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種總體設計,「海鷹一號」飛航式岸艦導彈的研製重點放到了主發動機、燃料箱、助推器這三個環節上。其中全彈質量增加了550千克,為了保證原有的速度,助推器的推力和工作時間都要加強,計劃採用原「542」型岸對艦導彈的助推器,同時對其結構按「上游一號」的標準進行了改造。為了增加射程,主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需要延長,由原來的150秒延長到270秒,第二級推力也要由原來的5.39千牛增加到5.586千牛,與之相對應的是,雷達的開機時間也要由原來的10-100秒增加到50-200秒,而由於飛行時間的增加而導致的燃料增加和燃料箱加長已經是小問題了。

很多技術問題源於對岸艦導彈射程的要求,比如說由於射程比「上游一號」提高了一倍,「海鷹一號」導彈的雷達天線搜索範圍和自導範圍都要做相應的調整, 簡單的說就是「海鷹一號」反艦導彈的自控段終點散佈將是「上游一號」反艦導彈的兩倍!為瞭解決這一問題,採用了動量矩更高的陀螺和電子計算式的指揮儀,成功的將「海鷹一號」反艦導彈的捕捉帶寬提高到「上游一號」反艦導彈的1.6倍,保證了導彈在自控段終點散佈為正副2376米範圍內可靠的捕捉目標。

同時,相關的配套設備也要進行一定的程度的改進,例如原「上游一號」反艦導彈配套的艇用352攻擊雷達要換用功率更大、作用距離更遠、精度更高、抗幹擾能力更強的864岸炮校射雷達等等。


上游一號是仿製的蘇聯「冥河」式反艦導彈,而海鷹一號是其國產型號,並且實現了岸艦和艦艦型號通用。海鷹二號是海鷹一號的改進型號,增加了射程,改進了制導系統,增強抗幹擾性能,提高了戰鬥部性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