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左

  有時候即使是身處同一個國度,同一個城市,也會像是活在兩個平行線上——有的孩子從小就開始上各種補習班,技能和知識武裝到指甲;有的孩子呢,則接受着“大鍋飯”般的教育,沒有人有多餘的經歷分給他。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真實場景。

  前者就讀名校的機率更大,而後者中的大多數,不能完成學業,或者無法就讀更好的大學。

  一則視頻,讓兩條平行線有了交集。

  2004年,薩爾曼·可汗在網絡上上傳了一則自己講解數學的視頻,24小時後,他的視頻受到了熱烈的追捧。

  錄製這則視頻的15年後,他顛覆了美國教育,讓比爾蓋茨爲他折服。他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並且拒絕了10億美元。

  而比這更重要的是,更多人享受到了教育公平帶來的禮物。

  你以爲這很平常?其實不然,和中國不同,在美國要進入名校,幾乎不可能只靠在學校的學習完成。

  bbc的一則紀錄片中曾經這樣描述美國的教育:

  有錢人家的孩子去上輔導班,沒錢的孩子只能回家。

  在美國,不去學習才藝參加社會活動去豐富自己履歷的孩子幾乎沒有可能進入名牌大學。

  曾經的可汗,就是沒有輔導班上的孩子之一。

  可汗的家境並不富裕。他們家是孟加拉國到美國的移民,年紀還小時父母就離婚,後來父親去世,他更是隻有母親相依爲命。

  當然,他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沒有就讀昂貴的私立學校,更沒有上不完的輔導班。

  但幸運的是,可汗從小聰明好學。或許是出於改變命運的使命感,可汗一直都是最優秀的學生。

  或許只是聰慧過人形容他有些謙虛,他在數學方面的聰明程度,總被家人說是“天才級別的”。

  憑藉着這種天才,1998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一口氣拿下了數學學士學位、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

  畢業後,他在金融行業工作,成爲了一個普通的上班族。

  直到他的侄女納迪亞,拿着一道解不出來的數學題來問他,一切纔開始改變。

  作爲全家公認的天才學霸,可汗順利爲納迪亞講解了這道對於4年級學生有些困難的數學題。

  但與此同時,可汗卻給自己招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了。

  可汗很善良,很有耐心,是一個好老師,可問題是他的本職工作並不是一位老師,他需要上班。爲了不讓孩子們失望,他錄製了第一則視頻,並上傳了視頻網站。然後對他的親戚朋友們說:去網站上看視頻吧,我講得都放在了那裏。

  開始爲朋友親戚錄製的視頻,從第一個陌生人的“謝謝”開始變得不同。

  在視頻的留言區,開始不斷有陌生人充滿真誠的感謝,有更多人提出問題,甚至有人對他說,“你讓我重新知道我也是可以學好數學的”。

  因爲這樣的留言越來越多,不知不覺,從最初的突發奇想,變成了爲了他人夢想負責的堅持。

  1年時間,他在家裏小小的更衣室裏錄製了4800個視頻。

  網線的另一端,觀看可汗視頻的人,大多和可汗最初的情況相同。他們就讀於普通的學校,老師需要照顧大多數人的需求,當然家裏也沒有多餘的錢爲他們請單獨的老師和進行課外輔導。於是最初的小問題滾雪球一樣,越升上高年級越聽不懂。

  向父母尋求幫助?更加不現實,很多人的父母甚至沒有讀完高中。

  這些孩子漸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我應該就像他們說得,不是學習的料,算了吧。

  可汗的視頻拯救了這些孩子。他的視頻在網站上獲得了5億點擊量,越來越多的人來聽他上課。

  爲了更好的幫助這些陌生人,精通計算機的可汗設計了一款軟件,追蹤大家的學習進度。

  2009年,他有了100個學生,他也決定辭職爲這些陌生的學生服務。

  那一年並不好過,沒有收入只能靠存款過活。

  其實他完全可以一夜變成億萬富翁。在他的視頻火了之後,曾經有很多風投公司找到他,甚至願意給他10億美元,只要他願意註冊公司,將視頻做成收費項目。

  但可汗拒絕了。

  在他看來,如果他收費了,那麼很多孩子就無法收看視頻了。他希望有更多人能夠接受到免費的教育。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可汗的日子因爲這次拒絕變得更不好過。

  當時我的兒子出生、還要供房子,到處都要花錢。那時候真有不少要撐不下去的時刻,我根本不知道這個項目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壓力最大的時候,他無數次在夜晚輾轉反側,想着明天就不幹了,趕緊去找份工作。

  幸好,他不是一個人在堅持。

  某天早上起來,他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裏多了10000美元,追查後發現這筆錢來自一個在網上聽他課的學生。那名學生說:我們全家都在聽你的課,請一定要堅持下去。

  他的堅持,等來了世界的矚目。

  有一次他和比爾蓋茨參加同一個活動,當比爾蓋茨被問到最近在做什麼時,他回答:

  “我最近在看一個叫做可汗的在線課程,不僅是我,我的太太孩子都在看。”

  兩個星期後,比爾蓋茨的助手在西雅圖打來電話,希望可汗可以與比爾蓋茨會面。

  在2010年10月,可汗學院獲得了來自蓋茨基金會150萬美元和Google 200萬美元的投資。

  免費的教育,一個人幾乎艱難的支撐,有什麼意義呢?

  一名曾經退學過兩次的男孩給可汗發來了視頻。他說自己曾在高中兩次輟學,因爲找不到學習的意義,成績不好,他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努力。

  直到看到了可汗的視頻,他發現自己“聽懂”了。後來,他重新參加了考試,考入了普林斯頓大學,修了雙學位。

  “我準備好要成爲一個好工程師了。”

  現在,可汗學校課程包括歷史,健康護理,醫學,財經,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美國公民教育,藝術史,經濟學,音樂,計算編程。

  2013年還擁有了多個語言版本。

  如今,回看最初,一個靠着自己天才出人頭地的普通人,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決心改變着曾經並不認同的世界。

  在中國,也擁有相似的故事。

  國內有些學校已經開始了直播教學,城市的重點學校扶持國家級貧困縣。重點學校的老師通過直播,爲貧困地區的孩子們講課。

  新聞中記載了這樣的數字:

  開設直播的16年來,7.2萬名學生——他們稱之爲“遠端”,跟隨重點高中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數成功考取了本科。

  有人說,這是一個教育家的故事,但我分明在這個由一根網線串聯的世界裏,感受到了額外的善意。

  每當可汗去各處演講,總會有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人對他說“謝謝”。在他不知道的國度還有更多學生,更多人小小的夢想在因爲一堂課而改變。

  而可汗,他差點成爲億萬富翁。但,“沒關係,全世界每個孩子都該得到更好的教育和陪伴。”

  有個人在黑夜裏打了一束光,於是有更多人尋光而來,這纔是我們生活的,也渴望看到世界呀。

  看更多走心文章

  視 覺 志

  平凡人也可以用善意

  改變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