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I5625.JPG  

 

为中华民国国家生存发展而战。 

我觉得这标语不仅适用于统战期间,对于现代,同样合适。

 

 

离开了东莒,结束了工作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把南、北竿走遍~

我打算先玩南竿,接著北竿,

最后回南竿走没走完的地方,也从南竿搭飞机回台中~

 


 

这篇写的是南竿

加上前面写过两篇南竿(1st2nd),因此这是第三篇~

这一篇以军事景点为主,文化为辅~

 

津沙开始吧!Let's go to 津沙~~

我住的青年民宿,位在岛上最西边的津沙聚落

福澳港骑车到这里,超远=口=!!

第一次是该民宿小帮手骑车载我过来~

小帮手很亲切,也介绍景点报我知!

DSCI5720

民宿前面就是沙滩,冷飕飕实在不想玩沙XD

听小帮手(这几天住这都是跟小帮手互动)说

台风天时,浪会沿著沙滩,跨越防坡堤,打过来~

蓝眼泪的季节,这边也可看到蓝眼泪~~~~~~

 

这是沙滩旁的碉堡,很臭,因为再隔壁就是公厕..

反共抗俄 杀朱拔毛 铁血!

DSCI5722.JPG

 

接下来从津沙附近的spot开始走访~

首站的铁堡位在铁板(仁爱村)

是一凸出礁岩,因地形险要,被辟为军事据点

(所以礁岩内部开凿成了空心的

DSCI5545.JPG

也据说,西边沿岸长期由精锐的两栖蛙人驻守,

为了防止对岸来的水鬼于夜间摸哨、突袭,

岩石上都布满玻璃碎片!

 

要站在我拍摄的这个位置,得走一些阶梯下来~

诚如前面篇章所述,来马祖要玩得彻底,要有体力跟脚力XD

所以你若走下来,也要有体力走上去喔!^.<

 

DSCI5560

↑站哨的地方~ 

 

↓养可爱军犬的地方!>///<

也是马祖防区唯一有军阶的狼犬驻防之处

DSCI5555

 

沿著阶梯走回摩托车停放处,开始飘雨了

好吧,先去游客中心躲雨,顺便询问今日的涨退潮时间!

DSCI5624.JPG  

南竿的游客中心,旁边就是大汉据点、(南竿)北海坑道

因为雨没有止住的迹象,又还没退潮

就在游客中心整理照片溜!(整路都背著NB~)

 

为什么要等退潮? 潮间带捡螺吗?

 

NO!

因为进入北海坑道有时间限制,就是退潮时间啦!

而详细的开放时间,马管处网站都有~

(不过还是要以现场实际的时间为主,会有误差时间)

 

时间到了,那就出发溜!

入口处有先民当初开凿的意象雕刻,也有精神标语

1、海中悬日月 洞里拥乾坤

2、鬼斧神工  盖世之作 

DSCI5572.JPG

 

北海坑道的开凿,确实是个相当大的工程!!

民国五十七年(1968)的时候,有个叫做「北海计划」的计划,

为了让国军的游击战艇有个隐密的空间可以停泊,于是

南竿北竿东引都建有坑道,都叫做北海坑道

DSCI5608.JPG

 

坑道的开凿历时了几年的白天与夜晚,国军轮流上工

也因此牺牲了许多国军的血汗,甚至是生命

所以你我在此游玩走跳之时,缅怀,感谢,致敬吧!

DSCI5619.JPG

 

当天碰上大潮,到了开放时间依然处处积水

所以只能走一小段而已!饮恨!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有走完北竿的北海坑道~

北竿北海坑道的商业化程度为:零。

所以我比较喜欢北竿^.<

 

出来之后,依然在下雨

此时此时,看到了个熟悉的身影,蓝博洲老师

有些距离,就没上前打招呼了(可能也忘了我吧QQ)

 

目送了老师上车(QQ),go 旁边的大汉据点

DSCI5598.JPG(传)

在进入坑道之前,我想说坑道应该都大同小异

在入口处有个告示:如需头盔,于游客中心押件索取

让我想说是不是有危险?

再加上之前在东引时安东坑道的可怕经验~

综合上述几项因素,那就不要进去好了XD

 

雨依然在下,看来得找个室内景点躲雨

立刻想到了马祖民俗文物馆!!

星期一休馆!!!!!!!!!!!!

第一次到南竿就想去了,偏偏碰上星期一

第二次来南竿还是想去,偏偏又是星期一

第三次来南竿一定要去,幸好不是星期一

所以当然得把握这个机会XD

民俗文物馆(传)  

(借用第一次post过的图片省空间XDD)

民俗文物馆有4F,各个楼面展示的都相当"马祖"

有遗址文物、闽东住所展示、捕鱼方式

婚丧喜庆、军事历史,以及语言、艺术等等~

 

这是马祖岛链的遗址分布,也能看出马祖与中国真的很近!

DSCI5636.JPG

  

↓这是一楼拨放的老照片~

DSCI5642.JPG

DSCI5643.JPG

 

这是仿大埔石刻XD

BTW, 东莒正版的大埔石刻是与地面平行的~ 

DSCI5646.JPG

 

DSCI5657.JPG

 

福州话的童谣。

这部分很棒,这区块有福州话的三字经,及许多童谣

疴...说到福州话,我根本没学会几句啊!

DSCI5668.JPG

 

第一次看到天官锁!

DSCI5671.JPG

 

马币,或叫马祖币,只能在马祖地区使用之货币

民国46年,为稳定外岛金融秩序,并防止外岛金融被破坏

行政院发布了「马祖新台币行使办法」~

下图是50元面额,看上方「限马祖地区通用」字样

就是最容易识别的了

DSCI5676.JPG

 

马币与金币(金门币)的使用,一直到民国78年才结束

看10元的背面,是总统府欸!

DSCI5675

 

参观完文物馆,我只能说:满意至极

如果有机会马祖卡蹓,文物馆是个必去之处!

 

在我满足地离开文物馆后,我去了说过将再访之处

 

谁还有印象?

第一个答对的人,签名照一张XD

 

是位在马港妈祖巨神像

 

之前因为脚受伤,加上步道围起了封锁线双重因素

我就没有考虑爬上去朝圣了;

但是,这几天扣除老天没赏脸,一切完美

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当然得热血冲一波啦!

DSCI5682.JPG 

补放一张有妈祖衣冠冢马港天后宫外观照~

 

DSCI5694.JPG 

↑这坑道是后来才发现的,恰好位在巨神像下方

钻过这坑道,也就象征著钻过妈祖的轿底,会被庇佑~

从这也可看出马祖坑道数量之高了吧!超多!

 

历经了不知道多少个的阶梯,到妈祖面前啦~

值得一提的是妈祖娘娘的左右,有顺风耳、千里眼

下图隐隐约约可以看见XD 

DSCI5708.JPG

 

雨依然在下,这天的旅程却要先告个段落。

我接下来虽然要先走访北竿,

但北竿结束后,还会回南竿卡蹓,所以本篇尚未结束!!

就一口气给南竿一个ending唷,继续努力各位看官。

 

夜宿的津沙聚落

DSCI5736.JPG   

 


  

接下来的景点,全数是军事单位~

仍然都有驻兵,所以多半不能摄像。

(放心,我放的照片绝对都有经过同意才拍摄^.<)

 

云台山是南竿的最高峰

既然是最高峰,那view肯定很棒!

听说可以看到福澳港、北竿、北竿各岛屿~

,我最喜欢、也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转折

这几天的雾都很厚,什么东西巄跨谋啊!而且骑车冷到... 

 

那就直接进去云台山军情馆

星期一到日都开放,时间08:30-11:30,14:00-17:00

早个3分钟也不会通融呢,即使刮风或下雨

所以切记,无须提早来卡位~

 

军情馆是我方搜集对岸有哪些军事情报的展示空间

包含了阿共以前丢的海漂、空飘传单,服装与武器,

以及一些书籍、文字上的记载等等。

 

看著看著,发现部分的资料来源居然是维基..

我说老师啊,虽然现在是网路时代,

你们国军也确实活跃于PTT等网路,但这...

后来我试著用关键字在维基搜寻,不过找不到@@

好吧,国军资料搜集的能力还蛮厉害的啦!

 

逛完之后我觉得是个可来也可不来之处

如果天气好的话,要来山上观景就可以顺路参观~

 

 

接下来就要去大砲连营区看大砲~

大砲连是现今还有驻军的营区,在大马路旁很好找

与前一个景点相比,这边带的人就亲切多了

还说恣意拍照没关系,我还再三确认是否听错= =

 

这是外观~开放参观走的部分在左边(右边不开放!)

DSCI6021.JPG

DSCI6036.JPG

DSCI6029.JPG 

DSCI6039.JPG

 

我颇喜欢下面这张XD

虽然现实情况中,那砲的方向应该是...

DSCI6047.JPG

 

喔对,欲参观上面两个军事单位,还有下面的胜利山庄

团客要在3日前向连江县政府观光局提出申请,

散客则要携带身分证至现场核对身分,

此外,我不确定外籍观光客陆客能否进去。

 

 

胜利山庄是搭机返台前的最后景点,

而在参观此处的时候,同样也有阿兵哥

这边的阿兵哥还会带导览,整个加分,也让我对国军有好印象!

 

胜利山庄是民国七十年代所开挖。

是为了提供到马祖视察的长官一个安全的住所,

进而开凿的防空袭住所。

DSCI6051.JPG

大厅的墙上挂有哪一年有哪个长官来过,

几乎每任正副总统、陆军司令官都有来过~

 

进入里面参观有一定的路线,

沿途经过的有长官用餐、开会的地方,

走廊上有满满的照片,从两蒋时代,李、陈,至马都有展示

看来不会因为改朝换代、首长更迭而取下XD

 

跟带参观的阿兵哥聊聊,走廊的照片都是新闻兵所摄.

而长官来视察时,胜利山庄不一定会对外开放.

禁止摄影,却档不住跟长官随行的人.

房间数约10间,有分成两种规格XDD

 

出口的地方,有张蒋公使用过的书桌,同样禁止拍摄!

 

参观完这里,我觉得很值得来! 而且离福澳港也很近~

山庄前的凉亭,也可以眺望一些风景与胜利水库!

DSCI6053.JPG

 

就这样,后会有期啦,南竿!

DSCI6079.JPG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