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洋人工湖争论十多年,水资源议题后面,隐藏著巨大利益。究竟是为水而争?为利而夺?还是为土而战?雨雾烟蒙的土地上,渐渐浮现真实的利益...

  十几年前,水利署就有开发吉洋人工湖的计划,2001年通过环评后,因为当地居民强烈反对,预算被立法院删除,直到2010年,才又以「稳定南部地区供水计划」为由,编列161亿的预算,挟带吉洋人工湖开发计划。

  新版的吉洋人工湖计划,开发位置横跨高屏县市,选定旗山、美浓、里港交界区域上,台糖农场与南隆农场的土地,总开发面积约700公顷,原先规划五个湖区,现今变更为第一阶段先开发两个湖区,面积约300多公顷。大规模的开发计划,引发当地居民忧虑,纷纷表达反对意见。由于新计划内容变动太大,环境团体认为,2001年通过的环评,已经不适用,必须重作环评,不能以差异分析来通过开发。

  屏东平原水源丰沛,当地农民常常引用地下水灌溉,深知当地水文状态。
  这块地下水源丰富的区域,位于屏东县万隆农场周边,水资源专家丁澈士教授,长期监控研究屏东平原的地下水文,深知一套自然供水的道理。长期以来,丁澈士一直强调,适当利用地下水资源,选对取水位置,做好补注管理,屏东平原下的砾石地层,其实是一个超级大水库。
  有地下水层蓄水不用,执意开挖大湖,丁澈士直指吉洋人工湖原始开发规划,就是为了采取砂石资源。

  在美浓、里港交界的农地上,一处处像深谷般的盗挖农地,标示著砂石利益的犯罪遗迹。学界正开始研究,要将这些盗挖出的深谷,作为滞洪蓄水之用,取代部分人工湖的开发。不过,因为长年管制不当,许多深谷被填入废弃物,除了污染问题,还阻塞了水源补助,一旦运用,这些都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当美浓居民为水利署推动人工湖开发,无尽担忧之时,更大的土地开发危机,却悄悄来临。
  一项由营建署规划的吉洋人工湖周边社区开发构想,在考虑回收开发成本下,规划兴建吉洋人工湖特定区,计划征收1800多公顷私有土地,加上台糖土地,总开发土地面积达4300多公顷,其中除了开挖人工湖,还要分区划设住宅区、休闲区、产业区等不同区位。
  这项开发计划,无异让一个水资源议题,变成土地开发问题,巨大利益也让地方陷入分裂危机。平地水库的开发,在水资源的规划外,其实还藏著土地增值的利益,高雄市澄清湖畔的水岸豪宅,就说明著依水而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梦想,房价自然飙涨。

  另外,在营建署的规划构想内,开发广大土地,评估作为高雄大林埔、凤头鼻居民迁村的土地,解决当地深受污染危害的问题。
  高雄大林埔、凤头鼻社区,长期被工业区包围,周边紧邻中油、中钢、火力发电厂等工厂,深受污染的危害。在迁村前夕,一个由民间团体发动的行动,希望凝聚居民的共识,也记录当地的历史。

  在一项调查中,高达七成居民希望迁村,但对于要迁到远方,抱持反对的态度。营建署的构想,并未获得居民支持,甚至涉及征收土地问题,未来可能会形成更大风暴。

  从砂石开采,发展到土地开发,十多年来吉洋人工湖计划,仿佛已经不是为了水资源,而是藏在湖区内不可说的利益,当政府宣扬开发人工湖,可以创造多赢共利,长期关心高屏自然环境的丁澈士,提出他的另类三赢思考。

  一块美丽的国土,开挖人工湖,从采砂石到新市镇,不断面临开发破坏危机,失去环境守护的思考,遗忘了家族永续、土地安康,生态永恒的自然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