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岛刚

 

外国企业经营者来到日本时,大多被当作英雄对待。过往的例子,包括巴菲特、微软的比尔.盖兹、苹果的贾伯斯。但这些人里面,大概没有第二个人像郭台铭这样,负面资讯转眼间便扩散得满城风雨。

郭台铭可说是对垂死企业夏普伸出援手的「救世主」,日本社会原该对他有更多感谢与欢迎的。那么为何郭台铭的负面形象,在日本会以如此不甚公道的方式广传开来呢?在此,我将试著针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之前,我在大阪一间饭店的咖啡厅,等待采访对象。那时,一个年过中年的男人正在讲手机,模样看来是企业经营者。

听见他说「鸿海......」,让我凝神细听起来。「那个叫郭台铭的人,不就是中国政府的奸细?
他不是说什么要把尖阁列岛(钓鱼台群岛)买下来吗?中国会把夏普的技术全部偷光光吧?日本政府这样袖手旁观真的恰当吗?」听著听著,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同时,再次察觉,这名男性的话,其实有很深刻的意义。

男人的话里,提到中国政府的奸细,还有技术会被中国偷走等等,都是没有根据的错误资讯。

郭台铭的确说过要「买下尖阁列岛」,但那仅是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无法确定有几分认真的程度。男人的认知几乎能说全是误解。而问题关键,便在于为何这样的误解会广为流传?

我认为,这是由于鸿海在日本言论空间里欠缺发言权,因而产生的问题。

夏普的未来该如何是好?这个问题,起初由日本经济产业省主导,交由革新机构买下的方案最为有力。此做法主要是念及把夏普这样的大型企业拱手让与外国太可惜。既然经济产业省的存在,是为了振兴日本企业,这个方案再理所当然不过了。

另一方面,夏普内部对鸿海也分裂为赞成派与反对派两方。众所周知,町田前会长是赞成派,片山前社长是反对派,而当时的高桥社长,姑且可算作反对派吧。反对派持续发布负面消息,说「郭台铭董事长是没有诚信之人。」这个说法需回溯到2012年鸿海对夏普的投资案,当时鸿海以夏普股价急坠为由,没有依约支付说好的资金。如此这般,透过夏普内部反鸿海派或经济产业省放出的负面资讯,跟深植于日本网路空间的「反中右派」一拍即合,使「仇郭台铭」的讯息一口气流入世间。

郭台铭的确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物,更堪称超级独裁的企业经营者。然而,他让鸿海从一个小型的工厂,进化成世界最大规模的企业之一,干练的经营手腕毋庸置疑,乃一代英杰。平心而论,说这样一号人物是「中国的奸细」、是「没有诚信之人」云云,只要稍稍想过就知道是无稽之谈。

不过,问题关键在于日本没有一个窗口,能把郭台铭或鸿海的正面资讯提供给媒体,不论是对这场收购案的想法,或鸿海将如何善用夏普,还是郭台铭是何许人物、经营观点又是如何等等,都无法传达出来。一般来说,日本报章杂志的经济线记者,都会去采访经济产业省或夏普,而从那里得来的资讯,很多是鸿海的负面消息,这是无可奈何的。另一方面,来自鸿海的声音与讯息却极为有限。

特别在日本,记者会只是一种仪式,真正有新闻价值的资讯大多透过「记者恳谈」流出。然而对于鸿海,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日本,日本媒体记者几乎都没有机会得知「鸿海其实这样想」或「郭台铭董事长真正的想法是这样」。

当然,语言隔阂也是一道高墙,日本记者很难清查台湾过往的报导。不像苹果拥有品牌知名度的鸿海,在日本人脑中的预备知识几近于零,也因此无法避免愈发加深的误会。那么,要阻止误会扩散该怎么做?鸿海又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呢?

我们必须考量到媒体和记者的本质。以媒体业的习性而言,记者必须尽可能从多元的新闻来源中收集资讯,付出种种心力以求接近真相,这点无庸置疑。可是,记者也是人,也有截稿日。记者不能靠想像杜撰内容,因此当记者只能用手头上的资讯写报导时,只好倚靠从夏普与经济产业省得来的鸿海情报。这样一来,内容无可避免地对鸿海不利。

对于这一点,鸿海需要提供不同的观点,但日本媒体却没有与鸿海接触的方法,也不可能获得鸿海主动接洽。于是新闻报导,自然而然地演变成对鸿海不利的风向。

如今,鸿海收购夏普一事成真,接掌夏普的经营大权。这意味著日本的大型制造厂商首次纳入外国企业麾下,夏普今后发展将持续吸引关注。我衷心期望,能创造一个管道让鸿海以及夏普新经营阵容的想法,有机会尽可能以复合式的声道提供给日本媒体和读者知悉。

毕竟夏普是国际名牌制造大厂,不是鸿海过往惯行的「代工」一路,必须重视与社会的对话交流。虽然这对鸿海来说,几乎是要求它改变固有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打破与媒体的往来压缩到最小限度的传统。

但当此之际,我还是建议鸿海「入境随俗」。我相信,这是增加鸿海在日本的朋友,且让日本不再讨厌郭台铭的一条最明智的捷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