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I5625.JPG  

 

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 

我覺得這標語不僅適用於統戰期間,對於現代,同樣合適。

 

 

離開了東莒,結束了工作

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把南、北竿走遍~

我打算先玩南竿,接著北竿,

最後回南竿走沒走完的地方,也從南竿搭飛機回臺中~

 


 

這篇寫的是南竿

加上前面寫過兩篇南竿(1st2nd),因此這是第三篇~

這一篇以軍事景點為主,文化為輔~

 

津沙開始吧!Let's go to 津沙~~

我住的青年民宿,位在島上最西邊的津沙聚落

福澳港騎車到這裡,超遠=口=!!

第一次是該民宿小幫手騎車載我過來~

小幫手很親切,也介紹景點報我知!

DSCI5720

民宿前面就是沙灘,冷颼颼實在不想玩沙XD

聽小幫手(這幾天住這都是跟小幫手互動)說

颱風天時,浪會沿著沙灘,跨越防坡堤,打過來~

藍眼淚的季節,這邊也可看到藍眼淚~~~~~~

 

這是沙灘旁的碉堡,很臭,因為再隔壁就是公廁..

反共抗俄 殺朱拔毛 鐵血!

DSCI5722.JPG

 

接下來從津沙附近的spot開始走訪~

首站的鐵堡位在鐵板(仁愛村)

是一凸出礁岩,因地形險要,被闢為軍事據點

(所以礁岩內部開鑿成了空心的

DSCI5545.JPG

也據說,西邊沿岸長期由精銳的兩棲蛙人駐守,

為了防止對岸來的水鬼於夜間摸哨、突襲,

岩石上都佈滿玻璃碎片!

 

要站在我拍攝的這個位置,得走一些階梯下來~

誠如前面篇章所述,來馬祖要玩得徹底,要有體力跟腳力XD

所以你若走下來,也要有體力走上去喔!^.<

 

DSCI5560

↑站哨的地方~ 

 

↓養可愛軍犬的地方!>///<

也是馬祖防區唯一有軍階的狼犬駐防之處

DSCI5555

 

沿著階梯走回摩托車停放處,開始飄雨了

好吧,先去遊客中心躲雨,順便詢問今日的漲退潮時間!

DSCI5624.JPG  

南竿的遊客中心,旁邊就是大漢據點、(南竿)北海坑道

因為雨沒有止住的跡象,又還沒退潮

就在遊客中心整理照片溜!(整路都背著NB~)

 

為什麼要等退潮? 潮間帶撿螺嗎?

 

NO!

因為進入北海坑道有時間限制,就是退潮時間啦!

而詳細的開放時間,馬管處網站都有~

(不過還是要以現場實際的時間為主,會有誤差時間)

 

時間到了,那就出發溜!

入口處有先民當初開鑿的意象雕刻,也有精神標語

1、海中懸日月 洞裡擁乾坤

2、鬼斧神工  蓋世之作 

DSCI5572.JPG

 

北海坑道的開鑿,確實是個相當大的工程!!

民國五十七年(1968)的時候,有個叫做「北海計畫」的計畫,

為了讓國軍的遊擊戰艇有個隱密的空間可以停泊,於是

南竿北竿東引都建有坑道,都叫做北海坑道

DSCI5608.JPG

 

坑道的開鑿歷時了幾年的白天與夜晚,國軍輪流上工

也因此犧牲了許多國軍的血汗,甚至是生命

所以你我在此遊玩走跳之時,緬懷,感謝,致敬吧!

DSCI5619.JPG

 

當天碰上大潮,到了開放時間依然處處積水

所以只能走一小段而已!飲恨!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有走完北竿的北海坑道~

北竿北海坑道的商業化程度為:零。

所以我比較喜歡北竿^.<

 

出來之後,依然在下雨

此時此時,看到了個熟悉的身影,藍博洲老師

有些距離,就沒上前打招呼了(可能也忘了我吧QQ)

 

目送了老師上車(QQ),go 旁邊的大漢據點

DSCI5598.JPG(傳)

在進入坑道之前,我想說坑道應該都大同小異

在入口處有個告示:如需頭盔,於遊客中心押件索取

讓我想說是不是有危險?

再加上之前在東引時安東坑道的可怕經驗~

綜合上述幾項因素,那就不要進去好了XD

 

雨依然在下,看來得找個室內景點躲雨

立刻想到了馬祖民俗文物館!!

星期一休館!!!!!!!!!!!!

第一次到南竿就想去了,偏偏碰上星期一

第二次來南竿還是想去,偏偏又是星期一

第三次來南竿一定要去,幸好不是星期一

所以當然得把握這個機會XD

民俗文物館(傳)  

(借用第一次post過的圖片省空間XDD)

民俗文物館有4F,各個樓面展示的都相當"馬祖"

有遺址文物、閩東住所展示、捕魚方式

婚喪喜慶、軍事歷史,以及語言、藝術等等~

 

這是馬祖島鏈的遺址分佈,也能看出馬祖與中國真的很近!

DSCI5636.JPG

  

↓這是一樓撥放的老照片~

DSCI5642.JPG

DSCI5643.JPG

 

這是仿大埔石刻XD

BTW, 東莒正版的大埔石刻是與地面平行的~ 

DSCI5646.JPG

 

DSCI5657.JPG

 

福州話的童謠。

這部分很棒,這區塊有福州話的三字經,及許多童謠

痾...說到福州話,我根本沒學會幾句啊!

DSCI5668.JPG

 

第一次看到天官鎖!

DSCI5671.JPG

 

馬幣,或叫馬祖幣,只能在馬祖地區使用之貨幣

民國46年,為穩定外島金融秩序,並防止外島金融被破壞

行政院發布了「馬祖新臺幣行使辦法」~

下圖是50元面額,看上方「限馬祖地區通用」字樣

就是最容易識別的了

DSCI5676.JPG

 

馬幣與金幣(金門幣)的使用,一直到民國78年才結束

看10元的背面,是總統府欸!

DSCI5675

 

參觀完文物館,我只能說:滿意至極

如果有機會馬祖卡蹓,文物館是個必去之處!

 

在我滿足地離開文物館後,我去了說過將再訪之處

 

誰還有印象?

第一個答對的人,簽名照一張XD

 

是位在馬港媽祖巨神像

 

之前因為腳受傷,加上步道圍起了封鎖線雙重因素

我就沒有考慮爬上去朝聖了;

但是,這幾天扣除老天沒賞臉,一切完美

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當然得熱血衝一波啦!

DSCI5682.JPG 

補放一張有媽祖衣冠塚馬港天后宮外觀照~

 

DSCI5694.JPG 

↑這坑道是後來才發現的,恰好位在巨神像下方

鑽過這坑道,也就象徵著鑽過媽祖的轎底,會被庇佑~

從這也可看出馬祖坑道數量之高了吧!超多!

 

歷經了不知道多少個的階梯,到媽祖面前啦~

值得一提的是媽祖娘娘的左右,有順風耳、千里眼

下圖隱隱約約可以看見XD 

DSCI5708.JPG

 

雨依然在下,這天的旅程卻要先告個段落。

我接下來雖然要先走訪北竿,

但北竿結束後,還會回南竿卡蹓,所以本篇尚未結束!!

就一口氣給南竿一個ending唷,繼續努力各位看官。

 

夜宿的津沙聚落

DSCI5736.JPG   

 


  

接下來的景點,全數是軍事單位~

仍然都有駐兵,所以多半不能攝像。

(放心,我放的照片絕對都有經過同意才拍攝^.<)

 

雲台山是南竿的最高峯

既然是最高峯,那view肯定很棒!

聽說可以看到福澳港、北竿、北竿各島嶼~

,我最喜歡、也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轉折

這幾天的霧都很厚,什麼東西巄跨謀啊!而且騎車冷到... 

 

那就直接進去雲台山軍情館

星期一到日都開放,時間08:30-11:30,14:00-17:00

早個3分鐘也不會通融呢,即使颳風或下雨

所以切記,無須提早來卡位~

 

軍情館是我方蒐集對岸有哪些軍事情報的展示空間

包含了阿共以前丟的海漂、空飄傳單,服裝與武器,

以及一些書籍、文字上的記載等等。

 

看著看著,發現部分的資料來源居然是維基..

我說老師啊,雖然現在是網路時代,

你們國軍也確實活躍於PTT等網路,但這...

後來我試著用關鍵字在維基搜尋,不過找不到@@

好吧,國軍資料蒐集的能力還蠻厲害的啦!

 

逛完之後我覺得是個可來也可不來之處

如果天氣好的話,要來山上觀景就可以順路參觀~

 

 

接下來就要去大砲連營區看大砲~

大砲連是現今還有駐軍的營區,在大馬路旁很好找

與前一個景點相比,這邊帶的人就親切多了

還說恣意拍照沒關係,我還再三確認是否聽錯= =

 

這是外觀~開放參觀走的部分在左邊(右邊不開放!)

DSCI6021.JPG

DSCI6036.JPG

DSCI6029.JPG 

DSCI6039.JPG

 

我頗喜歡下面這張XD

雖然現實情況中,那砲的方向應該是...

DSCI6047.JPG

 

喔對,欲參觀上面兩個軍事單位,還有下面的勝利山莊

團客要在3日前向連江縣政府觀光局提出申請,

散客則要攜帶身分證至現場核對身分,

此外,我不確定外籍觀光客陸客能否進去。

 

 

勝利山莊是搭機返臺前的最後景點,

而在參觀此處的時候,同樣也有阿兵哥

這邊的阿兵哥還會帶導覽,整個加分,也讓我對國軍有好印象!

 

勝利山莊是民國七十年代所開挖。

是為了提供到馬祖視察的長官一個安全的住所,

進而開鑿的防空襲住所。

DSCI6051.JPG

大廳的牆上掛有哪一年有哪個長官來過,

幾乎每任正副總統、陸軍司令官都有來過~

 

進入裡面參觀有一定的路線,

沿途經過的有長官用餐、開會的地方,

走廊上有滿滿的照片,從兩蔣時代,李、陳,至馬都有展示

看來不會因為改朝換代、首長更迭而取下XD

 

跟帶參觀的阿兵哥聊聊,走廊的照片都是新聞兵所攝.

而長官來視察時,勝利山莊不一定會對外開放.

禁止攝影,卻檔不住跟長官隨行的人.

房間數約10間,有分成兩種規格XDD

 

出口的地方,有張蔣公使用過的書桌,同樣禁止拍攝!

 

參觀完這裡,我覺得很值得來! 而且離福澳港也很近~

山莊前的涼亭,也可以眺望一些風景與勝利水庫!

DSCI6053.JPG

 

就這樣,後會有期啦,南竿!

DSCI6079.JPG

 

 

THE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