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家庭劇《都挺好》屢上熱搜,在社會上再次掀起了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這部電視劇揭示了中國式家庭中“重男輕女”,子女遇到不公平待遇的現象。劇中情節雖然具有某種戲劇性,但依舊引起了很多人的強烈共鳴。

  親子關係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重點,而這部劇所反映的父母偏心現象在開放生育的時代,也給了家長們一個深刻剖析親子關係的機會。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父母偏心這個話題,這個問題在國外也經常被討論(多子女家庭是常態),當然不一定是重男輕女,而是更爲普遍意義的“偏愛”。

  1

  偏愛的產生

  在大多數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相信家長們都會盡力讓子女相信,父母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給予每個孩子同樣的愛和關懷。

  但在社會學家這裏卻展示了不同的故事。加州大學的社會學家凱瑟琳·康格(Katherine Conger)和她的研究小組對384個家庭進行了跟蹤調查,最終的調查研究顯示,74%的母親和70%的父親表示對一個孩子較爲偏愛。研究還發現,不管孩子的出生順序如何,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產生父母更喜歡另一個孩子的感覺。

  關於父母的偏愛,在有些情況下是公平的,甚至是必要的。例如,比起大一點的孩子,父母要更關注新生兒;對於生病或身體殘疾的兒童也會給予更大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偏愛的理由是公開的,可以理解的。在電影《奇蹟男孩》中,被忽略的大女兒維婭,她可以接受父母對弟弟的偏袒,並且也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父母存在偏袒的原因就顯得不公平,但這些現象也並不讓我們感到驚訝。在混合家庭中,有的父母會更關注親生子女;在以父權爲主導的家庭中,可能存在重男輕女現象;還有,父母可能會偏愛第一個孩子(老大得到最多的特權)和最後一個孩子(老幺得到最多的親情),中間的孩子受到的關注較少;甚至於在孩子長大後,父母可能會偏愛離自己生活更近的孩子。

  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二女兒講述父母偏心的臺詞

  當然,孩子的性格和行爲也會影響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父母對那些較爲叛逆的孩子更爲嚴格,對善解人意的孩子會更溫柔。還有一些私人化的原因,比如某個孩子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

  此外,當父母面臨巨大的壓力(如婚姻問題、經濟問題)時,偏袒的可能性也更大。因爲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能無法抑制自己的真實感受,也無法細細權衡自己的行爲是否公平。還有進化論者認爲,當情感或物質資源有限時,父母會偏愛那些最有潛力繁衍後代的孩子。

  2

  非獨生子女很容易感到“父母偏心”

  換一個角度來看,對父母而言,即使自己努力地對待每個孩子,依舊不能做到絕對平等,因爲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因而,自己的孩子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輕微的姿態、一句不經意的話語,可能會引起孩子內心的敏感,產生沒有被公平對待的感覺,這一點其實很難避免。

  密蘇裏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你的孩子認爲這種偏愛是公平的,那麼,父母專門花時間和精力滿足某個孩子的需求就很容易接受了。

  一項發表在《家庭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的關於公平感的研究表明,如果你向孩子解釋了自己爲什麼要額外花時間陪老大一起做作業,爲什麼要單獨給老二買一套新衣服,證明孩子需要額外的幫助或者遇到了特殊情況,其他的孩子會明白這種“特殊待遇”是公平的。

  然而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不願意解釋或討論這個話題,採取迴避態度。而研究人員發現,當家長不向孩子解釋清楚時,孩子就會做出假設,以不正確的角度看待父母的行爲,從而產生出自己不受偏愛的負面感覺。所以有時候不是孩子無理取鬧,可能是父母沒有傳達出公平的意圖。

  3

  塑造公平感,給孩子健康的心理

  對父母而言,首先要明白的是,自己在生活中的偏愛行爲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影響。長期不被偏愛的孩子更有可能抑鬱,具有更大的攻擊性,自尊感更低,也會影響學習成績和人格發展。當然,對受寵愛的孩子來說,這也不是一件好事,他可能會遭受其他孩子的敵意,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影響在孩子們長大並搬出家門後,很有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有很多人表示作爲小時候不被寵愛的孩子,成年之後這種經歷也影響着他們的自尊和家庭關係。而家長呢,可能在孩子成年之後依舊維持這種“有毒”的家庭關係,畢竟子女很難違抗父母。就像之前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一樣,人生的很大部分都陷於原生家庭的泥淖,揹負着額外的沉重負擔。

  但是要記住,父母的偏心只有在長期的獨斷專行下才會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這必須要從觀念上杜絕。而處於前文所述提到的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在向孩子解釋其必要性的時候,父母可以消除這種負面後果,這其中的關鍵點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塑造公平感。

  ·解釋爲什麼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一個孩子在一起,可能是額外的幫助或者特殊情況。

  ·與每個孩子獨處,可以是睡前的10-15分鐘,或者晚餐前聊天、晚餐後散步。

  ·避免在孩子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將一方的意見看得比另一方更重要。

  ·不要在孩子之間做比較。不要對孩子說,你爲什麼不能像你的兄弟姐妹那樣聽話、認真學習……

  ·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優點和可愛的天性,讓每個孩子都感到自己與衆不同的那一點。

  ·不要爲了得到某個孩子的依戀與自己的伴侶競爭,這也會導致偏袒,要知道育兒不是競爭。

  隨着越來越多關於原生家庭的控訴,傳統威權型家長的逐漸消解,以及親子關係、育兒理念的更新,或許像影視劇中那樣極端戲劇化的衝突已經減少,但是在給子女更公平的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向大家推薦一部值得觀看的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其中的家庭教育模式堪稱絕佳的教科書。

  Ref:

  Do You Favor One Child Over Another?

  https://health.usnews.com/wellness/for-parents/articles/2018-01-29/do-you-favor-one-child-over-another

  When Parents Play Favorites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narcissus-in-all-us/200901/when-parents-play-favorites

  Parents Really Do Have Favorite Child,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parents-do-have-a-favorite-child_n_56fece43e4b0daf53aefb18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