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7001.jpg  

《第三个女郎》属赫克尔.波洛(Hercule Poirot)系列作品,在1966年由英国出版社Collins出版,第二年即于美国杂志” Redbook magazine” 刊载,并由美国出版社Dodd Mead发刊单行本。克里斯蒂贵为英国推理之后,其作品一直深受世界各地的推理迷欢迎,历久不衰。到了2008年,英国伦敦周末电视公司(London Weekend Television)便选取了《第三个女郎》,作为电视剧《阿加莎.克里斯汀之波洛》(Agatha Christie's Poirot)第11季的拍摄题材。

 

故事讲述一天早上,一名年轻女子在未预约的情况下坚持要见波洛,结果却留下了「我可能犯下了一桩谋杀案」一句模棱两可的说话,便匆匆离开了。波洛在好友奥利弗(Ariadne Oliver)太太的帮助下,知道这名女子名为诺玛.雷斯塔里克(Norma Restarick),其生母已离世,本来跟父亲安德鲁.雷斯塔里克(Andrew Restarick)及继母玛丽.雷斯塔里克(Mary Restarick)一起居住,但因与继母不合,于是一个人搬到伦敦,与另外两名女性合租了一个单位。波洛希望找到诺玛,了解为何她说出那样的话,问题是,诺玛身边最亲的人,包括其不务正业的男朋友大卫.贝克(David Baker),都不知道她身在何地。随著调查日渐深入,波洛发现诺玛的失踪背后隐藏著更大的阴谋,一切事情,都与诺玛的家庭有著密切的关系……

 

所谓「第三个女郎」,是指与其他两位女性合租的第三位女性。当时有不少女性只身到城市工作,为了减轻负担,她们都会登报纸招揽第二女郎、第三女郎合租。本书以此为标题,乃因整个故事都与第三个女郎——诺玛有关。诺玛是整件事件的关键人物,可是,故事一开头除了「我可能犯下了一桩谋杀案」这句说话外,波洛对她可说是一无所知。面对这样的困境,克里斯汀却能合情合理地让波洛逐步查出诺玛的姓名、现况、家庭背景等(就像《杀人一瞬间》(4.50 From Paddington)一样),真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创造力。虽然较之《杀人一瞬间》、《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这几本经典作品,《第三个女郎》的情节铺排有点累赘,可是,克里斯汀作品中精细的阴谋布局、悬念设置,以及案件在最后一刻急转直下等元素,仍然能充分反映在此作中,吸引读者追看故事。

 

虽说波洛是此故事的主角,可是,奥利弗太太的戏份也不少。可以说,如果没有奥利弗太太,波洛没这么容易找到诺玛的下落,亦不知道他一直寻找的「一桩谋杀案」在哪里。常看克里斯汀小说的朋友,对这个略带神经质而有小聪明和幽默感的女作家应该不陌生(曾出现于《清洁女工之死》(Mrs. McGinty's Dead)、《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Hallowe'en Party)、《大象的证词》(Elephants Can Remember)等作品),她非常喜欢唠叨,而且做事情有点冒险,这种性格刚好与理性寡言的波洛相反,所以她与波洛经常因为风格不同而争辩起来。波洛是思考派,喜欢三思而后行,而奥利弗太太却是行动派,做事较冒险和冲动(波洛劝她不要轻举妄动,她却擅自去跟踪诺玛的男友,结果被人打伤了头),自制冷静的波洛常常因为奥利弗太太的鲁莽而抓狂。此书因为有大量二人争吵的情节,所以读起来非常轻松幽默。

 

克里斯汀常常在故事中对案件某些关键人物作一针见血的评论,而这些评论往往与真相息息相关。《第三个女郎》故事一开始,波洛就说诺玛「不是能够应付困难的那种人。她不是能够事先预知困难的那种人。她就是那种别人想找的替罪羊,人家会说『瞧这儿就有个替死鬼』,她就是那种人。」事实上,案件的真相的确与这个评价有关,有兴趣读此书的朋友可特别留意。

 

其他阿加莎.克里斯汀(Agatha Christie)作品介绍:

阿加莎.克莉丝汀(Agatha Christie):《破镜谋杀案》(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无知带来的不幸 

阿加莎.克里斯汀(Agatha Christie):《鸽群中的猫》(Cat among the Pigeons)——富有人情味的作品 

阿加莎.克里斯汀(Agatha Christie):《怪钟》(The Clocks)——可有可无的障眼法 

阿加莎.克里斯汀(Agatha Christie):《云中命案》(Death in the Clouds / Murder in the Air)——让波洛当了一回月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