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初讀了叔本華的一本著作,是由我國學者轉譯的類似論說集的作品。讀完之後,驚嘆萬分,如此天才的著作現在才得以領略真是不禁遺憾。

叔本華在我現在所讀過的眾多作品中,是第一個將人性進化論思維解釋的如此系統而深刻的,是第一個將心理學的最重要一些觀點如此深刻的闡述的。讀完他的書後,讓我對哲學重新刷新了認識,才發現哲學不只是些枯燥的語言,而是擁有雷霆萬鈞之力。偉大的哲學家,就像站在高山山頂上,俯瞰眾生,深刻而樸素的洞察了普遍的智慧,而具體的證明工作則留給了科學家。一個人如果能發現一個深刻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就已經十分了不起了。而叔本華的著作卻輕鬆揭示了上百個不止,在我看來,不誇張的說他已將他之後幾百年人類所要探討的大部分關於人類社會的問題都說明清楚了,如此天才又一針見血,又怎能不細細閱讀呢!

偉大的思想,幾乎必然而然是對現實的素材加工而成。叔本華的書中處處充滿了如此深刻的見解。他認為,本能、生命力,是所有事情的直接原動力,而智力只是附著於此的輔助工具。這是多麼強有力的洞見!簡直入木三分深入骨髓。只要稍微接觸進化論的思想,就能發現這個見解所言不虛。人類的進化過程,智力的出現是十分靠後的,大腦的成型和發育是晚於人的種種生存本性的。現實中,一個人往往是先出現本能的衝動而進行行動,然後才是智力對此的理解解釋。可笑的是,這世界的絕大多數人根本對此毫無意識,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絕對自主、客觀的和自發的,但其實內在本能早就先一步站住了位置。只要仔細觀察自己的生活就能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動物本質,最簡單來說,當你碰到火的時候,你是先本能反應的收回手,然後才是對此進行理解和闡述。就這麼個樸素的思想,卻解釋了世間千千萬萬的滑稽事情!比如夫妻的爭吵,他們到底是爭論客觀的道理呢,還是僅僅是一種憤怒的本能罷了?我相信是後者。

如果你明白自己的本能、生命力如此操縱著你,你就能開始想辦法去避免世間的很多痛苦。在我眼中,世間大部分的痛苦,來源自於本能的衝動和不滿足。叔本華將人生的痛苦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匱乏而產生的,一種是在匱乏被滿足後由於無聊而產生的。看著這個世界吧!多少人進入社會後必須要努力工作來求生,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自己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生來物質上是匱乏的,這是多麼的不幸和痛苦的一件事!然而,有些人生來闊綽,但他們就不痛苦了嗎?不,他們開始感到無聊,於是有些人就開始追求感官上的快樂,社交、喝酒、性,然而最終這些感官上的刺激都演變成空虛,多麼痛苦!於是有些以虛榮心為自己的動因,財富、地位,處於不停的比較之中,明明擁有了一切但還是如此痛苦。叔本華說,這個世界就是個痛苦的世界,一點不假!不相信的人去看看動物世界吧,將自己想像成其中的動物,真是最好的現實素材。

於是,叔本華說道,在這個世界生存,最主要的不是追求快樂,而是如何避免痛苦。這個世界的痛苦太多了,吸毒、抽煙、喝酒、濫交、怨恨、嫉妒、攀比,不滿足,數都數不過來,所以一個人如果能讓自己不活的那麼痛苦,就是比絕大多數人聰明和智慧了。然而很多人都不理解這一點,他們仍然選擇迎著痛苦的方向去撞,他們更不明白的是,決定他們去撞的不是自己的意志,而不過是底下的本能罷了。隨便舉個例子。近代研究發現,即使大部分人都知道抽煙吸毒是件百害無益的傻事,但還是有人選擇去做這些,為啥?這就像麋鹿在被獅子追捕時會蹬腳一樣,為了將自己很能跑很強大的信息傳達給獅子,知道煙酒商是怎麼做廣告的嗎?在廣告上擺上美女、駿馬。這樣一來,很多人就會選擇吸煙喝酒,從而向異性傳達我身體很棒做這些都沒事的信息,這就是一種本能傻瓜式的反應。

當然,避免了痛苦之後,叔本華也為有智慧的人提供了一條快樂的途徑,那就是將對世界的普遍性智慧的思考作為自己的畢生所愛。叔本華一針見血的指出,真正幸福的人生,是智慧加上所能繼承的保持生活自足的家產。後者保證了人不會受匱乏所拖累,前者保證了多出的閑暇時間不會因為無聊而墮落。真正的天才需要閑暇的時間,他們需要這些時間對世界本質進行思考,而且他們所能給人類帶來的貢獻是遠遠超過那些追名逐利的所謂名流。於是一個已經有富足生活的人,卻還把賺更多的錢、更高的地位作為自己的目的,豈不愚不可及?要知道,真正幸福的人生,求知才是目的,而錢和地位只不過是手段或附帶的結果罷了。然而大量的庸人盯著那些偉大的位置眼饞,將地位和榮譽視為自己的目的地,然而他們這樣是永遠達不到真正智慧者的高度的,真正的天才、哲學家所每天思考的普遍性的規律和本質,只有到了庸人將死之時才瞬間閃現在他們的頭腦里,這就是庸人們不幸的悲慘命運。

那為什麼認知是一種幸福的途徑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沉醉於認知的時候,那是源自自然的設計。在我們大致14歲之前,我們都處於一個認知階段。在這個童年階段,理解周遭的事物是小孩的重點任務。在這個時間段,小孩充滿好奇心,他們的時間更多呈現出冗長和快樂的特點。但是14歲以後,人的主要任務就讓位給性了,也就是人類最重要的自然任務—繁衍。在這個時間點後,人們更多關注的已經不是知識的新鮮感,而是自己的位置、財富、榮譽和異性,於是每天充斥在腦中的基本都是這些事情,多麼的不幸!這一過程持續到中年,只有待到老年性慾消退後人才又慢慢回歸平靜的狀態。所以,叔本華一針見血的指出,所有的天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保留了對現象及其原因的好奇心。這種大部分人失去的好奇心在我看來就是幸福的一大源泉。而性本能下的各種外顯則為痛苦的引路人。

所以,要選擇一種最為幸福的生活方式,兩個人是不能避開的,一個是愛比克泰德所倡導的剋制,一個是叔本華思想中儘早認清這個世界痛苦本質並將注意力轉到求知和智慧上。剋制擾亂自我的本能,不斷享受求知認識世界普遍性的快樂,是人生第一實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