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題為LLamaTour深圳行七個話題中的第六個:

「庫存是企業的一把雙刃劍,過高佔用資金,過少錯失銷售,您認為哪些是導致庫存問題的主因?應當如何進行改善?」

(其他話題可點擊→LLamaTour深圳行提出的七個供應鏈優化問題)

Agenda(以上四點我不會展開來講,只會提一些思路)

1.為什麼要持有庫存

2.庫存管理決策的三個層級

3.所在企業的一些庫存問題

4.庫存管理不能只管庫存

這個問題提得好,也提得不好。

先說提得好的部分,也就是如果我們要去管理庫存,一定得去用數據分析這些庫存存在的原因都是什麼。這個思路是打開庫存管理的鑰匙。

01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持有庫存?

原因通常都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按照以上區分,每種庫存的優化方向也有了一些眉目。我們需要按照格局的大小將這些優化方向分級,越高層級越能從根本上解決庫存問題。

02

庫存管理決策的三個層級

下面是庫存策略的三個層級。戰略層級通常是每年review,戰術層級是每月或每季度review,而運營層級則經常是每天或每週review。

比如「供應鏈部門如何與研發部門形成原材料選型評審流程,以減少材料的種類,降低採購管理複雜度」就屬於戰略層級。

03

結合自身企業的一些情況

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 近幾年庫存問題的惡化主要由於:

  1. 客戶競爭加劇,導致客戶需求波動大,進而導致我們的需求的離散程度和預測準確率下降。

  2. 客戶競爭加劇還導致客戶產品本身的生命週期變短,進而導致我們產品的生命週期也變短,留給企業調整產品庫存策略的時間也變短,這個進一步加劇了上面的問題。
  3. MTS模式與市場需求的匹配程度越來越低。很多時候採取MTS模式是為了提升固定資產利用率。MTS模式中,主要庫存包含客戶訂單庫存+預置庫存+以產定銷的庫存,但是隨著1,2問題的出現,MTS模式中,產線停產後的庫存佔總庫存的比例已經達到60%~70%之多,這部分中,有明確客戶需求的只有15%,剩下85%如果不能找到客戶消耗,就要獃滯。

而這85%的消耗風險的庫存裡面,主要歸結於以下四種原因:

1.需求預測不準導致(佔65%):即備預置庫存和安全庫存時導致。

2.以產定銷失敗(18%):即以產定銷庫存並沒有銷出去。

3.產銷矛盾(15%):生產出來的東西不符合客戶要求,但是仍然入庫。這個是研發,生產,採購,銷售和質量各部門扯皮的庫存。只能歸為產銷矛盾。

4.其他(2%)。

針對如上問題和佔比,我們可以得出以下針對性方案:

1.需求預測不準導致

a. 統計並提升需求預測準確率。

b.統計並提升內部供應計劃準確率(採購,設備等)

c. 是否嚴格按照統計數據及模型來備預置和安全庫存,而不是拍腦袋。

2.以產定銷失敗

a.嚴格評審以產定銷庫存策略。

3.產銷矛盾

a.制定相應的規則,減少扯皮。

b.及時處理這部分庫存。

簡單寫這幾點措施。

04

庫存管理不能只管庫存

那麼,如果按照以上方案去執行,是否就能降低和改善庫存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隻是優化了庫存,可能最終並沒有使公司獲得更好的表現。

這裡就要講到這個問題問得不好的部分了。現在更常見的是很多企業進入一定的誤區,即我們所有優化庫存的目的都是為了在滿足客戶一定需求的情況下,提升庫存周轉率。也就是用最少的庫存去滿足客戶需求,才能獲得最好的庫存周轉率。看著好像沒毛病,但是我們還需要再多問幾個問題:

提升庫存周轉率的目的是什麼?答案是提升流動資產周轉率。

提升流動資產周轉率的目的是什麼?答案提升總資產周轉率。

提升總資產周轉率的目的是什麼?答案是提升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效益(凈利率)*效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槓桿率)

那麼在滿足客戶一定需求的前提下,將庫存周轉率提升到極致,總資產周轉率就會提升了嗎?

答案是不一定。總資產裡面除了流動資產,還有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主要是固定資產。對於製造業而言,主要是設備。要提升這些固定資產利用率,就需要提升設備的利用率。

那麼一個重要trade-off出現了:庫存周轉率的提升是否能夠彌補設備利用率的下降帶來的損失。越是固定資產佔比高的企業,庫存周轉率越應該讓位於設備利用率。

只有算清楚了這個trade-off,接下來制定的一系列圍繞庫存的改善項目纔有意義。

而對於這個的思考,大多數管理庫存的人都忽略了。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改為:

「庫存是企業的一把雙刃劍,過高佔用資金,過少錯失銷售,您認為哪些是導致庫存問題的主因?當前的庫存策略是否配稱公司的整體戰略?需要做哪些調整?為什麼?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PS:我是德川家康,這裡是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供應鏈成長隨筆」(ID:Work-Methodology),歡迎關注和轉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