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言人否認《刺針》文章的指控

理工大學被被警方包圍至今,目前仍未解封。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網上版日前刊登由本港醫生文德麟撰寫的文章,提到香港紅十字會救援隊伍在理大外等候2小時才獲警方放行,並被限制只可在校園逗留3小時。紅十字會早前已澄清進入理大時未受延誤或阻撓,而政府發言人今日亦否認文章的指控。

資料圖片

發言人指,文德麟醫生於本月17日到達理大時,暴力示威和暴動已在理大校園、周圍及本港多處持續五日,並不斷升級。政府包括警方及其他緊急服務部門當時正採取和平及靈活的方式解決在理大的對峙局面。發言人又指,評論事件時需了解其背景,當時暴徒及激進示威者已經控制校園及附近範圍,包括一條位於全港最繁忙主幹道隧道上的行人天橋。他們在天橋及收費亭縱火,向警方投擲汽油彈,用高壓彈叉發射石頭及金屬物件,危害生命。他們又發射弓箭,導致一名警員小腿中箭受傷。校園受到大規模破壞,校內的實驗室有危險化學品被偷去。暴徒及激進示威者又在校園內製造及存放數百以至數千枚汽油彈。另外,他們把汽油彈及可用以製造炸彈的危險化學品偷運出校園,會危害公眾,有必要加以制止。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及不穩定,對公眾及人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發言人續指,事件中暴徒及其他逗留在校園的人士,包括傳媒及提供急救服務的人員,多次被要求並給予機會和平離開校園。雖然很多人選擇離開,但仍有不少人留守。未滿18歲人士在提供個人資料後便可離開,警方不會即時作出拘捕,但保留在有需要時追究的權利。在本月17日晚上,大批人士離開校園並全部被拘留。假扮急救人員或記者以逃避拘留或拘捕是暴徒一個常用的手法。由於有大批人士離開校園,加上情況混亂,警方曾拘留聲稱是急救人員或記者的人士以確認身分。能提供有效身分證明的人士可離開;而未能提供證明的人士則被拘捕。被捕人士中有12人自稱是急救人員但未具有相關急救資格,亦並非在任何醫療機構工作;另有71人聲稱是記者但未能提供有效證明。

發言人又指,文德麟本人亦承認警方曾經建議救護人員進入事發現場,但示威者因擔心被捕而拒絕建議。本月18日上午,警方開始安排香港紅十字會志願醫療團隊進入校園。他們於下午2時抵達並提供急救服務,與文德麟的指控相反,救援工作並沒有受到延誤或時間限制。警方亦安排其他團體包括消防處(救護車)和無國界醫生的義工在理大校園及附近一帶提供醫療或急救服務。

同時,發言人表示,醫管局密切監察狀況,以確保公立醫院急症室在有需要時迅速提供醫療服務。各急症室於本月19日上午從校園共接收約80名傷者。當日約中午12時,現場仍有大約100名傷者。醫管局派出緊急醫療小組到場評估情況,最終安排約200名傷者送往12間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大部分傷者情況穩定。在整件事件,政府領導層和提供緊急服務的部門與多方面合作,包括大學職員、中學校長、社區和宗教領袖,以及社工,呼籲示威者和傷者和平地離開校園和按需要尋求治療。發言人重申,由始至終,政府一直以傷者,包括警員的福祉和安全為首要考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