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是人类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脑干、大脑以及小脑分别掌管著生命、意识以及平衡等关键要素。然而,脑部却是许多癌症转移的位置,即使是良性肿瘤,也可能因为压迫到神经等原因,危机生命。不过,脑部手术的危险性高,且肿瘤位置可能较深,因此如何精准找到病灶,并精确治疗,是脑部治疗的重要方向。

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杨志新表示,三种最常见的脑瘤分别是脑转移瘤、脑膜瘤以及听神经瘤。脑转移瘤指的是有其他器官转移的肿瘤,放射肿瘤科医师吕绍纶补充,脑转移瘤大约占了脑瘤的一半,最常见的转移是来自肺部,目前有许多新晋疗法可以延长肺癌患者的寿命,而寿命越长,透过血液转移至脑部的风险就越大。由于是经由血液,转移的肿瘤有小、深、多的特性,治疗时容易有遗漏,且肿瘤位置深,就更加难治疗。

另外的脑膜瘤以及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脑膜瘤常见长在脑中线部位,通常没有症状,患者常是健检时发现,不过脑膜瘤如果长在不恰当的位置,可能造成患者癫痫、甚至半身无力;听神经瘤的位置大约在脑部两侧,患者最常是因为听力问题就诊,要解决听力问题,也必须将肿瘤去除。

脑瘤特性「小、多、深」 适合用无创「光子刀」治疗

脑瘤患者如果因为年纪、肿瘤位置跟数量而不适合开刀,可采光子刀立体定位放射线治疗。杨志新澄清,虽然名为光子「刀」,但这并不是动刀,而是透过精准定位,高剂量施打放疗药物,达到控制肿瘤的效果。在符合适应症的情况下,放射手术能有效控制脑肿瘤并且维持神经认知功能与生活品质。

不过,为了精确定位肿瘤位置,医师必须在核磁造影以及电脑断层影像上来回检视,仔细地勾画出每一个脑瘤的轮廓,往往需要花费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复杂的个案甚至需要花费数日。患者检查、确诊、开刀的间隔时间也就被无限放大。

脑肿瘤的麻烦之处在于多且小,如果病情复杂,难保医师不会漏掉尚不明显的病灶。且这项工作十分考验医师的经验,不同医师之间的判断可能有所差异,影响病情。确诊的时间花费越久,患者甚至可能再长出新的肿瘤。因此,如何提升定位效率,就成了这项技术亟需突破的困境。

AI辅助找肿瘤只要30秒钟 医师修正AI模型更省时

台大医院与医隼智慧公司合作的人工智慧系统率先突破了这项瓶颈,用短短30秒完成肿瘤的自动侦测、辨识与轮廓勾画,准确度达90%以上,大幅缩短脑瘤放射手术的前置作业时程,让医师专注于提供病患更即时与更理想的手术计划设计。

脑瘤自动侦测圈选系统可自动找出肿瘤位置,并快速精准地把肿瘤的边界在影像上描绘出来,医师只需检验及修正AI模型的结果,帮助神经外科与放射肿瘤科医师大幅缩短放射手术的前置设计时程,能花更多时间与病患讨论病情,争取治疗时效与提高手术成功率。医师与人工智慧合作的优势在多颗肿瘤或是肿瘤情况较为复杂的情况尤为显著。

医隼智慧创办人吕任棠表示,不同于新创一项医材,这套脑瘤自动侦测圈选系统只是优化医师平常使用的工具,而不用费事学习使用新技术。

这套系统已于108年7月份在台大医院电脑刀中心上线,用于治疗脑转移瘤、脑膜瘤、以及听神经瘤的病患。吕任棠预估,大约2020年中能够通过TFDA审查,届时将在台湾与美国推动技术。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识不错过!

延伸阅读:

避免健保成庞氏骗局 北医医科院长李友专:AI是唯一解方

鼻孔里也能导航!72岁爷爷切除脑瘤颜面无损 隔天就能下床

文/林以璇 图/何宜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