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的講,司馬欣不是項羽家族的臥底,而是他們的山河故人,算起來,司馬欣是項羽叔叔項梁的救命恩人,所以後來司馬欣能成為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之一。

司馬欣這個人,是一個聰明圓滑的投機分子,在波詭雲譎的楚漢爭霸中左右逢源,從一個小幹部一直混到塞王,就連趙高都沒搞死他,的確是一條老狐狸。

接下來簡單的梳理一下司馬欣的人生歷程,讓大家看一看這個老狐狸翻雲覆雨的手段。

司馬欣和項羽家族的交情開始於秦朝,當時項梁犯下了殺人罪,剛好落在司馬欣手上,司馬欣那時候是秦朝監獄裡的監獄長,項家委託和司馬欣在同一的監獄系統的同僚曹咎寫條子求情,司馬欣賣了一個面子,把項梁放走。項羽家族等於欠了司馬欣一個大大的人情。

後來,秦朝末年各地起義不斷,在秦朝朝廷做林業官員的小官僚章邯異軍突起,帶著一夥勞改犯居然把起義軍打的屁滾尿流,後來為了加強章邯軍隊的戰鬥力,胡亥對這隻隊伍多次補充了兵源。第一波正式兵源就是由司馬欣和董翳帶隊過去的。隨後司馬欣當上了章邯的長史,相當於參謀長一樣。章邯在鉅鹿之戰後,一直避免和項羽正面反正衝突,胡亥很不滿意,要求章邯進京說明,章邯派遣司馬欣進京述職報告,想不到在驛館裡等了三天都沒有等來趙高的接見,司馬欣這個人的政治嗅覺很靈敏,感覺趙高將要對自己不利,連忙逃回老家,而且沒有走來時的大路,而是選擇的羊腸小道。趙高果然帶兵追逐。

司馬欣在鹹陽的所作所為,讓章邯非常為難的。首先,司馬欣是去解釋自己的戰略思想的,沒成想第一個當了逃兵,現在章邯百口莫辯。而且當時趙高已經大權獨攬,章邯橫豎都不討好,所以司馬欣在章邯導向項羽的過程中,發揮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最後章邯率領20萬大軍向項羽投降,有意思的是,項羽把這20萬降軍指揮權,從章邯手裡轉移到了司馬欣手裡?

這個細節暗示我們,司馬欣跟項羽家族的確糾纏很深;司馬欣後來被項羽封為塞王,可是在劉邦出川之後,司馬欣又帶頭投降了劉邦;等到劉邦和項羽在徐州開戰彭城之戰的時候,司馬欣看見劉邦落敗,馬上又投降了項羽。最後在成皋之戰中,楚軍大敗,司馬欣無路可逃,和其他兩名大將集體自殺。

這還不是司馬欣故事的全部,劉邦恨死了這個牆頭草一樣的流氓人物,把死掉的司馬欣砍下了腦袋,在司馬欣的封地展覽示眾!

劉邦最恨司馬欣的地方在於,如果司馬欣不勸降章邯,章邯跟項羽軍隊死磕的話,劉邦完全可坐收漁翁之利,劉家統一天下的大業會提前完成!

總結:司馬欣不是項羽家族的臥底,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投機派和牆頭草。今天生活中一定還存在這個樣的朋友,你可要有一雙會分辨的慧眼纔行哦。


章邯,大秦帝國最後一位名將,在大秦王朝危如累卵之際,他統帥驪山囚徒70萬大破陳勝部下週文統帥的120萬大軍,此後更是憑藉著赫赫武功殺田臧、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陳勝吳廣起義在他的凌厲攻勢下被殺的片甲不留,楚國名將項梁也在定陶折戟於章邯之手,秦王朝在他的手中迴光返照,他以赤誠孤膽挽救了行將滅亡的大秦帝國。

可以說沒有章邯,秦王朝覆亡的進度也許會提前,而換句話說,沒有項羽,章邯統帥的大秦軍團足以掃清六合一統八荒,大秦王朝國祚定會延綿不息。

然而,項羽似乎是章邯天生的剋星,當銳不可當的大秦猛將章邯高歌猛進殺的各路義軍抱頭鼠竄之際,項羽卻在鉅鹿之戰中僅以五萬楚軍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殺的王離的北方長城軍團潰不成軍,統帥王離也在該戰中一舉淪為項羽的俘虜。

而原本與王離兵合一處的章邯見勢不得不退縮棘原城據城以守,妄圖憑藉著棘原的兵精糧足、城郭厚實等優勢與項羽決一死戰,然而,正當眾人認為赤膽忠心的章邯一定會以鮮血為秦帝國陪葬時,章邯卻出乎意料投降了項羽,這種令人咂舌的劇情反轉足以讓後世大為不解。

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章邯固守的棘原城軍力充沛、戰力強勁,加之城郭高大即便不主動出擊,防守遠徵的項羽足以不成問題,而反觀此時的項羽,由於大軍勞師遠徵士卒疲憊,軍糧即將告罄打持久戰與章邯繼續耗下去肯定不是明智的選擇,為何章邯在戰略態勢明顯有利於己方的情況下卻出人意料的投降了項羽呢?

史料給出的說法是王離在鉅鹿之戰中遭遇慘敗,章邯退守棘原,秦廷派出使者嚴厲申斥了章邯畏敵不前的行為,章邯惶恐於是讓營帳的長史司馬欣返回首都鹹陽作述職情況說明,司馬欣回到秦廷後請求面見趙高,但候了三天,趙高依舊不予會見。

司馬欣害怕趙高砍了腦袋,於是急忙重新選擇路線躲開了趙高的追殺返回了章邯營地控訴了趙高把持大秦權柄肆意濫殺無辜的惡行,章邯害怕趙高秋後算賬在董翳的勸說下不得不投降了項羽。

這是《史記》對章邯投降項羽原因的介紹,簡單來說章邯投降項羽是迫於小人趙高的構陷而不得不投降於項羽。

從《史記》記載的表面情況看來確實毫無瑕疵可以挑剔,一切似乎都可以將章邯投降的原因諉過於誤國誤民的小人趙高頭上。

然而,細細評味《史記》的這些描述情況似有不妥。首先就是司馬欣為何主動要提出親自回鹹陽稟明戰況?其次,趙高三日未見司馬欣,司馬欣又從何得知趙高對他起了殺心?再次,趙高殺司馬欣對他又有什麼好處?

如果帶著這三個疑問去重新梳理《史記》中各種人物和事件彼此間的關聯,我們會發現章邯的投降其實就是司馬欣和項羽早就擬定好了的詭計,只是章邯身處迷局無法辨明是非,因此才一步步落入了司馬欣設的圈套當中。

此話從何說?讓我們先來釐清下章邯、司馬欣和項羽等諸多歷史人物間的關係。

司馬欣早年是秦朝底層櫟陽縣的一名基層公務員,當時他的職務是監獄「獄掾」,也就相當於今天的監獄長,而也就是在他擔任該職務期間,項羽的叔父項梁因為觸犯秦律的殺人罪被司馬欣押入櫟陽縣監獄,而此時的項梁跟蘄縣的監獄長曹咎是鐵哥們兒,於是項梁託人找到曹咎說明瞭自己的處境,曹咎也很仗義,二話不說寫了一封信給同為「監獄系統」的好友司馬欣,司馬欣收到信後便賣了曹咎的人情釋放了項梁。

項梁自然也對司馬欣感激不盡。可以說司馬欣和曹咎的這種不圖回報的無心之舉,讓項氏一族牢牢記住了他們的恩情,後來曹咎效力於項羽麾下被封為海春侯與此事有著莫大的關係,畢竟項羽是個很懂得念舊情的人。

那司馬欣又是如何搭上章邯這名秦帝國正部級官員的呢?史料沒有詳細述說司馬欣升職記的情況,僅僅以司馬欣有恩於章邯寥寥數字一筆帶過,因此我們也無從得知他們二人相識的詳細經過,但有一點至少可以肯定,那就是司馬欣對章邯確實有著恩情,而且這種恩情從後來兩位「基友」袍澤之誼的深厚友情來看非同一般。

但不管怎麼說司馬欣和曹咎二人後來人生軌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曹咎在項梁起兵後投奔到了項氏家族麾下,而司馬欣則有原來櫟陽縣的一名基層公務員「火箭提拔」到了章邯的軍中擔任長史,應該說章邯從中關照了司馬欣不少,否則基層公務員要躋身副部級序列根本是癡人說夢。

簡單來講,司馬欣、曹咎和項羽他們基本上都是一夥兒的,司馬欣和曹咎在秦朝尚未滅亡時,同為大秦帝國基層監獄的監獄長,既然是同一個系統,自然他們肯定也會有業務上的往來,他們二人熟稔也就不足為奇。而後來司馬欣和曹咎無意中釋放了故意殺人罪的項梁,項氏家族對二人也必然感恩戴德。

有了這層關係,也就好講清楚為什麼說章邯投降項羽是司馬欣和項羽等人早就擬定好了的詭計了。

我們再回到先前說說司馬欣為何主動提出回鹹陽述職求援。當時的情況是鉅鹿之戰王離二十萬長城軍團全軍覆沒,王離本人也被項羽生擒,章邯懼於項羽聲威不得不採取退守之策固守棘原,而也就在此時,秦廷派人興師問罪申斥章邯畏敵不前的罪狀,章邯自然恐懼便命長史司馬欣回京述職並請求援兵。

然而,按照正常情況章邯倘若真的惶恐遭受罪罰,他可以令其他人回鹹陽述職,而為什麼偏偏選擇司馬欣呢?當然主要原因在於司馬欣是自己多年的至交好友交給他,章邯心裡放心,但其中恐怕司馬欣也是主動請纓了,否則他撂挑子不幹,章邯還得另請高明。那麼司馬欣為什麼要主動請纓赴朝呢?這得從他回去後發生的情況來解釋。

《史記》載司馬欣回鹹陽後多次請求面見趙高訴說前方戰報,但趙高三日不肯接見司馬欣,司馬欣深恐趙高會下毒手,於是急忙另闢蹊徑逃離了趙高的追殺。

從《史記》描述的情況來分析,這就很不合邏輯了。趙高為人狡詐精明,此時執掌秦帝國權柄的他不可能不明白,追殺司馬欣就意味著明目張膽要對章邯下手,而章邯是秦帝國最後可以依賴的屏障,章邯有失大秦帝國則危矣,大秦倘若完蛋,趙高也就喪失了一切權勢。加上趙高此人已成為天下人人得而誅之的痛恨對象,秦朝玩完他還能毫髮無傷置身事外嗎?

因此,從這層利害關係來分析,趙高再怎麼糊塗也不至於自毀長城,否則,當周文的120萬大軍兵臨函谷關附近,趙高又怎會讓章邯掛帥平亂呢?

從以上種種跡象來看,趙高不可能做出這般低能弱智追殺司馬欣的舉動,充其量也頂多派使申斥敲打下章邯,否則,章邯一旦反叛後果更是不堪設想,這點趙高也絕對是心知肚明的。

故此,《史記》中講述司馬欣不僅一連三天見不到趙高,反而被趙高追殺的情況,顯然不符合當時的局勢以及貪婪無度狡詐異常的小人趙高的利益。

面對大秦帝國行將崩潰的惡劣態勢,趙高斷然不會採取斬殺前線大將的做法來引戈自戕,而司馬欣從鹹陽倉皇逃回後向章邯訴說的一切,顯然是自己事先與項羽串通好了的陰謀,曹咎作為項羽的部下和老相識自然也成為了項羽和司馬欣的「中間橋樑」,否則,以章邯生不畏死的秉性哪有那麼輕易投降。

這也從章邯投降項羽後,面對項羽的恩惠堂堂七尺男兒的章邯抱頭痛哭控訴趙高的迫害,可以看出章邯的投降是誤信了司馬欣的謊言,以後來劉邦破三秦唯獨章邯死戰而亡的事實分析,章邯若不是中了司馬欣的詭計豈能降服於項羽。

只是司馬欣也沒想到,天生狡詐首鼠兩端的他,死後卻被劉邦鞭屍梟首暴屍櫟陽,「機關算盡太聰明,從反誤了卿卿性命」也許就是此理吧!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等


秦未到漢初有太多的解釋不了的問題,中間一定有我們還不知道的事,這一定都跟始皇有關。扶蘇之死·二世而亡·鉅鹿之戰·楚漢相爭·烏江之死等等太多了。我們只能去想相了,因為我們沒有證據去否定歷史,也只能去想相了。寫去來也只能說是小說了


鉅鹿之戰很可疑,章邯讓司馬欣向秦二世求援,結果司馬欣回來告訴章邯,趙高要殺他,朝廷被趙高一手遮天,章邯就是打贏了鉅鹿之戰也是死,打敗了更是死。會不會是司馬欣根本沒有去鹹陽,而是直接去見了項羽,司馬欣根本就是項家的臥底。史記記載項梁殺了人,被關在監獄裡,就是司馬欣救了項梁。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自己封王,項羽進入關中後,就把司馬欣封王關中,把劉邦趕往巴蜀漢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