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美國曾經考慮向臺出售F-5E的改進型,雖然最終並未成功。但卻為諾斯羅普F-20埋下了伏筆。此後隨著美國解除軍用戰機出口的限制,新型的F-5G出現了,被命名為「虎鯊」。隨後諾斯羅普在軍方爭取到更加靠後的代號F-20,看起來比當時的F-16還要先進,當然這只是表相。

不過由於在「虎鯊」上的第一次超音速飛行,一度讓「虎鯊」名聲大噪、紅極一時。但是此後連續兩次航展上的飛行事故讓「虎鯊」陷入低迷。加上F-16機型開始外銷,「虎鯊」的用戶就剩下那些買不起F-16的窮國了。如此的銷售定位,使得「虎鯊」再不敢往高端戰機上定位了,它就是一個窮國玩的廉價貨。此後在美國國內空軍的一圈博弈中,「虎鯊」又再一次與國民警衛隊換裝插肩而過,這使得「虎鯊」最後一個救命稻草也沒了。1984年被迫宣佈計劃終止。

事實上,「虎鯊」並非一無是處。在那個年代「虎鯊」的F404發動機可不是一般的牛,可靠性好、油耗低、油門反應迅速。這些年F404發動機的性能一直保持著相當長的時間在世界處於領先位置。但是「虎鯊」顯然沒有這麼好命證明這一點,用在F-18上的F404發動機一用就是20年。

由於「虎鯊」研發正處於2代機和3代機更迭的年代,蘇聯的蘇27和米格-29,加上美國的F-16和F-15的衝擊,使得「虎鯊」這種2代機改3代機的輕型戰機當時失去了市場。正所謂有錢的買F-16,沒錢的買得起「虎鯊」也用不起「虎鯊」,最後「虎鯊」只能黯然終止研發計劃。


F5實際有三個系列,T38/F5A~D自由戰士、F5E/F虎、F5G/F20虎鯊,分別研發於上世紀60、70、80年代。當時正處於冷戰高峯,美國的盟國面臨很大的防空壓力,急需現代化戰鬥機。可是大多數國家都沒什麼餘糧,買不起也用不起美國的現役戰鬥機,讓法國的幻影5佔了大便宜。當時諾斯羅普正為美軍研製T38高教機,經過市場調查認為可在T38基礎上搞一款屌絲戰鬥機賣給那些窮朋友,結果得到了美國軍方的認可,將其作為專用軍援戰鬥機,編號F5。 F5作為美國的一種軍援用輕型戰鬥機,綜合性能平平,社會評價也不高。但對小國來說還是一型不錯的戰鬥機,它不追求高空高速,也只有基本的機載設備,但其中低空高亞音速性能相當不錯,對地攻擊能力也較強。蘇聯曾拿北越繳獲的F5作過測試,認為其狗鬥性能與米格23不相上下,綜合航電系統和載彈量遠好於米格21。越南戰爭時期,F5起初是配發給南越空軍,結果USAF前線指揮官發現這貨在越南的窮山惡水中比自己裝備的那些高笨上的貨色要好用,尤其是維護保養上非常簡單,要求搞一批高配版的來替換那些不省心的東西,結果USAF高層認為拿村長當縣長使太沒面子予以拒絕,但諾斯羅普據此開發了F5E/F又大賺一筆,也為後來的「戰鬥機黑手黨」的萌發埋下了種子。在那個也許戰爭明天來臨的年代,F5不僅大量裝備給美國的那幫窮朋友,也守護著諸如加拿大、挪威等屌絲親威的天空,說他是窮國之鷹當之無愧。 至於F5G/F20,只能說生不逢時。80年代各國開始換裝3代機,諾斯羅普的YF17在USAF的輕型戰鬥機選型中敗給GE的F16,但被USNAVY選中編號F18給湯姆貓打下手。當時美國禁止出口三代機,諾斯羅普認為可以利用F18的先進技術在F5的成熟設計上搞一型準三代機用於出口,這有點類似於我們的梟龍,於是有了F5G。起初美軍是支持這方案的,給了個新編號F20,並在盟友中得到不少熱捧。可好景不常,由於冷戰白熱化美國調整了出口政策,首先是出口給北約盟國和以色列,後來又允許出口給日本、沙特、巴基斯坦這樣的準盟友,還差點賣給兔子。F16雖然比較貴,但性能先進改裝餘地也大,且由於裝備量不斷擴大,其採購成本和使用維護成本也大為降低,加上各國經濟條件不斷改善也不太在乎那點小錢錢。反觀F20作為出口專業戶,不像原先的F5有T38作為國內基本市場支撐,採購成本很難壓縮,更要命的是其部件很多都不是美軍標準件,日後使用維護成了大問題,不僅成本高而且可能有錢也買不到。於是原來的粉絲紛紛拉黑,到後來只剩下國際環境江河日下的灣灣這唯一潛在冤大頭。灣灣倒是願意跳這個坑,可是當時中美正處於蜜月期,美國禁止出口軍用設備給灣灣,而F20用的是F18上的F404發動機,不給灣灣。加上洛克希德又在旁邊不斷上眼藥,灣灣於是轉而與洛克希德合作研發IDF。F20終於走到了窮途末路,窮國之鷹只能漸漸隱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