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4月8日漲至2018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0.76美元,或1.1%,收報每桶71.10美元,美國原油期貨升1.32美元,或2.1%,收報每桶64.40美元。由於歐佩克持續減產、美國對伊朗等產油國的原油出口限制,以及對全球經濟的樂觀情緒,蓋過美國頁巖油產量和庫存增加的影響,然而,最新的提振來自近日利比亞局勢升級,這可能會進一步破壞原油供應,成爲油價的主推手之一。

  爲了支撐油價,歐佩克和俄羅斯等產油國已承諾今年將每日減產120萬桶原油,進入4月以來,國際油價已經連續多日上漲,今年1月以來油價已上漲了約32%,花旗也在8日發佈的最新報告中預測布倫特原油價格未來三個月可能會達到75美元/桶,儘管有不少令油價上漲的因素,但也仍存在可能導致油價下跌的因素。

  比如,我們近日提及的,OPEC+內部已經出現的減產分歧以及美國的原油產量在未來仍然有望提升,而俄羅斯也在4月8日暗示OPEC及其盟友應從6月起增產石油,另外,能源諮詢公司FGE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3月份原油產量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1220萬桶/日,並隨着新油管架設即將完工,屆時美國的原油出口量還有望增加50萬至60萬桶/日,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預測,美國有望在今後幾年內超越俄羅斯,2024年前取代沙特,成爲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國,且是美國75年來首次成爲石油淨出口國。

  受此影響,國內油價調整參考的原油變化率正值內拉昇,4月12日新一輪國內油價調整窗口開啓,預計大概率迎來上調。卓創數據分析師張瑾怡認爲,後期原油或仍有繼續上漲的可能,因此,本輪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上調將成爲大概率事件,調價窗口將於4月12日24時開啓。

  因全球經濟避險情緒改善,近期轉好的經濟數據緩解了對全球經濟的擔憂,促使投資者減少美元的避險頭寸,美元兌一籃子貨幣下跌,美元指數下跌0.35%,報97.056點,隨着美元下滑且近期股市漲勢暫停,黃金價格上漲1%,短暫突破每盎司1300美元,並維持在逾一週高位。

  同時,美債也遭拋售,本週一紐約尾盤,美國10年期基準國債收益率漲2.68個基點,報2.5222%;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漲2.25個基點,報2.3618%;30年期美債收益率漲2.41個基點,報2.9273%;五年期美債收益率漲2.19個基點,報2.3272%。

  而近二週以來,美國國債收益率出現10年以來的少見的大幅震盪,特別在兩年期短期收益率繼續膨脹的時候,則意味着美國債市可能會越來越接近熊市模式,同時,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立場也更趨鴿派,這體現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健康、特別是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感到擔憂。

  對此,有着里根經濟學之父之稱的大衛·斯托克曼對美國財政赤字狀況及美聯儲的政策發出警告,在業界有債券之王稱的比爾·格羅斯也在其最新投資展望中表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正在影響美國經濟的穩定。

  正是在這些因素下,美聯儲備突然中止緊縮政策,或即將重啓印鈔機模式已經使得亞洲降息預期升高(印度央行已經在上週再度降息),而除了已經暗示降息的新西蘭央行和立場轉向鴿派的央行外,市場也將押注會有越來越多亞洲央行採取降息行動,同時,討論熱點轉爲美聯儲降息,而以上這些都意味着,很明顯,美聯儲發出了新一輪的最強金錢流向信號,就是將在今年正式重啓量化寬鬆的信號。

  分析認爲,中國將是穩定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因素,資本回流利好中國,將仍堅定看好人民幣資產,這也使得部分從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等國債和房地產等資產市場撤出的國際資金流入中國市場,比如,A股國際化進程動能提速也吸引外資流入中國,而4月1日,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將爲中國債市引入1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另外兩大債券指數,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和富時羅素全球債券指數也有望在2019年加速將中國的相關債券納入其指數。

  對此,環球資產管理公司景順稱,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正式獲納入國際化債券指數,預期此將吸引約1.2萬億美元資金在未來五年流入中國債市,因中國維持了人民幣的高價值,也大幅提振海外投資機構加倉中國資產的信心。(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