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貝利薩留)

【1904年2月4日】鄧穎超

小傳:默默支持周恩來50年,80歲成為國家領導人

【客死異鄉的帶刀侍衛】

1904年2月4日,鄧穎超出生於廣西南寧鎮臺府。她的父親原是御前侍衛,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期間,曾護衛慈禧和光緒逃到西安,深受信任。事後,40歲的他被提拔為廣西南寧鎮臺,位僅次於提督。

到廣西後,他又娶了媳婦,生下了鄧穎超。他重男輕女,差點把鄧穎超送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同年他遭上司陷害,客死異鄉。

母親帶著鄧穎超,輾轉廣州、上海等地,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最後在天津落腳。母親以當家庭教師和行醫為生,性格堅強,對鄧穎超影響極大。

(為中華之崛起,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演反串的男女學生】

鄧穎超在天津上學,考入了直隸第一女子師範(今天津美術學院)。1919年(15歲),五四運動爆發,她積極參與組織學生運動。期間,她結識了周恩來,一起組織了覺悟社。

有趣的是,當時鄧穎超讀的是女校,而周恩來讀的是男校(南開中學)。兩個人在學校的話劇團裏,都是扮演反串的角色。鄧穎超扮演男角,而周恩來扮演女角。

1920年(16歲),畢業後,她任小學老師,繼續參加社會活動。1924年,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3月轉為中共黨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

【一同上斷頭臺的革命伴侶】

而周恩來赴法國留學,二人保持著書信往來。1923年的某天,鄧穎超收到周恩來的一張明信片,上面印著一對德國共產黨的革命伴侶。周恩來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臺……」

1925年8月8日(21歲),鄧穎超和周恩來在廣州結婚。兩個人都毫不避諱地說,首先是「一個戰壕裏的戰友」,其次纔是「一個屋檐下的伴侶」。

(1925年8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婚時的合影)

【國民黨中央的共產黨員】

當時國共合作,鄧穎超以個人身份加入了中國國民黨。1926年,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有八位中共黨員進入國民黨中央,其中就包括鄧穎超和毛澤東等人。鄧穎超擔任婦女部部長何香凝的祕書。

這期間,她懷孕了,因工作而流產了。一年後,她再次懷孕,卻又難產,孩子夭折了。這時正值國共合作破裂,四處搜捕共產黨員。鄧穎超拖著難產後的病體,輾轉尋找周恩來,四處奔波,身體損傷很大,從此再也沒有懷孕。

(1949年,周恩來、鄧穎超與養女孫維世在西柏坡)

【對周恩來的默默支持】

她和周恩來在上海白色恐怖的惡劣環境下,堅持黨的地下工作五年。1932年(28歲),顧順章、向忠發相繼叛變後,她和周恩來掩護黨中央渡過難關,輾轉來到江西瑞金。

周恩來任中央局書記、紅軍總政委,鄧穎超則主動淡出領導層,默默支持周恩來工作。1934年(30歲),她帶病隨部隊參加了長徵。

到達陝北後,鄧穎超先後出任中央機要科科長、中央白區工作部祕書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鄧穎超跟隨周恩來在武漢、重慶等地進行統戰工作,主要從事婦女、兒童工作。

(1946年,周恩來夫婦在南京梅園新村)

【邀請宋慶齡到北京】

1945年(41歲),在中共七大上,鄧穎超和蔡暢、陳少敏作為僅有的三位女性,進入中共中央委員會,出任中共中央婦委副書記。

抗戰勝利後,鄧穎超以中共方面唯一女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政治協商會議。全面內戰爆發後,鄧穎超隨中共代表團撤回延安。

1949年6月,她入選全國政協籌備委員會委員,參與起草了《共同綱領》。隨後,受毛澤東、周恩來的委託,親赴上海,邀請宋慶齡到北京。

(1950年8月8日,周恩來夫婦結婚25週年紀念照)

【沒有政府職務的中央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鄧穎超連任三屆全國婦聯副主席(蔡暢是主席)。她依然在幕後默默支持周恩來,自中共八大以後,鄧穎超雖然一直是中共中央委員,但始終沒有擔任政府職務。

直到1976年周恩來逝世,她纔再次回到了中共的政治舞臺。當年12月(72歲),她增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78年(74歲),她連任副委員長,又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5年,周恩來夫婦在八達嶺長城)

【80歲的國家領導人】

不久,鄧穎超利用早年和國民黨方面的聯繫、以及在統戰工作中的人脈和聲望,全面出掌對臺工作,出任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1983年(79歲),她出任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成為國家重要領導人之一。直到1988年(84歲),任期屆滿後,她才離職休養。

退休後,鄧穎超身體逐漸衰弱。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火化後,她的骨灰撒在之前拋撒周恩來骨灰的同一個地點。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與世長辭)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232篇作品,營員「貝利薩留」的第22篇作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