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十分迷戀武則天,有一天誇她相貌端莊,有菩薩儀態。誰知武則天聽了,竟傷心地哭了,她說:「眼前再好,百年後還是一堆枯骨。」高宗說畫像可以保存容顏呀,但武后仍嫌薄紙一張,難以長存。高宗無奈之際,武則天出主意,說在龍門山開窟造像,可永世保存。

高宗是個「懼內」的「模範丈夫」,立刻派人為武則天畫像。開鑿奉先寺時,設計者便依據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之說,按武則天的形象將盧舍那佛女性化,為其歌功頌德。據造像銘載,建造此寺時武則天曾「助脂粉錢兩萬貫」,並親率大臣參加盧舍那佛的「開光」典禮。今伊水東岸有一巨石,俗稱擂鼓石,相傳為武則天當年禮佛時擊鼓奏樂的地方。而洛陽當地百姓仍徑呼盧舍那佛為「武則天像」。

為自己的政治道路做鋪墊:

盧舍那佛真的「模擬」了武則天嗎?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但是,縱觀武則天的人生軌跡,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舊唐書》載,武則天的父親任利州都督時(今四川廣元),星相家袁天罡為三歲的武則天看相,說她龍顏鳳頸,將來可為天下女主。或許,從那時起,武家就開始祕密而精心地為武則天規劃了未來的「星光大道」。或許,武則天「君臨天下」的念頭就是在這種「家教」理念下開始萌生。

武則天深知,要想改朝換代「革唐命」,絕非易事。從皇后到皇帝,武則天奮鬥了整整35年。這期間,武則天採取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策略。一方面剪除異己不擇手段,一方面拉攏人心不遺餘力,同時,還要樹立至尊無上、君權天授的神祕色彩。在後一點上,武則天很善於利用宗教,尤其是佛教為自己服務。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鮮卑人開窟造像向來有「鑿石造佛,如朕帝身」的傳統。他們一邊拜倒在佛祖腳下,一邊把自己也想像成法力無邊的佛祖。當然,武則天也不例外。當她哭哭啼啼建議高宗在龍門雕鑿盧舍那像龕時,天知道她是不是受了北魏皇帝的啟發?

唐高宗開鑿奉先寺前後,正是武則天如日中天之際。這一時期,也是武后「衝刺」皇帝寶座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廣造社會輿論、樹立神聖形象顯得頗為重要。而在那個年代,還有什麼比「佛」更有影響力、更有說服力了呢?

於是,盧舍那佛「自天而降」,向武則天「款款走來」。


唐朝時期人們對佛教的狂熱超出我們現在的想像,韓愈著名的《諫迎佛骨表》不但反對皇宮供養佛骨舍利,還提到民間到處都是燒手指甚至是自焚來供養佛的現象,宗教的狂熱會淹沒人的理智。武則天興建龍門石窟主要的目的就是宣傳自己是佛教中的轉輪王和彌勒佛,利用佛教信仰來解釋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武則天當皇帝,最大問題就是自己的身份問題,你可以用武力制止人們肉體的反抗,但無法阻止人們心裡對你的蔑視。武則天從儒家那裡得不到一點支持,儒家倫理無論從哪個角度上看武則天當皇帝都是沒有法理依據的,儒生雖然嘴上不說,心裡早就把武則天罵死了。

依然儒學幫不了她,那麼就轉而投向佛教。佛教裏的轉輪王非常符合武則天的形象,本來佛教就講求輪迴轉世,前世武則天供養佛祖,身體是男兒身,這一世享受果報,當皇帝,其實也是男兒,只不過顯現出女人的樣子罷了。

武則天憑空給自己造個名字叫武曌,這個字除了表示日月當空以外,還跟佛教裏的「日月光」有關係,因為這位日月光就是在佛經裏明確說是要以女兒身到東方的摩訶支那國當女皇的。這部佛經很有可能是偽造的,但真假不重要,人們相信它是真的才重要。

總之武則天建造龍門石窟,就是要利用佛教思想,來宣揚自己地位的合法性,以此從思想上消除人們的抵抗活的。


有說法指李唐王朝高貴的血統裏有一些鮮卑血液,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就特地宣傳「李」姓來自道教聖人老子李聃。武則天抬高佛教壓低道教——佛教好就好在主張男女平等,女人做皇帝符合佛法。

在大眾層面,唐太宗與唐玄奘親如兄弟。但別忘記,唐太宗生活在「三武滅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的時代之中。滅佛的動機無非是增加兵員與稅收,降低佛教巨大的影響力等,這樣的衝動無疑在當時是一直存在的。

唐太宗的做法不明顯,他減少了隋朝皇帝對佛教的支持力度。但廢除了父親唐高祖李淵的反佛教措施。他的很多措施都是調和。

637年,他命令道士在國家典禮中居僧徒之上。

634年,唐太宗把長安弘福寺獻給母親作紀念。他參加寺中法事時,鄭重地對僧徒說明,他對道教的尊崇是必然的,因為皇室李氏是道教祖師老子的後裔。

664年(其時玄奘已死)唐高宗中斷了沒有完工的龐大的譯經工作,這給了佛教重大打擊。

此後,對佛教的庇護由皇后武則天接手。在她當皇后時期,她主持在龍門石窟裏鑿刻了大量的佛像。

674 年,她廢除太宗在宗教儀式上重道輕佛的詔令。從此兩種信仰地位平等。

武則天重視佛教的原因很多,不僅有她的家庭信仰佛教,不僅是她要打擊李氏唐朝的道教信仰,可能最關鍵的一點是佛教教義中的「眾生平等」中的男女平等思想。

當時《大雲經》經就有彌勒佛將下凡為女神,君臨全世界的預言:

七百年後是南天竺。有一小國名曰無明。彼國有河名曰黑暗。南岸有城名曰熟谷。其城有王名曰等乘。其王夫人產育一女。名曰增長。其形端嚴人所愛敬。護持禁戒精進不惓。其王國土以生此女故穀米豐熟快樂無極。人民熾盛。無有衰耗病苦憂惱恐怖禍難。成就具足一切吉事。鄰比諸王鹹來歸屬。有為之法無常遷代。其王未免忽然崩亡。爾時諸臣即奉此女以繼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閻浮提中所有國土。悉來承奉無拒違者。女王自在摧伏邪見。

武則天大力宣傳大雲經,並廣泛修建大雲寺。

690年,武則天登基。

691 年武則天把佛教立為國教。

701年,神秀(就是與慧能辯論的那個神秀)到洛陽,住於內道場,受到了武則天驚世駭俗的禮遇:

肩輿上殿,武后親跪禮,豐供施以問道。

翻譯一下:神秀坐著轎子進殿,武則天親自跪下施禮,提供豐厚的佈施,經常問道。

政治有一部分是宣傳,一部分是做戲,歷來統治者輕視做戲,不過成功者武則天明白,做戲一定要做足。


武則天與龍門的淵源也是源自她對佛教的認知,佛教也在武則天時期而昌盛,這段淵源自是從龍門石窟開始講起。

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佔據唐代石窟的多數,奉先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唐窟,盧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則天為原型鑿建而成,現在去龍門石窟遊覽,很多遊客就是慕名前往盧舍那大佛,想親眼目睹大佛的魅力。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法身,為佛的本來之身;報身,是佛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普度眾生」而應時顯現之身。「盧舍那」是「報身佛」,意為「光明普照」,是美德的化身、智慧的象徵。

此後武則天在67歲那年實現了女皇夢,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這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被世人道為:「千古一帝」,她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千秋功業,昭昭於世。可謂是利於百姓的皇帝,她的一生成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榮耀。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逝於洛陽上陽宮,武周政權宣告結束。次年,她與丈夫李治合葬於乾陵。無字碑不落一字,一切詮釋都交與了盧舍那大佛。


很多人說武則天推崇佛教是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自己做皇帝鋪路。其實我覺得這種說法,從已知的結果來推論當初的目的,其實很牽強。歷史上的女人,不論是皇后皇妃甚至平常婦人,信佛的女人特別多。為何其他人,並沒有人說他們是因為佛教崇尚男女平等,而信佛的?

所謂信仰,也是一種精神慰藉,武則天選擇捐助脂粉錢兩萬貫建造龍門石窟,不過是她當時眾多選擇中的一個罷了,至於原因,當然可能因為人們揣測的目的,但更可能的原因,僅僅是,她當時想這麼做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