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沒有講理的地方時,最好的道理就是拳頭。

  無疑,對於水滸中絕大多數好漢來說,尤其是梁山這羣人,他們都十分相信拳頭的力量,像李逵、武松等更是一言不合,便動手,只要動手,就掌握了真理。真是因爲這樣,水滸傳這部作品中充斥着刀光劍影,充斥着拳來腿往。

  但是有人就提出,水滸中這些打鬥其實非常小兒科,所謂的梁山好漢,他們所會的不過是一些花拳繡腿,尤其是在和武俠小說的人物相比,梁山好漢們的武功太稀鬆平常了。沒有什麼絕招,打得也不好看,就像流氓鬥毆,而不是武功高手之家的較量。

  即便是像被稱爲水滸第一人的武松,武功也十分平庸,只不過是因爲他的知名度太大,所以很多熱愛他的人把他給神化了,武松的本質就是沒有什麼本事,武功很是一般。

  他們還舉了水滸中的一些打鬥交手的例子,來說明梁山好漢的武功其實很差。比如,水滸中描寫楊志與索超比武那一段,書上寫道:只見三通戰鼓響處,去那左邊陣內門旗下看看分開,鸞鈴響處,閃出正牌軍索超,直到陣前。兜住馬,拿軍器在手,果是英雄。但見:關戴一項熟鋼獅子盔,腦後斗大來一顆紅纓,身披一副鐵葉攢成鎧甲,腰束一條鍍金獸面束帶,前後兩面青銅護心鏡,上籠着一領緋紅團花袍,上面垂兩條綠絨縷頜帶。

  在他們看來,這裏完全就是人物的外形描寫,沒有任何打鬥,整個文字篇幅全部都是在寫索超的外形,然後接下來還花了幾百字描寫楊志的打扮,真正寫他們兩人打鬥,只有簡單30餘字,這30個字是這樣的:一來一往,一去一回,四條臂膊縱橫,八隻馬蹄撩亂,兩個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前面說了一大堆,可真正進入主題之後,卻用三十個字就交代完了。就像用盡了全部力氣,結果卻都放在在前戲上,這也太不科學了。

  而這樣的例子在水滸中還有非常多,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比如林沖與楊志交手,秦明與花榮交手等等。都是虛頭巴腦,沒有什麼武打上的乾貨。

  除了這個之外,也就是鋪墊太長,而打戲不足之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索性三言兩語,雙方戰鬥就草草結束,槍還沒拿起來,帽子還沒戴好,戰鬥就結束了。

  比如李應鬥祝彪那段,書上寫道:李應大怒,拍坐下馬,挺手中槍,便奔祝彪。祝彪縱馬去戰李應,兩個就獨龍崗前,一來一往,一上一下,鬥了十七八合。祝彪戰李應不過,撥回馬便走。

  而武松除了打虎寫得相對詳細之外,在對戰飛天蜈蚣那一段,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前面營造了足夠多的氣憤,最後十多個回合,只見一個人倒下了,這種筆法,倒是有點像古龍的文風。

  那麼他們說得對嗎?梁山好漢真的是武功一般,武松真的是武功一般嗎?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每個人的心目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