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君,讓文化遇見有趣的靈魂

  故宮博物院從1925年成立到今天,已經有94年的歷史。

  回顧以往的歷史,故宮的命運與故宮掌門人的命運緊密相連。

  李煜瀛 · 從無到有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將領馮玉祥在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提出修改“清室優待條件”,迫使溥儀搬出紫禁城。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當時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會的委員長是李煜瀛,他可以說是故宮博物院名義上的第一任“院長”。

  1924年—1926年任“清室善後委員會”委員長

  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段祺瑞政府藉故抨擊故宮博物院負責人李煜瀛,他不得不藏匿起來,因此首任故宮掌門人的任期截止在1926年4月5日。

  在院期間,他曾力排阻撓幹擾,組織專家全面清點宮內文物、圖書、物品,設法確保故宮文物、典籍免遭流散。他還抓住時機創立故宮博物院,中國博物館事業由此向正軌化發展。

  易培基 ·“ 盜寶”

  此後,到底是成立故宮博物院,還是將故宮歸還給末代皇帝溥儀,各種政治勢力不斷鬥爭。期間成立了故宮博物院維持會和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28年6月。

  1928年10月,故宮博物院真正意義上的首任院長易培基走馬上任。

  1928年—1933年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易培基任職故宮期間,設立古物、圖書、文獻三館及各種專門委員會,延聘著名專家、學者到院工作,進一步整理、劃分院藏文物與非文物,開闢各種專題陳列室,整修古建築,興建書畫新庫,創辦印刷所,編印期刊圖書,籌劃院藏珍貴文物避敵南遷等,使故宮博物院各項業務走向正軌。

  他任職期間可以說是故宮博物院建院初期的鼎盛階段。但1932年,他以“盜賣故宮文物”的莫須有罪名受到彈劾,後辭去院長職務,避居上海。

  馬衡 · 抗戰西遷

  1933年7月,馬衡任故宮博物院代理院長,1934年4月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1933年—1952年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當時正處於抗戰時期,馬衡主持故宮博物院文物西遷。抗戰勝利後,他主持故宮博物院復員與西遷文物東歸南京的工作。

  北平解放前夕,爲確保故宮建築與文物的安全,他堅守院長崗位,並與社會名流呼籲國民黨當局避免戰火,保護北平文化古城。北平解放後,他繼續留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仲超 · 機構改革

  1954年6月,吳仲超被政務院任命爲故宮博物院院長。

  1954年—1984年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任職故宮後,他基於綜合型古代藝術博物館的性質,對不適應博物館事業發展的組織機構進行了調整。

  1954年增設了學術工作委員會,先後成立了文物與非文物審查委員會、文物鑑別工作委員會、編輯工作委員會、文物收購委員會、銅器專門委員會、陶瓷專門委員會、文物修復委員會、文物印刷廠和修建處,對故宮的文物保管、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等工作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張忠培 · 開放不破壞

  1988年,張忠培開始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1988年—1991年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入院任職之初,張忠培將宮廷歷史、宮殿建築、古代藝術作爲構成故宮博物院特色的三項重要內容, 明確了博物院的發展方向。張忠培始終視保護古建築和文物的安全爲博物院的生命, 爲此着力解決破壞性開放, 重新確定保護範圍, 積極交涉存留南京文物。

  1991年9月至1993年11月,呂濟民代理故宮博物院院長。

  鄭欣淼 · 故宮學

  2002年9月至2012年,鄭欣淼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他提倡設立“故宮學”。

  單霽翔 · 插上網線

  2012年—2019年,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從展覽到文創,故宮進入了“網紅時代”。

  94年的時間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但又包含着多少人生命運的故事。這些故事因故宮串聯在一起:從皇家的宮殿居所到向全民開放的博物院,從戰爭烽火中的輾轉遷移到地下倉庫中的安然收存,從寶篋祕藏的不得一見到特設專展上的排隊長龍。

  今天的故宮能成爲“網紅”,不僅僅因爲“營銷有術”,也因爲人們更知道珍重自己祖先創造的文明。其中一些人感情尤深,他們守護在這裏,知道自己有責任,把記錄着一個民族文明痕跡的瑰寶,完好地傳遞給子孫後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