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1張

文|馬二

“都說,都說人生漫漫,日子多不過芝麻一碗”

“都說,都說人生百態,家家繞不過柴米油鹽”

隨着丁曉君的青衣高腔一調,這部蘊藏着老北京煙火氣的年代大戲,緩緩拉開了帷幕。

《芝麻衚衕》以民國三十六年的北京城為基,將鏡頭聚焦在處於北京城醬菜手藝頂端的沁芳居之中,沁芳居坐落於芝麻衚衕,乃是嚴家祖傳的百年制醬工坊。《芝麻衚衕》的故事,也正是圍繞着這一壇壇燒得醇香四溢的醬料展開。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2張

談及《芝麻衚衕》,就不得不說該劇的導演劉家成,以北京風韻妝點的“京味兒”劇,是近幾年劉家成的拿手好戲。從描摹改革開放奮鬥史的《正陽門下》,到刻畫建國四十年風雨的《情滿四合院》《正陽門下小女人》,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一次,他更是握着如椽巨筆,將《芝麻衚衕》的歷史節點劃向了1947年。

什麼是“京味兒”劇?

簡單來說,“京味兒”劇以老北京味道為基,將皇城根的風土人情、歷史風俗、文化符號乃至社會輪廓淋漓盡致地展現。這種味道,是《駱駝祥子》裏質樸勤懇的勞苦大眾,是《茶館》裏遛鳥飲茶的遺老遺少,是《大宅門》裏恩怨糾結的世家興衰。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3張

《芝麻衚衕》裏的“京味兒”體現在何處呢?“京味兒”劇究竟有什麼魅力呢?源於老北京文化的“京味兒”劇,能否打通南北文化的隔閡?

以下,影視Mirror將做詳細分析。芝麻衚衕裏的北京味道

“豐潤的大豆香,黃子兒沁透了芳,四九城的那個幹炸醬,漢子的火一腔。”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待得嚴振聲對着大行皇帝賜下的黑馬褂悠悠一拜,《芝麻衚衕》這場大戲算是正式開演。這部“京味兒”劇裏,隨處可見當年老北京城的人文氣息。

先不談天橋“撂地兒”的把式行當,也不說滿街“舊時光”的箭樓牌坊。單說這處處留神聽的醬菜歌謠,就滿布皇城根的味道。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4張

醬菜,是老北京城不得不說的風味。制醬是一門手藝,華夏喫醬菜的傳統,更是自古有之。《詩經·信南山》有雲,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剝、菹是醃漬加工方法,流傳下來,形成一套規則,就有了北京城百年老字號的醬園子。

學者羅澍偉曾在書中寫道,“清代北京的醬園子大致可分三類,一類是老醬園,多為山西人開設,以六必居為代表;另一類是南醬園,以創辦於乾隆元年的桂馨齋為代表;再有便是京醬園,以著名的天源、天義順為代表。”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5張

《芝麻衚衕》裏的沁芳居,就屬於老醬園。老醬園的醬菜香,醬料好是關鍵;造好醬,選料必須得精良。北京城能選着最好的豆子,首推唐山豐潤馬駒橋和通州永樂店的黃豆。故此,《芝麻衚衕》開篇的故事,便圍繞着黃豆展開。

“四九城”是北京城的代稱,老北京城以城牆劃分為四層,即外城、內城、皇城、紫禁城。皇城有四道門,分別是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內城有九道門,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芝麻衚衕》裏四九城的腔調一起,老北京的風韻就溢滿了熒屏。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6張

另外,《芝麻衚衕》裏街上打眼能見的行當把式,亦是老北京城不可或缺的娛樂項目。

在天橋賣藝的,擱北京城有一句老話,叫“撂地兒”。說相聲的、唱戲的、唱京韻大鼓的、胸口碎大石的、耍刀弄槍表演硬氣功的,都是皇城根常見的絕活。俞老爺子和他的長子俞老大,就是常年“撂地兒”打把式賣藝的。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7張

當然,拋卻這比比皆是的風俗文化,《芝麻衚衕》中更為人稱道的,則是對當年北京城歷史輪廓的真實寫照。一邊是納妾、黃包車、賣身契充斥着的大戶日常,另一邊是炮聲隆隆的亂世戰場——六國飯店裡歌舞昇平,北京城外人命如草芥。在這方看似平靜的湖面之下,隱藏着風雲變幻的戰亂悲歌。那些迷人的“京味兒”人物

說到“京味兒”劇,自然少不了老北京式的人物。也正是因為這些老北京式的人物,“京味兒”劇才更加有趣、迷人。

《芝麻衚衕》裏的俞老爺子俞宗一,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北京人。

當年折了腰將嚴振聲過繼給嚴家,妥妥的記了一輩子。對俞宗一而言,嚴振聲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但過繼了就是過繼了,這事兒決不能亂,想要給俞家傳宗接代,自然要另立門戶,重開一房,讓嚴家的使喚丫頭寶鳳當妾做小那是萬萬不成。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8張

在他的身上,滿滿的是老北京人身上的“倔”與“軸”。與林翠卿交談時的耍無賴,和嚴振聲商議盤尼西林時的小聰明,對牧春花連哄帶騙的拐弄伎倆,以及那滿口京腔京味、不帶臟字挖苦人的片湯話,如此無理又如此討喜。

這副模樣的“老北京”,在過往的文藝作品中並不少見。《北京大爺》中的德仁貴,《狗兒爺涅槃》裏的狗兒爺,都是皇城根“倔老頭”的代表人物。

在他們的身上,觀眾能看到滿洲文化影響下揮之不去的自矜自傲,也能看到八旗勢頭消沉後不斷攀升的自怨自艾。他們代表着那部分從風雨中走出的“老北京”,想要觸及時髦的氣息,又難以隔離鮮彩的過去,可愛而又濕滯 。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9張

沁芳居的大東家嚴振聲,則是另一番模樣的“京味兒”人物。生於斯、長於斯的嚴振聲,心裏有一套祖下流傳的規矩道理,制醬的缸甕說封就封,提着一桿槍就敢出城購豆,所做的一切,都為了不能砸了沁芳居的招牌。

不過,人到中年的他們,比起俞宗一般的“老北京”,明事理、知是非。知道自己犯了錯,隻身前往牧春花家登門道歉;賬房上沒有現銀,拉下臉皮去竄到各家鋪子裏胡吹一通,賒來兩千斤二八粉(綠豆粉,按照二分玉米八分綠豆比例研磨);被吳友仁一巴掌扇懵,為了鋪子又不能着急發火,只得打碎了牙往嘴裏咽,安慰自己且看他日。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10張

這一秉性的人物,填滿了老北京人的局氣。如《茶館》中的王利發、《天下第一樓》裏的盧孟實,都是渾不吝的“京味兒”人物。不過,嚴振聲也好,王利發也罷,守着百年老字號的傳承老店的他們,進步的同時又脫不掉老北京的講究。

不過,沁芳居的醬菜剛剛出鍋,芝麻衚衕的故事尚在繼續。這部“京味兒”人物演成的“京味兒”劇,正在觀眾的眼眸裏,熠熠生光。跨不過江的“京味兒”劇?

“京味兒”劇跨江南,“京味兒”劇跨江難。以北京風韻打底的“京味兒”劇,在濃墨重彩描寫老北京鄉土人情的同時,自然先天有着文化地域性流通難的窠臼。

試問,“京味兒”劇真的流向全國了嗎?從數據來看,似乎沒有。

藝恩數據顯示,《芝麻衚衕》的受眾地區,北京市以14.66%的觀看人數佔據首位,而綜合上海、江蘇、浙江等南方地區的數據,堪堪只有14.07%,與北京旗鼓相當;同樣是劉家成導演的《情滿四合院》,受眾地區排在首位的依舊是北京,南方各省合計13.53%的受眾人數,也低於15.27%的北京地區。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11張

左《情滿四合院》,右《芝麻衚衕》

如《茶館》般湧入全國的現象並未出現,“京味兒”劇的觀眾似乎從未變過——那年歡天喜地看《情滿四合院》的觀眾,如今在歡天喜地看《芝麻衚衕》——莫非,所有的鄉土文化都受制於地域限制?

其實未必。影視Mirror曾在《鄉村愛情》11上線時進行分析,得出東北文化流入全國。鄉村愛情從藝恩的數據來看,確實如此。黑土地文化不僅席捲北方大省,更在南方各地殺出一片天,其中,廣東地區更以9.07%的受眾佔比,位於受眾地區排行榜次席。

Mirror頭條.《芝麻衚衕》開播,“京味兒”劇走向全國? 娛樂 第12張

《鄉村愛情10》

同樣是生於北方地域文化的影視作品,為何《鄉村愛情》能一路向南呢?這其中,既和東北文化的搞笑幽默息息相關,又與《鄉村愛情》處處外顯的流行元素不能割捨。

如今的《鄉村愛情》,已經不再拘泥於當年黑土地的“二人轉”,而更偏向於一個放大化的全國農村日常。“京味兒”劇則不然。北京雖然是首都,但是老北京文化以旗人文化為根,對於南方的許多地方來說接受無能,故此往往忍痛捨棄。

但,倘若“京味兒”劇真的入鄉隨俗,將四合院改成筒子樓,將天橋雜耍變成矮街深巷,它還會如此迷人嗎?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編輯 | 崑崙

校對 | 黃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