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在忽視或道聽途說不正常喫飯,喫各式點心,讓血糖飆高,一聽到要打胰島素,通常會很緊張,擔心要打一輩子,卻忽略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甚至猝死的風險,其實糖尿病用胰島素治療不一定是終生,而且極大可能是越打越少,甚至不需要打,這需要醫病雙方的密切合作。



糖尿病的發生原因分為「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第2型糖尿病剛發病時胰島素阻抗大,多數沒有分泌不足,當血糖飆高胰使胰島素阻抗增大,胰島素分泌也會不足。第1型糖尿病發病就是胰島素突然不分泌,倘若後續的藥物及飲食量不適當,血糖未控制,體重上升,胰島素阻抗也會產生。



何謂「適醣均衡飲食」?洪建德說明:

 

(一)首先醣類(碳水化合物)約佔每天熱量的50%至60%,醣類在臺灣可近性最高是米飯,無論是白米飯或糙米飯,都同樣有延緩升糖的能力。

 

(二)是3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來源要多樣與均衡,不能偏頗某類食物,或取消某類。

 

(三)是喫對順序。

 

(四)是每餐食物份量及熱量要維持穩定,不能隨心情大喫大喝,或不喫不喝。(五)絕對不喫點心與含糖飲料。



洪建德提到,喫飯的順序是:富含蛋白質類的食物先喫,如:肉、魚、蛋類,素食者則是豆仁、大豆製品;再喫菜類,如:菇菌類、葉菜類、豆莢類、海苔類,不含根莖類;接下來再喫米飯或混有根莖類或核果的米飯,例如番薯飯,慄飯、蒟蒻飯等。水果放最後且量少,一餐限一種。



適醣均衡飲食可恢復胰島素分泌。洪建德解釋,無加工、無變性製造,沒有磨成粉再製成的米飯澱粉,升糖緩慢,混合肉菜飯的均衡營養一餐,需要6小時才消化完成,緩慢釋放葡萄糖。

 

適量緩慢釋放醣類時,血清胰島素需求較低,可恢復胰島素敏感度,胰島素阻抗也會逐漸減少,胰島素劑量就日益降低,胰島細胞也會慢慢的恢復原來的內分泌功能。再加上運動,胰島素阻抗改善會更加有效,緩解會更加迅速。

 

當糖尿病患長期忽略控制血糖,導致血清胰島素缺乏,胰島細胞雖然盡力分泌,仍然製造很少的胰島素,血糖飆高時,施打進來的胰島素,能讓製造胰島素的胰島細胞暫時休養生息,慢慢恢復原來的內分泌功能,胰島素是生理上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因此當診斷需施打胰島素時,應遵照醫囑使用,才能發揮效果。



洪建德提醒,公共衛生的1級預防是未病先治;2級預防要及早發現,立即治療;發現罹患糖尿病時,3級預防併發症。

 

切勿聽信不喫特定食物的飲食方式或自行調整藥物,謹遵醫囑,正確使用胰島素,喫對均衡食物與順序,做對運動,持續監測,胰島素的劑量會隨著胰島素阻抗及胰島素分泌的改善,而向下調整,不論是第1型或第2型的糖尿病,都有機會可以緩解而停藥。

 

(本文獲「健康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