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是 概念 的 名稱,它的 一個 基本 要求 就是 相對 固定。 也就是說,某個 概念 的 名稱——詞—— 一旦 約定俗成,那麼 大家 在 語言 交流 中 就 必須 且 必定 習慣 用 這個 詞 來 表達 這個 概念, 期間 不必 關注 這個 詞 如何 組成(有 那些 詞素 及其 含義 抑或 僅僅 擬聲 ……)。 如果 按照 你(們)的 詞素 定義(即:詞素 不僅 是 一種 構詞 成分,同時 還是 最小的 有意義的 語言 單位),那麼 望文生義 就是 正確的 解讀 方法 了。

詞素 不是 最小的 有意義的 語言 單位,它 是 且 僅僅 是 構詞的 部件。 請問: 我們 能 把 「葡萄糖」 拆成 「葡萄」+ 「糖」 來 理解 嗎?! 答案 是 否定的! 誠然,有 很多 詞 可以 這樣 拆分 理解,比如 工作組(workgroup)。 但是,塵歸塵土歸土,詞 與 詞素 承擔著 不同的 語言 功能,不能 混為一談!

詞素 是 構詞法 中的 部件。 它 不應該 成為 語言 交流 過程 中的 理解 單位。 它 僅僅 在 構造 新詞 和 學習 新詞 的時候 才 有 意義,僅此而已。

這 是 兩個 層次 的 問題,不容 混淆。

關於 詞的 基本 要求——相對 固定,我 再 特別 解釋 一下。

無論 從 語言 所 依賴 的 習慣性 這個 角度,還是 從 大腦 工作 原理(了解 一下 有關 心智 的 最新 學說) 這個 角度,說話的 方式(語法) 和 辭彙 只有 符合 交流 雙方 的 預期,才 能夠 達到 最大的 信息 傳輸 效率。

試想,如果 葡萄糖 這個 詞 不固定,張三 用 稻米糖 來 表示,李四 用 麥芽糖 來 表示,王五 用 土豆糖 來 表示……,尤其 偶然 這樣 那樣地 用 一下。 這些 表示 儘管 可以 通過 背景、上下文 不難 理解,但是 增加了 不必要的 解讀 成本。

我 再 用 一個 比喻 來 說明 這個 問題: 一個 概念,在 大腦 中 就 好比 一條 忠實的 狗狗,你 只要 用 常用的 名字(詞) 去 呼喚 它,它 一定 招致即來。 但是 如果 你 一會兒 用 「啊汪」,一會兒 用 「來福」,一會兒 又用 「汪星人」 來 招呼 它,……,那 它 可能 會 猶豫不決,或者 乾脆 不理 你 了。

註:沒有關係。葡萄糖是由食物澱粉在人體內經酶的作用,與水發生一系列發應而成的。它主要存在於植物種子或塊莖中,如稻、麥、馬鈴薯等。所以它與葡萄沒有關係。——摘自 百度百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