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系列,不妨關注↑↑↑

第十一篇

文/牧雲

在恩施州宣恩縣,驅車向南十五公里便是珠山鎮茅壩塘村白果壩,下車幾百米,即可見到山寨坳處被稱之為"九子抱母"的1500年的古銀杏。

這是樹圍18米身高30餘米的古樹,一眼望去,可謂獨樹成林,按照樹齡推算,乃南北朝時期的活體見證。扶疏的枝葉,如同寫滿青史的層層疊疊,盡顯深沉和厚重。盤虯臥龍般的枝幹精神抖擻,並無想像中的老態。細觀樹皮,有的地方皸裂,露出滄桑的黝黑的肌膚。樹榦或樹枝上,多處結有被人們稱為樹乳的銀杏筍,模樣各異,實乃天地造化。

憶君說,一經站在樹下仰望,便彷彿是在讀一部蒼茫經典。它不僅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千年滄桑歲月,而且也讓後世人們見證了它的古韻遺風。不由想像,南北朝時期的一顆種子,不經意間落於這一塊荒山野嶺,從此引導人類在這裡定居,修房造屋,繁衍生息。它見證了這裡的每一縷炊煙,每一聲嬰孩啼哭,每一處雞鳴犬吠,每一個村情民意……人類在這裡的一切活動,都盡收眼底。它靜觀世事,默默庇護著人們休養生息。它恬淡地盎然著周身的精氣神,頤養天年,與人類一併福壽綿長。

當地老人講述,這株銀杏曾遭數次雷擊,頻遭摧殘,內腐中空。後又因村子上的人焚香許願求福,意外引燃母樹的根部,導致樹榦倒地。也就這一年,村民便遭大災,20多人死於瘟疫。樹和人同遭劫難,是巧合,還是萬物共生的息息相通?這無疑困惑著村民與聞者。

所幸,被焚燒的母樹次年開始復甦,並奇蹟般從根部四周生長出九珠小樹苗,將母樹護衛起來。如今已長成九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呈"九子抱母"狀。

這九株新株如今也有幾百年了,在九株的周圍又催生了無數的小銀杏,可謂是"幾代同堂",組合成一棵巨樹。在母樹周圍、九株大銀杏中間,可擺放兩張方桌子,可容納20餘人在中間喫飯。當地老百姓形象地稱古銀杏樹為"九子抱母"。

大自然的安排往往透著奇妙,在離"九子抱母"不遠處,還生長著一株800年的雄銀杏,應該是九子之母的再嫁之夫,也就是九子的繼父。這棵雄樹與雌銀杏明顯不同,雄樹個體雖比雌銀杏小好多,但充滿陽剛之氣。它們長相廝守、不離不棄,數百年來雄銀杏樹一直在盡展雄風地為雌樹授以花粉,有效保證了母樹每年碩果滿枝,可謂演繹出絕世的愛情傳奇,堪稱老妻少夫的忘年奇戀。

不過,如此來說也似有不妥,這"九子"多為雌性,也該是由雄樹授粉的,那算是亂倫,還是恩愛有加的另種方式的表達?

呵呵,不管怎麼說,村民並不在意。他們得緣於這棵尊為"神樹"的古銀杏,因而由衷地敬它,並自覺地充當它的衛士。不僅如此,還在周邊新種植了一批銀杏來陪伴它。如今,這裡不再是一對古銀杏的孤獨,正在形成一個人工栽培的銀杏羣落。不由想,這批有著雄雌之別的小銀杏,它們與老雄樹和老雌樹又成了什麼關係?

如今母樹雖已老去,一圈一圈的年輪記錄著母樹為庇護幼苗所經受的風雨歷程,而九子仍然不離不棄地圍抱四周,為母親遮風避雨,將孝義世世代代相傳。"九子抱母"不單單是自然界的靈氣造化,同時也是村民對"父母慈、子女孝"的推崇。

千年古銀杏本就珍貴,而像這種九子抱母的共生現象更是世所罕見,因此許多來宣恩的人無不想一睹風采。

說起"九子抱母",憶君說北京大覺寺內也有一棵名為"九子抱母"的千年銀杏。

呵,這倒巧了。

憶君銀杏作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