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8反潛導彈

關於魚8反潛導彈性能相關的關鍵詞: 垂直發射、發射平臺兼容性好、複合制導、火箭助飛到預定水域後如水自動搜尋水下目標、水下航行速度快、攻擊距離和制導精度在全球處於先進水平。

魚8反潛導彈(又稱「魚-8」火箭助飛魚雷)

首次曝光公眾視野是在2015年7月在南海舉行的一次軍演。是我軍第一型正式獵裝的反潛魚雷,研究立項於2002年,經過中船重工的科學家歷時4年多的艱苦奮鬥,終於在2006年通過實驗定型,首次獵裝在054A型導彈護衛艦上。

之前我軍海軍在東海訓練的時候一直被日本笑話「稱其潛艇跟蹤解放軍艦隊從未被發現」,並且美軍在2014時也聲稱「東海和南海海域就像「我們的後院」」,但是自從魚8反潛導彈曝光後,再也看不到他們潛艇囂張的氣焰。魚8的成功研製並獵裝成功的填補了我國海軍在反潛精確制導領域的一大空白,使我軍的反潛網更加完善,在我軍保衛領土的技能上又增添了一把利劍。

魚8的性能

魚8採用垂直發射,其發射兼容性高,可與紅旗-16型艦空導彈 共用垂直發射系統與控制系統,並且還可以鷹擊83反艦導彈發射箱共架發射。其作戰工作方式靈活,可以由反潛直升機或其他艦艇將所探測搜索的敵潛艇位置參數通過數據鏈傳輸至魚-8魚雷的載體艦,載艦作戰指揮系統將敵潛艇位置參數諸元通過雙冗餘乙太網實時、連續發給反潛武器系統並發出發射指令。最大作用距離數十公里,空中飛行速度不小於音速,水下可高速航行。魚-8魚雷採用複合制導,落點精度較高。自導方式為主、被動複合式自導,用於攻擊敵常規及核動力潛艇。


「魚-8」火箭助飛魚雷是我軍第一款正式列裝的反潛導彈,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05研究所研製,2002年正式立項、2006年完成試驗定型,首裝於054A型導彈護衛艦。「魚-8」反潛導彈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採用了和美國阿斯洛克反潛導彈一樣的垂直發射方式,據說也能夠裝備在傳統發射箱內進行發射。

火箭助飛魚雷也稱反潛導彈,由火箭飛行器和聲自導魚雷組成。同傳統的魚雷管發射相比在反應速度和攻擊距離上有了明顯提升,當海上作戰發現目標後,火箭助飛魚雷用很高的速度把魚雷送到遠距離的目標附近,發射器與魚雷脫離,魚雷入水後按程序啟動搜索目標,發現目標後進行鎖定攻擊。

在魚-8之前我軍主要反潛作戰方式由艦載直升機和反潛火箭組成。直升機有著作戰半徑大的特點成為現代艦艇反潛作戰的主力軍,但是也有滯空時間短、載彈量不多的實際問題,裝備的反潛火箭發射距離也有很是有限。而魚-8的出現很好地彌補了直升機所留下反潛漏洞可以多目標發射,兼容性也較強雖然目前為054a護衛艦主用沒有列裝驅逐艦上,但是垂直發射系統通用強,如果加裝困難應該不大,同時發射距離遠,距離可達數十公里,如果由直升機攜帶發射效果會更好。

反潛作戰一直是我軍的一個短板,尤其是艦隊反潛更是軟肋,一方面是艦載「卡-28」直升機數量有限,「直-9」又先天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艦艇的裝設備能力有限。相信魚-8的服役極大改善了部分情況,如果配合上直18將對海軍的反潛作戰能力有了更好的提升。


反潛導彈,是由彈體、戰鬥部、動力裝置、制導裝置、電源和減速傘等組成,是專門用來攻擊潛艇的自導魚雷,當導彈的戰鬥部為魚雷時,又稱為火箭助飛魚雷。

2015年7月28日,國內海軍在南海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實兵對抗演習,傳說中的魚8反潛導彈首次在央視軍事頻道公開露面,054A型護衛艦發射了魚8反潛導彈。

054A型護衛艦上的非標準型垂直發射系統,可以實現魚8反潛導彈與紅旗16艦空導彈共架發射,增強了054A型作為通用護衛艦的反潛作戰能力。

魚8反潛導彈,在054A型護衛艦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海軍擁有了包括艦載反潛直升機、反潛火箭式深彈、反潛魚雷、反潛導彈等組成的完善的對潛攻擊體系。魚8在水下航行速度快,採用複合制導,主要用於攻擊潛艇,並具備一定的反艦能力,其射程為數十公里,將近百公里,其攻擊距離和制導精度在全球處於先進水平。

作戰時,魚8能與艦載聲吶系統協作,由反潛直升機及其他作戰艦艇將所探測搜索的潛艇位置參數,通過數據鏈傳輸至魚8載艦的火控系統中,隨時可待命擊發。

反潛導彈對潛艇的危脅較大,所以成了各海軍強國所追求的武器,隨著魚8反潛導彈在媒體公開報道,海軍的反潛有了新的手段,提高了作戰艦艇的生存率。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2018年4月1日於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內容推送,歡迎關注本文作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