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政治關聯,既可以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產,也可能是其惹禍上身的風險來源。

馬亮/政見觀察員

在中國,企業常常謀求同政府建立政商關係,藉此獲得各類支持。但是,政府並非鐵板一塊的整體,而是由不同轄區、層級和部門的各種機構構成。企業常常同多個政府部門都有政治關聯,而這些部門間還常常存在競爭、乃至對抗關係。

這時,企業與誰更親近、與誰較疏遠,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有研究者以中國鋼鐵企業併購為例,揭示了政商關係「親疏」裏的門道。

企業如何「選邊站隊」?

企業同政府機構建立的政治關聯,既可以是其發展的資產,也可能是潛在的風險。政商關係福兮禍兮,主要取決於企業是同誰建立政治關聯。當兩個政府存在競爭關係時,企業同一個政府建立了關聯,那麼就可能得罪另一個政府,並因此而可能惹上麻煩。

以往的研究,主要關注政局、體制變化導致的政商關係轉向。「一朝天子一朝臣」,即站隊舊體制的企業,在新體制下會面臨被「割韭菜」的危險。但是,在像中國這樣穩定但碎片化的政治體制下,也可能會出現政府機構間的競爭,並使企業選邊站隊的問題凸顯。如果企業同某個政府的競爭對手建立政商關係,那麼該政府會將其解讀為「背叛」,進而會採取報復行為。

中國採取的幹部管理體制,對官員進行錦標賽式的層層選拔。政府官員獲得晉陞的機會,主要取決於能否從同級政府官員中脫穎而出。官員會為了稀缺的晉陞機會而展開激烈競爭。

儘管晉陞取決於許多因素,但是促進經濟發展仍然是獲得提拔的不二法門。因此,如果企業能夠為本地政府帶來經濟增長、稅收、就業、消費等收益,那麼當地政府會樂見其成、並為企業提供全方面的支持。但是,如果企業發展是「為他人作嫁衣」,有利於其它地方的發展、為競爭對手的政績添磚加瓦,那麼本地政府顯然不會高興、甚至對企業痛下狠手。

在同級政府中,政府官員不會將所有人都視為競爭對手,而是主要緊盯其「假想敵」。一般來說,發展相似程度較高的省份之間往往有瑜亮情節、對標彼此進行競爭。在晉陞機會稀缺的情況下,年齡或資歷方面不相上下的政府官員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存在零和博弈,競爭也會更為激烈。

當企業面臨同級政府間競爭所導致的風險時,可能會訴諸上級政府調停。因此,如果企業同中央政府有直接聯繫、或者所在地區的政府同中央政府有緊密互動,中央政府調停地方政府紛爭的可能性會很大。

中國鋼鐵企業的併購故事

在中國,鋼鐵行業是產能大戶,對地方政府意義重大。最近幾年,鋼鐵行業面臨產能過剩,中央政府奉行抓大放小的策略,鼓勵鋼鐵企業做大做強和兼併重組。在這樣的政策背景和行業態勢下,鋼鐵企業更關注的是如何做大做強、而不僅僅是盈利。

因此,研究者主要關注鋼鐵企業併購,即看哪些企業可以成功實現併購。利用來自《中國鋼鐵年鑒》、中國工業企業資料庫等的資料,他們研究涵蓋了1999-2010年115家企業的79次併購。

在這些併購案例中,有53次是省內兼併、26次是跨省合併。企業同省級政府的關係,會明顯影響併購進程和結果。比如,首鋼進軍山西並希望併購太原鋼鐵,就面臨山西省政府的幹預。山西省政府擔心這會為北京市添彩、而非為山西省增光。

研究者主要關注企業的總經理所掌握的政治關聯,包括其在各級政府、人大和政協的任職經歷。併購企業如果在目標企業(併購對象)所在的省份有政治關聯,那麼就認為它是同該省政府有政治關聯。併購企業如何同目標企業所在省份以外的其他省份的政府有政治關聯,那麼就意味著是同競爭省份的政府有政治關聯。併購企業同中央政府的政治關聯,主要反映在總經理是否在中央政府有任職經歷,或者是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

企業同中央政府的聯繫還有可能是間接的,即經由省級官員同政治局委員的同鄉、同學和同事等私人聯繫而建立政治關聯。研究人員將所有省長和省委書記同政治局委員去一一匹配,然後計算各省政府官員的中央關係比例,來衡量企業掌握的間接中央關係。

併購對象所在的省份和兄弟省份之間的相似程度,主要是看兩省省長和省委書記的履歷相似度。政府官員的升遷同其年齡和黨齡關係密切,所以研究人員主要衡量兩省官員在這兩個方面的相似度。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考慮了兩省GDP總量的差距,認為在GDP總量上旗鼓相當的省份更加可能彼此為敵。此外,研究人員還考慮了兩省是否同處同一個行政區域(如東北、華北、華東等),因為同屬一個區域的省份之間更有可能彼此競爭。

發展快車還是風險來源?

研究發現,企業併購能否取得成功,往往取決於企業同省級政府的政商關係。一家鋼鐵企業如果想併購A省的鋼鐵企業,那麼它同A省政府的政商關係會有利於促成此事。但是,A省同其他省份(如B省)存在經濟競爭關係,那麼企業併購等於為競爭對手的政績「添磚加瓦」,也就更不易成功。

是當兩省政府官員的年齡和黨齡相差不大、經濟總量旗鼓相當、或者同處一個地區的時候,他們之間展開的政治競爭會非常激烈,並使「錯誤」政商關係誘發殺傷力更加明顯。但是,如果企業高管有中央層面的政商關係、或者B省同中央政府保持緊密關係,則有利於減弱企業同A省政府關係的負面影響——因為中央政府作為上級政府可以間接調停兩省的政治競爭關係。

這項研究表明,企業的政治關聯既可以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產,也可能是其惹禍上身的風險來源。當企業同多個明爭暗鬥的政府建立了政治關聯時,這些政府之間的競爭關係可能讓企業成為「擦槍走火」的犧牲品。不過,上級政府的斡旋和調停,則可以使企業減輕政商關係的負面影響。

企業在建立和維繫政商關係時,需要認識到其微妙性和風險性。越來越多的企業謀求同中央政府建立政治關聯,恰恰是因為同上級政府的政治關聯可能更有價值。

參考文獻

Yan, Jackie Zheng, and Sea-Jin Chang. 2018. "The contingent effects of political strategies on firm performance: A political network perspec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9 (8):2152-2177.

weixin.qq.com/r/fjmguD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