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這幅畫現在分作兩段:前一段,縱31.8厘米,橫51.4厘米,由浙江省博物館收藏,名為《剩山圖》;後一段,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叫做《無用師卷》。這裡可以說一說,為什麼《富春山居圖》被分成了兩段。

《富春山居圖》的第一位主人是無用師,是黃公望親自題款贈與他的,從此便開始了它600多年的風雨歷程。在明代成化年間,《富春山居圖》傳到了著名書畫家沈周的手上,在他請朋友做題跋之時,那位朋友的兒子心生邪念,竟然把畫偷偷給賣了,還謊稱是被人偷了。沈周氣憤之餘更是後悔沒有好好保管,作為一名書畫家深知富春山居圖》的珍貴,然而現在只有腦中的 記憶,於是他硬憑藉記憶,自己畫了一幅。

被沈周弄丟的真跡猶如石沉大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音信全無,大抵是被識物者珍藏,後來歷經樊舜、談志伊之手,被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又把它賣給了宜興收藏家吳正志,到清朝順治年間,傳到了孫子吳洪裕手裡。

吳洪裕對此圖極為珍愛。惲南田《甌香館畫跋》記載:吳洪裕於「國變時」置其家藏於不顧,惟獨隨身帶了《富春山居圖》和《智永法師千字文真跡》逃難。

臨死時,吳洪裕留下遺囑,要燒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和唐代智永的《千字文》,「焚以為殉」,給自己殉葬。吳洪裕死後,家人先燒了《千字文》,次日再燒《富春山居圖》。就在國寶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人群里猛地竄出一個人,「疾趨焚所,起紅爐而出之」,愣是把畫搶救了出來。他就是吳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吳靜庵(字子文)。

畫雖得救了,中間卻燒出幾個連珠洞,斷為一大一小兩段,起首一段已燒去,倖存部分也是火痕斑斑。從此,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前段畫幅雖小,但比較完整,被後人命名為「剩山圖」;後段畫幅較長,但損壞嚴重,修補較多,被稱為「無用師卷」。


《富春山居圖》是我國傳統山水畫的傑出代表作。是元代山水畫大家黃公望曆數年時間,盡心而為精品。此畫經歷代收藏家之手,多有題跋。其中有乾隆皇帝三希堂印簽。此畫後經火損,分為兩段,分別為《無用師卷》和《剩山圖卷》。分別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


藏於博物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