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張志勇/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教育廳新聞發言人


我們正在迎來一個呼喚教育家的時代!因爲我們的教育正處於一個從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急劇變革的時代。


我們正處於一個教育家匱乏的時代,因爲我們的教育已經被極端功利主義所綁架。這種被極端功利主義所綁架的教育,導致人們對教育本原的一系列認識都是扭曲的。在這種極其貧瘠的教育土壤中,教育家的成長是極其困難的。


悅納來到你面前的每個孩子


每個人從孃胎裏生下來,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都有其獨立存在的生命價值和生命尊嚴。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引發每個人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就在於將每個人的生命價值發揚光大。尊重每個人的獨立人格,弘揚每個人的生命價值,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必然歸宿。


教育是人類社會獨有的、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這種社會活動的本質,體現爲教育作爲一種社會現象對人的一種獨特的人文關懷。這就是:尊重每個人——尊重他從父母遺傳的個體體徵、智力特點、性格特徵,以及他從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所習得的一切成果,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一句話,教育要尊重每個來到你面前的、沒有權利選擇的每個不同的孩子。


遺憾的是,在當下的中小學教育話語體系中,搶奪所謂優秀生源成爲一大景觀。就連一些小學,也要通過各種名目的測試,去選拔所謂優秀的學生。學校需要的似乎不是一個個具有各種發展潛質的人,而是能夠在各種考試中獲得高分的學生。分數高的學生就是好學生,至於這些分數構成的學生成績的高低與學生個性發展之間具有什麼關係,並沒有誰去關注;學生入學後,人們關注的仍然是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而不是活生生的、正在發展中的人,更不是在發展中呈現出的多姿多彩的、富有個性的、學科的甚至職業性向的分化與素質發展。


當中小學校長們口口聲聲抱怨生源質量差的時候,心目中在乎的已經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在乎的是在升學競爭的名利場上所能攫取的那份蛋糕有多大!能不能悅納來到你面前的每個孩子,是衡量中小學校長是否具有教育家情懷的第一把標尺。


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


教育必須從每個不同孩子的個體差異出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育就是改進孩子身上那些消極的因素,弘揚那些積極的因素,並在這種改進與弘揚的過程中,引領、幫助和促進每個人的成長與進步。尊重差異,利用差異,改進差異,優化差異,弘揚差異,是教育的本質規律。


遺憾的是,在許多中小學校長的教育管理話語體系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優秀生”“待優生”“待轉化生”這樣的概念,似乎學校教育的任務就是通過“補差”去“培優”。


而這裏的“差”與“優”,對應的就是學生各學科的考試成績,成績高的就是“優生”,成績低的就是“差生”。這種教育說到底是一種消滅差異的教育,與“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宗旨是背道而馳的。


真正的教育,應該直面每個學生的差異,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尊重人的本質體現,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個體差異。能不能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是衡量中小學校長是否具有教育家情懷的第二把標尺。


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


長期以來,不少中小學校長信奉:優秀學生的標準就是“分數”+“聽話”,即考試成績好、聽老師的話,就是好學生。


基於此,在學校教育中,有兩種行爲在不斷地扼殺學生的個性:


一是一概反對學生從事與應試無關的學科學習與實踐活動,這就從根本上扼殺了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可能性;


二是一律禁止學生挑戰現實世界及其秩序的各種行爲,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學生獨立人格成長的可能性。


臺灣著名醫生遊乾桂先生說:“嚴格說來,教育的實踐並不太難,只要把人放到對的位置就行了,如同禪宗所言‘魚在水中,鳥在青天’,可是何以我們偏偏要使魚在青天,鳥在水中呢?”


學校教育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爲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能不能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這是我們衡量中小學校長教育家情懷的第三把標尺。


當我們的教育,沿着“以分取人,消滅差異,歧視個性”的路徑演進的時候,中國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剩下的就是徹頭徹尾功利主義的升學教育了。


只有尊重差異,纔有對人的真正尊重。只有尊重人,纔有真正的教育。


忘掉分數,留下人,培育人,成就人!這是我對有志於成爲教育家的中小學校長們的終極期盼。


來源:中國教育學刊




  ▼ 更多精彩,盡在白丁智庫 
   


白丁智庫,解決實際問題!




白丁會客廳



白丁鴻儒會① | “學校消亡論”只是譁衆取寵嗎?

白丁鴻儒會② | 未來學習將是全時空的、泛在的

白丁鴻儒會③ | “名校熱”背後的全民焦慮症

白丁鴻儒會④ | 高考改革,越改越彷徨?

白丁鴻儒會⑤ | 除了知識,我們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白丁鴻儒會⑥ | 家長最不願接受的事實,就是孩子是個普通人

白丁鴻儒會⑦ | 教育公平與拔尖人才培養矛盾嗎

精選原創



陸雲泉:教育3.0,讓“學習”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國家督學張力:面向2035,中國教育現代化開啓新徵程

王曉燕:“研學旅行”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劉希婭:這纔是學校最真實的教育質量體現

陳如平:未來教育的價值離不開三大要素


更多精彩



美國頂尖大學如何保證本科教育質量?招生只是第一步

一位民辦校校長眼中的教育:體制內問題都有共識,體制外則亂象叢生

三個問題帶來的反思,我們是否爲培養全球化人才做好了準備?

清華教育專家石中英:打造星級學校勿破壞教育生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