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閔彈劾案臺大堵訪。(圖/記者徐斌慎攝)

▲臺大校長管中閔。(資料照/記者徐斌慎攝)

記者楊亞璇/臺北報導

監察院教育文化委員會討論由委員王幼玲、蔡崇義所調查管中閔在外兼職一案,監察院13日再度就管中閔兼職部分,提出調查報告,監委在2個小時激烈交鋒後,通過調查報告,細節修正後將公佈,並在14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據瞭解,監委對於管中閔疑似有重複報領一事,有不同意見,最後決定不送司法機管處理。

調查報告將管中閔在臺大、中研院、國發會任職期間所有兼職列表說明,監委透露,討論有四大項目,只有最後第四部分有比較大的調整。

第一部分是一是管中閔在擔任政務委員、國發會主委期間,匿名供稿給壹傳媒,固定領取報酬,對於兼職的認定有監委表達異議,不過彈劾案已經通過,認定不會有什麼改變。

第二部分是,管中閔在中研院任職期間去政治大學、中央大學、勇源基金會任職都沒有報備 ,不過已經超過10年時效,只是列入記錄,不會做進一步處理。

第三是管中閔任職臺大當教授期間,到政大、中央、臺金會,勇源基金會、濟南大學、兩岸企業家峯會、國泰金控兼職,除了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申報獲準國泰金控兼職,其餘兼職都沒有申報覈准。根據〈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與〈臺大聘約第六條〉規定,兼職皆需要提出書面報告,不得影響本職,不過因為教職部分不在監察院監督範圍,因此會請教育部提醒臺大處理管中閔兼職問題。

第四,管中閔在中研院任職期間到大陸出差,疑似有重複報領出差費,原本「蔡系」監委打算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不過「馬系」監委認為這部分沒有查清楚,加上管領的錢並不多,決議送到中央研究院釐清。

據瞭解,監委間對於調查報告所指兼職內容認定不一致,不少委員提出不同看法,將列入會議記錄參考,提案委員也同意採納部分討論意見,調查報告將進行修正。

有監委認為,學術專業的表意自由以及兼職的認定,絕對有必要釐清,不是隻影響管,還會影響學術界的人,現在標準不清楚,銓敘部也找不出函釋,既然說有問題,相關函示是否要列出,「否則學界人人自危那還得了。」

監察院上月15日針對管中閔監委為壹週刊撰寫社論部分提出彈劾,管中閔於2012年2月6日起至2015年2月3日期間,擔任行政院前政務委員兼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透過匿名方式「常態性」為壹週刊撰寫社論,以獲取年約新臺幣65萬元之兼職報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