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門診接診一個30歲左右的女性患者,去了一家不太正規的私立醫院進行了婦科體檢,醫生告訴她「你有宮頸糜爛,如果不治療會變成宮頸癌」,把這個患者嚇的立即進行了住院治療,住院一個周花了2萬多塊錢。回家臥牀休息了一個周來我們醫院複查,這才知道原來是被騙了。需要明白幾個問題,「宮頸糜爛」是病嗎?患了「宮頸糜爛」就會患宮頸癌嗎?

早在兩年前就把宮頸糜爛這個詞換位鱗柱交界移位,且不作為疾病處理。如果是出現性交痛、陰道不規則的出血等癥狀才做處理,會輔助以微波等物理治療。如果沒有異常的癥狀一般不作為疾病處理。這個女患者自訴未出現任何不適,就是每年的婦科常規體檢纔去的醫院。

宮頸癌的好發部位是林柱交界處,如果發生了外移會增加患宮頸癌的幾率,但是增加患宮頸癌幾率的遠不止是這個移位,且每年的常規體檢會比這些更重要。宮頸癌是能早期篩查出來的癌症,且宮頸癌是一步步發展而來的,例如會從不典型增生—CIN1—CIN2—CIN3,最後才考慮是癌症,整個發展過程一般來說是需要2年以上,但是不乏特殊情況。對於女性,如果是每年規律的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每3年進行一次HPV病毒的檢查,就無需過多的擔心。

建議女性朋友規律的婦科體檢,有條件者可以注射宮頸癌疫苗。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宮頸糜爛是一種什麼病?

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先說說宮頸糜爛的歷史。這個詞100多年前就出現了,可想而知當時的醫學水平並不發達,檢測技術也相當落後,一些婦科醫生檢查女性宮頸時發現宮頸顏色發紅,看似皮膚潰爛的狀態,以為是十分嚴重的疾病,便命名為宮頸糜爛。這個醫學上的大誤解,就這樣流傳至今。

實際上,宮頸糜爛不僅不嚴重,還可以說連病都算不上。以前醫生所觀察到的形似潰爛的皮膚,其實是女性宮頸外口的表皮脫落,被新增生的柱狀上皮組織覆蓋而形成的,客觀地說,這只是一種生理上的改變。

不僅如此,一些不負責任的宣傳告訴我們宮頸糜爛與X生活過於頻繁有關,聽起來也似乎很合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對因果關係,最多隻能是間接上有影響,而且也絕非主因。宮頸糜爛最主要的成因,是強烈的激素水平波動。

宮頸糜爛需不需要治療?

既然宮頸糜爛不是病,那是不是就可以置之不理呢?這個就得分兩種情況來看了。

我們前面說了,一般的宮頸糜爛,實際是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的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移,只是看起來像潰爛,但並非真的潰爛,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假性糜爛。這種狀況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影響,也不會造成什麼危害,就不需要進行治療。當激素水平恢復正常的時候,宮頸糜爛的現象也會自己消失的。

有假性糜爛,就有另一種真性糜爛,這類宮頸糜爛通常是由疾病引發的。

在正常情況下,子宮頸外表是光滑平整的,頸管會分泌粘液抵禦入侵的細菌或病毒,當有特殊的病原體侵襲,比如葡萄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阿米巴等入侵引發宮頸炎時,頸管就會分泌更多的粘液以加強防禦,這會導致子宮頸被長時間浸泡在粘液中,久而久之就真的潰爛了。

還有一些機械性損傷如多次流產、分娩裂傷等也會造成宮頸炎,引發宮頸糜爛。這種宮頸糜爛是疾病的癥狀,也可以說是疾病的信號,提醒我們要及早就醫治療,避免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所以這種宮頸糜爛就要多加關注,加以治療。

39健康網 查看官方網站 專業健康網站,提供有趣易懂的健康科普

宮頸糜爛是常見的婦科疾同時也是困擾了很多女性的一個疾病。去檢查婦科疾病幾乎是大概率診斷為宮頸糜爛。

什麼是宮頸糜爛

宮頸宮頸糜爛又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異位宮頸口部的麟狀上皮脫落後,會長出新的柱狀上皮組織。

由於新長組織薄嫩,讓的宮頸部血管顯露,看著就像「糜爛」一樣。所以,本質上上來說,所謂的宮頸糜爛,實際上也是柱狀上皮外翻。

那麼宮頸糜爛是如何引起的?

主要有幾個方面:

【「行事」不注意衛生】:性生活不潔,強度過大、在「親戚」來時行事等等,都會導致宮頸糜爛。

【清潔過度】:有的女孩子太講究衛生,長時間用洗液清洗陰道,這隻會適得其反。

【雌性激素水平高】:由於麟柱交界區容易受雌性激素的影響,柱狀上皮受雌性激素的影響下,更多的朝外側發展。

那宮頸糜爛會導致宮頸癌嗎?

是可能會的,但是也不要太過擔心。如果你現在有宮頸糜爛的情況,只要及時進行治療,一般不會癌變的,請你不要擔心,一般六個月或一年左右複查一次就可以。

如果你現在是輕度宮糜爛的情況,一般不需要進行治療的,如果是中重度宮頸糜爛的情況,需要在月經乾淨3-7天以後,去醫院用利普刀治療。生殖道持續性感染高危型HPV纔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原因,重度宮頸糜爛經久不愈才會有可能導致宮頸癌。

宮頸癌如何預防

為了及時發現以及治療,最好每年檢查TCT及(人乳頭狀瘤病毒)HPV來進行宮頸癌篩查。加上宮頸癌自從有了宮頸刮片以後,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關鍵就是如何提前預防和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如果覺得回答有幫助的話,歡迎關注健康君的公眾號:成都康爾諾醫院 裡面有更多知識乾貨哦?


宮頸糜爛了?你可能得了一個假病。

「宮頸糜爛」不是病。國外的婦產科教科書上從來沒有這個病名。我國早在2008年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中已經取消了這個名詞。近10多年醫學院課堂上老師不教這個「病」,學生也不學這個「病」。它僅作為一個假病流傳在人門的口中。

好吧,我希望自己最後一次回答這正問題。 什麼是宮頸「糜爛」呢?這是在宮頸口的地方有一個「鱗柱交界區」,上方是柱狀上皮,下方是鱗狀上皮,柱狀上皮較薄,鱗狀上皮較厚。當受到激素或外界因素的影響時,當柱狀上皮向下生長發生異位,侵佔了鱗狀上皮的地方,露出皮下的血管,顯得那裡顏色發紅看起來像「糜爛」而已。兄弟倆串了個門兒把人嚇得以為自己得了病。

「宮頸糜爛」不是病,而且和宮頸癌沒有關係,兩者只是在外觀上有點相近罷了。真正預防和早期發現宮頸癌主要依靠早期預防接種HPV疫苗,定期檢查宮頸脫落細胞(TCT)。如果TCT及HPV有異常,則應儘早做陰道鏡檢查以明確診斷,之後再根據病理診斷選擇隨訪或者手術治療。

哦,這就是「宮頸糜爛」和宮頸癌的「關係」?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自己本身從事的就是私護顧問這個行業,很多的女性姐妹經常會向我傾訴,甚至表情嚴肅而又擔心的問我:娜娜,我檢查宮頸糜爛二度,要不要緊。會不會有癌變的危險?

答案是不一定會引起癌變。

1.宮頸糜爛其實這個名詞早就取消了,實際上他的名字應該叫「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由於他本身有分泌的功能,所以會產生比如白帶增多,接觸性出血的狀況。這些都是一些生理的變化。隨著女性雌性激素的減少,「糜爛」會慢慢消失。

2.當然糜爛的話,也要和宮頸炎症相區別開來,所以要定期的篩查,尤其是要檢查hpv病毒感染。這些都是癌變的隱患。

3.所以平時女性一定要注意同房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勤換內衣褲,用溫水清洗外陰,裡面少沖洗,會破壞裡面的酸鹼平衡。

穿全棉內褲,經常晾曬。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頭條號,私信回復 女性 免費獲取禮品一份。


(特約回答:全科陳醫生)

宮頸糜爛曾經是一個困擾許多女性的婦科疾病,體檢時大多數都為被扣上這麼一個診斷,直到現在仍有許多女性被「宮頸糜爛」所困惑而過度治療,殊不知早在十年前就再也沒有「宮頸糜爛」這個疾病診斷了,取而代之的是「宮頸柱狀上皮細胞異位」的生理現象名稱。

什麼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正常的宮頸上皮靠陰道側由鱗狀細胞覆蓋,肉眼下見為光滑的粉色,而靠近子宮側則被柱狀上皮細胞覆蓋,肉眼所見為粗糙的鮮紅色。在這兩細胞交接的地方醫學上稱為「鱗柱交界區」,鱗柱交界區容易受到雌激素的影響。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沒有完善,雌激素低下,柱狀上皮就靠內側些,到了來月經以後,柱狀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響下,更多地朝外側發展,因此就有更多的類似「糜爛」一樣的柱狀上皮在宮頸口檢查時被發現,絕經以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狀上皮又開始退回內方,此時檢查「糜爛」也就看不見了。所以,本質上上來說,所謂的宮頸糜爛,實際上是柱狀上皮外翻,而正是由於這兩種細胞在直觀下的色澤區別導致了「柱狀細胞異位」被誤解為宮頸炎症。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不是病,所以不需要治療,但對於有癥狀的宮頸炎,卻是一定需要進行治療,急性炎症用栓劑藥物治療,慢性炎症可以採用激光或者冷凍等物理治療的方法。

柱狀上皮異位不會直接導致宮頸癌,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HPV病毒感染是宮頸癌的一個高位因素,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宮頸鱗柱交界區持續感染時,容易發生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所以宮頸定期檢查是很有必要的,不是為了「宮頸糜爛」,而是為了做宮頸癌篩查,目前推薦21歲以後的女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宮頸刮片檢查,30歲以後,可以聯合作HPV檢查,如果連續3次HPV和宮頸刮片檢查都陰性,可以間隔時間延長到3年檢查一次,65歲以後可以停止篩查。


有些人可能對宮頸糜爛還有著錯誤的認識,以為這是一種病(不要再被電視上的無良廣告欺騙)。

「宮頸糜爛」是宮頸的正常生理表現,與女性雌激素的分泌有關,實際上是柱狀上皮外翻。

宮頸糜爛與性生活混亂沒有什麼相關性,宮頸需要定期檢查,但不是為了預防宮頸糜爛,是為了檢查宮頸炎或預防宮頸癌。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獲取更多醫學科普,歡迎關注我!


宮頸糜爛不是病,也不會導致宮頸癌。宮頸糜爛這個詞目前已經被婦產科學刪除。取而代之的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這種情況多見於年輕女性,發生的原因多為雌激素高引起的,本來應該在裡面的柱狀上皮長到了宮頸外面。

宮頸糜爛並不會導致宮頸癌。真正跟宮頸癌相關的應該是hpv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目前我們已經知道,長期的高危hpv持續感染是發生宮頸癌的常見誘因。

所以那些讓你治療宮頸糜爛的人,不是蠢就是壞,只要tct沒有問題,所謂的宮頸糜爛壓根不需要治療。而對於白帶異常等炎症,治的也是炎症,而不是糜爛。很多不正規的醫院目前還在拿宮頸糜爛來騙人,大家一定要擦亮雙眼,以防上當受騙!


在上個世紀,醫學界由於設備不夠完善,檢查手段受到了限制。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單純的「宮頸糜爛」視為一種疾病,其實不然。單純的「宮頸糜爛」,只是在不同時期,女性體內雌激素分泌量的不同,而導致的正常的生理現象之一。也就是說,「宮頸糜爛」其實並不是病。

但是也不能忽視「宮頸糜爛」,因為,如果是病理性的由炎症引起的「宮頸糜爛」。就需要即使重視,並且就醫治療。也正因如此,按照「宮頸糜爛」感染面積和發炎組織深度的不同,將「宮頸糜爛」分為了輕,中,重三度。一般來說,達到了中度以上的「宮頸糜爛」,並且有癥狀才需要藥物配合治療。

輕度的「宮頸糜爛」是不需要治療的,醫生也不建議治療。中度的「宮頸糜爛」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如保婦康栓、消糜栓這類藥物,再結合其他藥物,經過幾個療程就能夠達到治癒的效果。而重度的「宮頸糜爛」,就需要使用物理治療手段介入治療了,比如灼燒,激光,冰凍,微波這類治療手段。

中度以上的「宮頸糜爛」是需要特別重視的,因為這種程度的「宮頸糜爛」會導致患者私密部位有異味,白帶增多,還會帶有疼痛。嚴重影響夫妻正常生活的同時,也給日常生活帶來困擾。而且如果任其發展,宮頸部位長期受到感染的話。也會有可能發展成宮頸癌。所以如果發現自己有疑似「宮頸糜爛」的癥狀,就要及時的就醫確診。

指導專家:龍騰飛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專長:月經不調,不孕不育,婦科良性疾病,婦科內分泌疾病,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綜合症等內分泌疾病,子宮肌瘤等婦科良性疾病,漏尿、子宮脫垂等盆底疾病的手術及康復治療。

覺得本文有用,請推薦給朋友;喜歡我們請點擊頁面右上角關注【醫聯媒體】。


近些年,宮頸相關的疾病越來越被重視,很多女性在出現宮頸疾病之後都非常焦慮,並且第一時間到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希望能儘快的治療這個疾病,宮頸的過度治療其實指的是對宮頸糜爛這個疾病的治療,其實是宮頸糜爛這不是疾病,它是一種生理性的表現,是宮頸的柱狀上皮因為激素的作用而翻到宮頸的表面上。感覺得像毛刺一樣的癥狀,所以呢,大家把這個就叫宮頸糜爛,也是對宮頸這個它的解剖組織認識的不清楚,對它一個過度的治療就是用激光、冷凍、還有液氮、還有微波這些一系列的物理治療的方法。對它進行一些破壞性的治療,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宮頸的內口閉塞宮頸的解剖結構嚴重的變形 ,甚至是宮頸口粘連經血排出就困難了,造成痛經,盆腹腔的感染,還有經血倒流,甚至還有不孕症的發生。

宮頸疾病還是建議到正規的醫院去檢查,根據具體的病症確定病因,但是不要過多擔憂,對宮頸的治療呢也要三思而行,尤其是沒有生育過的女性,不要過分的擔憂。第一要擺正心態,然後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正確的治療,不要過分的擔憂結果,更不能亂用藥物去治療和護理。

保持正常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是身體健康的根本。

另外,更不要相信市面上非正規渠道的藥物,一定要在正規醫院檢查,並正確的治療

關注芝麻育兒專註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