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運省時間,比空運省運費”。8年前,爲滿足歐洲市場對筆記本電腦的需求,中國內陸製造業發達的重慶市嘗試從當地發往德國杜伊斯堡集裝箱貨運班列。可能很難有人想到,這趟“渝(重慶)新(疆)歐(洲)”帶來了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鐵路貨運新模式。

  僅僅數年間,一列列中歐班列奔馳不息,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時刻表,開行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成爲鐵路國際聯運列車統一品牌(2016年6月8日,中國鐵路正式啓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參與進來的國家、運輸線路、流通商品越來越多,古絲綢之路上的貿易盛景由此再現。

  根據上個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家交通運輸部公佈的數據,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3000列。

  其中,有七成中歐班列經由新疆出入境。新疆新鐵國際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南軍見證了中歐班列的發展。據他介紹,起初班列很少,有時1周只有1列,運行線路只有4條,現在發展爲每天至少3列,開行線路已達到21條。

  隨着開行規模、覆蓋範圍不斷增加,中歐班列不再僅僅輸送筆記本電腦等相對單一的貨物品類,也開始集結沿線其他地區貨物統一運輸。

  作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聯通歐亞、貫通中西的重要交通樞紐區位優勢明顯,使之成爲中歐班列的重要參與者和受益者。

  據新疆鐵路部門介紹,從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開行的出入境班列所搭載的貨物品類來看,從最初的電子產品、日用百貨擴展到機械製品、化工產品、木製品、紡織品、小商品、食品等200多個品類,其中不少是本地產品。產自新疆的番茄醬開始搭上中歐班列,遠赴意大利,走上歐洲人的餐桌。

  目前,從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開行的中歐班列,48小時可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72小時抵達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8天抵達俄羅斯,16天抵達荷蘭,19天抵達意大利。

  中歐班列在新疆境內跨越里程達1500公里以上,其運行質量和通關效率事關中歐班列開行品質。記者近日在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兩個班列出入境口岸看到,爲最大限度節省中歐班列通關時間,鐵路、海關等工作人員實行“白+黑”輪轉作業模式,做到隨到隨檢。

  阿拉山口海關關長王傳傑表示,當前途經阿拉山口的中歐班列呈“井噴式”增長,從月均1列到日均7列。工作人員爲中歐班列提供“全程優先”的定製通關服務,實現最快20分鐘內可辦結整列班列的轉關覈銷放行,提速近三分之一。

  目前,在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兩個出入境口岸,中歐班列通關時間由最初的24小時減至14小時以內,鐵路整列換裝速度由原來4小時壓縮至2小時以內,實現快速通關。

  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得到了國家層面的支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今年初表示,2019年,中歐班列建設工作要進一步凝聚合作發展共識,擴大中歐班列“朋友圈”,持之以恆推動中歐班列市場化運作,強化品牌管理和市場監管,並加快推進中歐班列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班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