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又一部好評如潮的電影上映《嗝嗝老師

》,講的是一位自身有缺陷的老師,通過不懈努力,改變貴族學校的貧民窟「壞學生」命運的故事。網友們紛紛表示這是傳說中別人家的老師,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在看當下各種教育亂象,從幼兒園老師的各種摧殘,到大學教授的各種性侵奴役,「老師」還配得上這個稱呼嗎?

貧富差距引起的教育差距

城市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就是貧富差距大,這種巨大的差距往往是一牆之隔,或者一街道之隔,有的甚至同一個地產商開發的小區,這棟樓是拆遷戶,其他樓都是中產或者富豪。而因為地理位置不得不將他們的孩子分配到同一個學校,美其名曰公平。就像下圖一樣,怎麼看都像兩張圖片拼接而成,殊不知這就是真實的現狀,一牆將貧富劃分得清清楚楚。

這樣的環境下,貧民窟里忙於生計的家長怎麼去告訴孩子差距存在的原因,沒有一盞燈指引他們,必然會誤入歧途。老師成了他們教育的關鍵,但是對於天生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的孩子們,有幾個老師又能耐心教導?

沒有壞學生

有那麼一群既得利益者,總會宣揚一種觀點,那就是龍生龍鳳生鳳,王侯將相皆有種。搞出一種基因遺傳規律來告訴窮人家的孩子,你天生愚鈍,趕緊放棄吧,直到全社會無論貧富貴賤都這麼想時,那窮人的孩子就真的沒有希望了,這樣富人家的孩子就少了一大批競爭對手,而且還能成為富貴家庭代代收割的韭菜。事實並非如此,總有一些不信「天命」的人打破精神桎梏,成長為各行業的領袖人物。人生來都是一張白紙,天生並無太大差異,後天環境決定了入學時窮人孩子沒有那麼多知識,所以顯得笨拙,但是這完全是可以靠努力追趕的。就算全社會都信奉階級固化,只要老師不相信,只要教育不相信,那就不會固化,但如果老師都認為階級固化了,那整個社會就沒救了。

教育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可沒多少人能享受。

貧富差距在任何社會都不會自發形成,人力不可改變,貧富分化的過程其實是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但是階級固化卻是社會走向衰落的過程。階級固化的表現就是教育差距的拉大,窮著愈窮富者愈富,窮人如果連教育都不能公平享受,那就徹底斷絕了階層提升的大門。客觀來講,教育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但是窮人不會這麼覺得,富人也會隨時隨地以各種方式給全社會傳輸窮人教育無用論。《嗝嗝老師》中不管是貴族學校的老師,還是學生,包括貧民窟子弟們自己都覺得,窮人的孩子長大還是會繼承父業,去捕魚,補輪胎,去打牌賭博,去賣菜。因為循規蹈矩不用很累,也順其自然。

教育能改變這一切,但是缺乏教育的窮人卻不承認這一點,這是一個漩渦,是一個死循環,越窮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窮。老師是他們跳出漩渦的關鍵,所以能通過教育把窮人拉出漩渦,窮學生的成功就是對老師對最大的肯定,最大的回報。

怎樣才能桃李滿天下

現在很多老師都會感慨,為什麼當年自己看好的很多好學生畢業後再也沒有回來看過自己,甚至都杳無音信,倒是有些學習一般甚至學習成績差的會有那麼兩三個懂得感恩,每每談到此處,心中總有莫名傷感失落。

先看下桃李滿天下的典故吧。春秋時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但因得罪魏文侯,就跑到一老朋友家避禍,為了不加重朋友負擔,就開了學館教學生,藉以糊口。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學館前有桃樹和李樹,學生就在桃李樹下跪拜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子質悉心教導,學生髮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各國的棟樑。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子質到各國遊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

《嗝嗝老師》中的老師稱得上是桃李滿天下了,她退休時門口送行的學生們就是證明。為什麼她退休時就有這麼多的學生為她送行,難道這些學生不忙嗎?他們不加班嗎?他們離得不遠嗎?都不是,因為身為老師她值得被擁戴。

而我們所處的時代,老師雖多,但是稱得上桃李滿天下的寥寥無幾,學生像流水線上的產品,每個老師只是在短暫的時間對這個產品進行簡單的處理,所以也談不上有重大影響重大改變,也不會對殘次品進行定向改造。所以明明只是謀生的職業,卻奢求學生的感恩,明明只做了順水推舟的事,卻總想享受力挽狂瀾的待遇,可能嗎?

教書很簡單,育人不簡單,面對所謂的壞學生,老師們也堅持過,注意是堅持過,但終究還不是永不放棄,能做到嗝嗝老師這樣的恐怕沒有,因為老師們都被定了指標,必須循規蹈矩,普通的老師也只能享受普通老師的待遇。

有網友看後表示,如果自己當初有這樣的老師,沒準能報個清華北大呢。其實嗝嗝老師未必適合那些名校生,因為名校生的人生軌跡很確定,頂多是錦上添花,而且不管是錦還是花大部分來自於自己父輩的支持。這也就解釋了好學生為什麼不會去感恩自己的老師,讓一個優秀生更優秀,是學生學得好呢,還是老師教的好呢?

而嗝嗝老師更適合那些學習不好或者不思學習的學生們,他們自甘墮落,年幼不想改變自己,等年紀大了想改變自己為時已晚。這些才是需要雪中送炭的學生,把這樣的學生變成好學生,那肯定是老師的功勞,也值得那份尊敬,也體現了教育的意義是改變學生而不是篩選學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