂打字,課後再選擇性地去百度豆瓣知乎。嗯對,海盜精神的「STAY HUNGRY」就體現在我對專業知識的 「貪婪」上了,至於「STAY FOOLISH」,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面試課和真心話大冒險以外的時間裡,我很少主動和別人聊過自己,我更願意傾聽,我認為身邊的人都是我的老師。尤其是在給老師改作業的時候,我先默唸三句「我是傻逼」再去找老師,只有做到謙虛,纔可以學到東西。另一個方面,就是在與人際關係處理上。影路是一個各地大佬的集合地,這一點我從第一天諮詢的時候就感受到了,然而大佬和大佬碰到一塊難免會有些較量,所以這個時候給自己的定位就需要有所調整。我明白我不再是那個在長沙市一中電影社指點江山的副社長,我不再是那個瞞著父母拍班級宣傳片拿校歷史記錄第一的搞事狂魔,我在這裡啥也不是,來這裡不是表現自己的,而是來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的。所以這樣,纔能夠避免和別人產生不必要的矛盾,我的周圍就有一羣非常暖心的夥伴,這些人著實讓我根本不想回家。

「結論:保持對知識的如饑似渴,和對事非的大智若愚。」

無論看過多少冷門電影,無論知道多少冷門知識,無論認識多少學電影或者其他領域的大佬,無論拿過什麼下不得地(翻譯:不得了)的獎項,一定要保持低調,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要裝X也要低調裝X。原因很簡單,在走進藝考考場前你再牛X也都是浮雲,老師最終要不要你纔是關鍵。禮之用,和為貴。學會和周圍的人相處,沒必要把他們當成競爭對手,因為幾大名校半壁江山都是影路的,而應該把他們當朋友,以後八成會合作。

原力與我同在

牢記一句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不要害怕喫苦,學電影本來就不是什麼享樂主義的事兒。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均衡非常重要,我的原則就是學專業時打死不碰文化,藝考前的文化課時間一定要兼顧專業。至於藝考後的衝刺階段我是沒怎麼讀過書(因為性格比較極端,不喜歡的事就不好好做,所以這一點別向我學習),最後過線58.8分,還是多虧了高一認真讀書的老本。去年暑假我上完影路基礎班回去之後堅持每三天看一到兩部電影,在老高家的課也從來不請假,每一期《看電影》和《環球銀幕》都堅持購買和閱讀,並且會對部分涉及自己審美體系的內容進行摘抄和背記,在國戲導演初試的時候我談到《異形:契約》的時候就用了雜誌上的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下子就和組內同學說的爛大街的古文和詩句拉開了差距。再就是《看天下》和《時代週刊》這類雜誌,沒事時可以挑選朗讀,瞭解時事,提煉思想,練習口頭表達。至於文常,我只能說我壓根沒背,省聯考50分文常打了7分,全靠面試故事影評上的二批線,但是,這種操作並非人人適用。所以,背文常,刻不容緩!

後來到了藝考的時候,我每考一場考試前後會在朋友圈狂刷「考前必拜」(刷到其三十八)和「考後補拜」(刷到其十)給自己加buff,以至於全世界都知道我是原力教徒(星戰腦殘粉),然而這種騷操作真的可以很好地穩定心態。(雞湯:相信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結論:文化課能喫老本喫老本,為專業培訓騰出更多時間」

努力的時候要有信仰,不要自我感動,不要給自己偷懶的機會,既然喜歡,就要做好,「要麼不做,要麼做出風格」(變形金剛臺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穩定心態,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無論考得如何,都要做一個感恩的人:

感謝當時丁丁給我第一次改影評的時候說我寫的就是一坨屎,感謝杜叔一邊嫌我臉胖一邊給我考中戲製片設計了個神奇髮型,感謝陳姐在我整個藝考過程中給我加油打氣,就她的鼓勵支撐我完成藝考,感謝葉老師在面試課上的挖掘讓我找到自己的精準定位,感謝林老師李老師在動漫方面對我的幫助和肯定,感謝晨曦師哥備考國戲導演三試時和我一起準備中國導演,感謝咪咪和茶樹菇的精神大力支持……感謝影路,讓我回首這段時光,由衷地感到快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