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两周年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在省图书馆召开,省自贸办副主任王刚就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年来改革创新成果进行通报。

  据了解,截至2019年3月底,自贸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0694户,新增注册资本6024.32亿元。2018年全年, 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2649.79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3513.78 亿元的75.41%,其中,进口1090.56亿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75.99%,出口1559.23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5.0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两年来,自贸试验区通过改革创新举措,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促进各类要素流通集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实现了261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至自贸试验区办理。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100项改革任务在自贸试验区全面推开。持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各功能区分别设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专门机构,建立“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府管理新限式。创新税收服务,建立容缺受理机制;与蚂蚁金服、 腾讯等力展合作,建立了网上办、自助办、大厅办手机办等多元化办员渠道,让纳税人少跑路。

  着力优化服务平台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省自贸区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外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套表格一口办理”;建立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拓展国际贸易“单 窗口”功能,企业覆盖率由上年的30%提升到80%以上,报关报检等主要功能覆盖率达到100%。创新跨境直购进口分段监管模式,简化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归类,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金融服务创新 发展自贸区文化金融

  全面落实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36条措施,金融业态聚集效应初步显现。2018年全省新增23 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全部落户自贸试验区,灞柳基金小镇新吸引80家基金企业入驻,累计达到270家。通过“资本金用途“"股权投资类理过产品的创新,有效满足重点文化类企业融资需求,推动自贸试验区文化金融发展。自贸试验区成功”获批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成为全国第6个也是西北地区唯一参与该试点的地区,6家银行为企业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31笔,累计支付金额14.63亿元。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深入开展经济文化交流

  着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创新企业合作模式,完善合作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国际航线达到67条;全货运航线达到19条。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吨,同比增长20%,增幅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中欧班列(西安)开行1235列、运送货物120.2万吨、货值17.2亿美元, 实际开行量、货运量、重载率均居全国第一。中俄丝路创新园的“一园两地”模式正式运转并入选陕西“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十大成果。不断完善农 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建设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吸引中美、中荷,中日等20余家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和10余家企业入驻。

  打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平台,联合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丝绸之路职教联盟。2018年在陕留学生人数达到12816人,较上年增长9.9%。在自贸试验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研学”“旅游+养生”等旅游产业新业态逐步形成,加强中医药交流合作基地建设,先后与匈牙利、波兰、澳大利亚等国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目前已培训外国中医短训生100名,培育国际型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492名,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的128名全日制留学生学习研究中医药学。

  积极组织交流合作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落实《利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推介交流活动,向西北四省推荐45项创新实践案例,秦汉新城功能区与新疆博州阿拉山口市、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地区协同开放、创新发展。在2018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期间,与西北4省区联合开展自贸试验区项目推介活动,在电子、新能源、农业等行业签订合作项目54个,总投资额436.54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