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记者林书荷/编译

今年9月15日是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128岁冥诞,随著《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年被再次搬上银幕,又为她增添许多读者。这位「谋杀女王」的书迷遍及全球,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作品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世人对于英式文化的看法。「它当然会影响你对英式风格的看法」,在节目中讨论阿嘉莎.克莉丝蒂超过60部作品的播客(podcast)主持人布罗贝克(Catherine Brobeck)说,阿嘉莎.克莉丝蒂是她第一个接触英国文化的管道。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阿嘉莎.克莉丝蒂的作品浅显易懂,是学习英文的人最喜爱的丛书之一。她同时也是最畅销、作品被翻译成最多国语言的作家之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透过她更了解英国人。举例来说,哈泼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社将她的畅销小说改编成简易版后,出版了Collins English Readers一系列书籍,其中便解释许多包括英国乡村生活等主题,还有「无火不生烟」(no smoke without fire)等俚语。然而,阿嘉莎.克莉丝蒂笔下的英国文化是什么,它们又有几分真实性?

赫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ull)讲师范阿克尔(Sabine Vanacker)表示,阿嘉莎.克莉丝蒂并不是完全依照现实描绘英国文化,相较于其他经典犯罪小说,她的背景和人物更添艺术感,有时甚至带有一丝喜感和讽刺意味——所有的英国村庄总不可能都住著一位和蔼的教区牧师、爱吹牛的上校或一位难相处的律师吧。不过,阿嘉莎.克莉丝蒂描绘的英国人还是相当一针见血的。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尤其是「自嘲」的部分,真正体现出英式文化的样貌。另一名播客主持人唐纳文(Kemper Donovan)表示,阿嘉莎.克莉丝蒂经常透过叙事或人物对话,展现冷幽默(dry wit),例如在短篇《罗德斯三角〉》(Triangle at Rhodes)中,她描述一名身在海外的英国女子,「不像多数英国人,她能够立即与陌生人攀谈,而不是等到4天至一周后才迈出谨慎的第一步,如同一般的英式习俗。」

又如,书中著名的比利时侦探白罗(Hercule Poirot)说过,「就连英国人也会有情绪的。」此外,阿嘉莎.克莉丝蒂也爱揶揄书中的英国人物,例如他们总是认为女仆们一定会目睹凶案的过程,或是根本就是杀人凶手。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阿嘉莎.克莉丝蒂善于利用笔下各国人物来描写各地文化,例如法国人冲动、澳洲人简单、苏格兰人则很节俭。她婚前喜爱旅游,嫁给考古学家丈夫后也爱四处旅行,她敏锐地描绘异国文化,不过由于时代关系,有些也带有恐惧外国人的色彩。

阿嘉莎.克莉丝蒂了接触外国人时的焦虑感,在一次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旅行中,她成长了不少,而这些旅游经验也为她的写作增添丰富性。阿嘉莎.克莉丝蒂的书终于是出
现了一类角色——害怕外来事物、极度自我保护的英国人。

曾出版阿嘉莎.克莉丝蒂传记的作家摩根(Janet Morgan)指出,这类幽默感凸显出一位作家的个性,虽然阿嘉莎.克莉丝蒂好恶分明,但「她是个非常诙谐的人,她对生命、人类,还有他们如何行事著迷。」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 英国推理天后阿嘉莎.克莉丝蒂(Agatha Christie)冥诞。(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