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城市出於傳承城市文脈、保護文物古迹的目的大規模地整修地方孔廟。但是一夜之間哪裡來的這麼多孔廟呢?為什麼國內許多城市都有孔廟??想要解答這些問題得從孔廟的起源說起。

孔廟最早屬於私人廟祠,在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於其生前故居存放夫子使用過的車馬衣服以立廟。雖然後來漢高祖過魯以太牢祀孔,但是直到東漢都沒擺脫私人色彩。曲阜之外的孔廟最早出現在東漢永平年間,居明代嘉靖年間的《鄭州志》所記載在漢永平(58-75)時鄭州仿照曲阜規制修建了第一座地方孔廟。此後《水經注》記載在河南淮陽(陳地)東漢時期也有孔子廟。但是這些都是零星記載,並不具有普遍性,至於朝廷設太學祀孔雖始於漢,卻不能算是地方孔廟。

(河南鄭州文廟大成殿)

地方孔廟的普及是在唐代,唐代貞觀四年太宗皇帝下詔:「詔州、縣學皆立孔子廟。」此後一直到清代,中國的城市凡有府、州、縣的建制就一定有相應的孔廟。甚至於一些村落也建有孔廟。不過孔廟的普及不僅僅在於皇帝的詔令,還和科舉制度的推行息息相關。隋唐以來科舉制度逐漸成熟,與之相應的是廟學制度的興盛。在中央有中央孔廟與國子監(太學),在地方有各級府州縣學與府州縣孔廟的建設,還帶來了大量書院的建設,而書院中孔廟又是必不可少的。逐漸形成了左廟右學之制,即左面(西)為祭祀孔子的禮制孔廟(文廟),右面(東)為各級生員學習之所。所以在唐以後就形成州縣皆有孔廟,也就是每個城市都有孔廟的格局。

(河南郟縣文廟大成殿)

不過在今天早已不能如傳統社會一般每個城市都有文廟了,主要有兩個原因導致了今天中國孔廟分布萎縮的狀況。第一是地方行政的變化。近代以來隨著對外開放、交通革新、經濟發展的原因興起了一批新的城市,那麼這些新興的城市是沒有孔廟的。例如河北省的省會石家莊市,完全是由於正太(正定至太原)鐵路的修建才興起的城市,所以石家莊市沒有歷史城區自然也就沒有孔廟。不過石家莊原屬的正定府(現為石家莊市正定縣)是有孔廟的,即正定府學所在的正定府文廟。

(河北正定文廟大成殿)

第二是由於一些歷史原因遭受破壞而消失。近代以來各種思想交流碰撞加上時代變遷,儒學的地位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再者經歷過文革後又遭受現代城市擴張的威脅,大量的孔廟銷聲匿跡。清代中期鼎盛時全國大概有兩千五百座禮制孔廟,而今天的中國不足五百處。破壞嚴重的如江南地區,原有各級孔廟八十三處,而今天有遺迹可尋的也不過十處左右,令人扼腕。

因此今天只能說大部分城市在歷史上是都建有孔廟的,而不能說今天的中國仍然是每座城市都建有孔廟。

參考文獻:《史記》、《新唐書》、《水經注》、《嘉靖鄭州志》、《鄭州文廟》


謝邀,學識淺薄,若有不對之處,望海涵。

要說孔廟當先說孔子。眾所周知孔子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弟子也是遍布世界各地(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中國千百年來始終信奉儒家思想為最正統的思想,這是其一。

此外,孔子多少年來被一部分人奉為精神領袖。喜歡孔子、熱愛儒家文化的人不計其數。所以這些人可以建造孔廟來向自己心中的偶像致敬。

而且現在不少的學子認為考試之前祭拜孔子可以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可以考出一個好成績。所以大量的學生、家長會到孔廟裡面去祈福。這也是孔廟很多的一個原因。

現在在海外也有很多的孔子學堂,不單單教漢語,同時也在洋學生之間宣傳千年前我們諸子百家的精神與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人,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開創了私人講學風氣,「因材施教」到現在都有現實意義,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博學,是當時社會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做為「天縱之聖」,孔子祭祀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這也就不難理解國內許多城市都有孔廟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