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學PK管理的本質任務落地

  由三十餘名清華總裁發展促進會會員以股權衆籌形式發起創立的華清緣(北京)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年底向法院申請破產,引來業界一片唏噓:在不乏戰略規劃、模式構建、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團隊建設等先進管理理念的支撐下,由頂級學府培育的精英經營餐廳不能說管理不科學,居然不足4年就垮掉!這至上表明,業界十分推崇的管理科學或者科學管理不等於企業管理的全部,代替不了企業管理本質任務的落地。

  科學管理並非管理的本質特徵全部

  隨着企業管理成爲一門專門的學科,科學管理顯得日益重要。同時,隨着科技的進步,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諸多高科技工具被運用到管理實踐中,管理過程似乎被武裝到牙齒;然而,某些管理行爲效率的提升並不能挽救企業整體經營不善的厄運。過去,人們將這種現象叫做科學工具引進後的水土不服;現在看來並非完全如此,經頂級學府大早上的精英對餐廳經營不善的故事告訴我們,僅僅拼科學管理是不夠的。

  2018年9月底,在以“統籌推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爲主題的第六屆民盟教育論壇上,新東方的俞敏洪在講話中指出,他發現世界上有一些地區,當代優質的教育資源、科技手段也都有,卻依然那麼的愚昧,依然有各種衝突,依然那麼頑固不化。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科技解決不了教育的本質”。這帶給我們一個啓示:科學管理並非管理的全部本質特徵。事實正是如此,如果說管理科學只能滿足管理的自然屬性的需要,那麼對管理社會屬性的滿足就勉爲其難。管理的社會屬性說到底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體現,需要通過利益相關方對利益的獲取或者分配體現出來。在以階級鬥爭爲綱的年代,要看剝削壓迫的情況;在和平發展中則要看是否取之有道,是否正當、公平等等。

  其實,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其藝術性不僅指的是管理要有彈性,更是因爲它要通過別人來完成任務,調動他人的工作積極性,激勵人心的技巧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說,管理可以分爲“管”與“理”兩個方面,管理科學的確可以在“管”的方面大大加強。比如“某校量身打造,爲每個學生配上了電子身份牌,學生跨入校園的那一刻將被自動識別,學生進入閱覽室,操場科學室,電子身份牌也將會記錄下他們的經歷,家長們通過終端登陸就能實時瞭解孩子在校生活軌跡。”然而,能否以理服人,則是另外一個維度的課題。如果說理工男認爲管理是一種機器,那麼政治學家認爲管理是一種職權系統,心理學家認爲管理是人們適應於組織的過程,都不能以偏概全,否則就很難接地氣。

  科學管理能不能代替人心問題的解決,那麼科技手段的投入與使用就不可能是管理的全部。企業在社會上不是孤立存在的,管理在很多情況下“功夫在詩外”,社會責任如影相隨。一方面,在通過權錢交易獲得的商業機會以及各種逆選擇的“捷徑”誘惑面前,管理不能隨波逐流。另一方面,不能利用管理的便利或者強勢地位單方面獲取利益。比如計件工資變相強迫工人加班,造成“過勞死”;一遇到成本壓力就裁員,把問題推給社會。我們知道,“社會主義的本質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這樣的述求中,企業管理就應當讓勞動者享有尊嚴而不是把他們當做掙錢的機器,不能在管理者享有天價年薪時肆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等等,否則就有“黑工廠”之嫌。

  科學管理也會給管理帶來“負能量”

  應當承認,在改革開放,提高經濟效率方面,科學管理髮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如果說過去的四十年的經濟騰飛有“野蠻增長”的成分,那麼其中的“野蠻”並非管理不夠科學;相反可能屬於對管理科學的過度依賴而忽視了管理社會屬性的作用。正如業內所形容的那樣:身子走得太快了,而靈魂沒有跟上。技術工具是中性的,“靈魂”果真沒有跟上,它們難免會有一些有意或者無意的“負能量”的產生。

  經濟的“野蠻增長”中泥沙俱下的情況出現,其中就包括對科學工具在管理中的異用。所謂異用,就是將科研成果或者技術工具用來牟取不正當利益。比如在“互聯網+”中,有電商或者快遞公司在推銷產品時,打電話告訴選定的小區住戶說是有快遞物品,藉口潮溼看不清具體地址、姓名,請住戶提供;然後送來包裹(假煙或假酒之類)。住戶一旦簽收,隨後就有電話敲詐跟進,勒索數萬。如果住戶不肯給,便會有討債公司或黑社會上門“砍人”,只到住戶肯“花錢消災”。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有一個“異用篇”,專門揭示了這種情況:具有同樣優勢的東西,“桀、紂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技術手段發達了,有人利用這些東西來忽悠消費者,對社會來說就是“負能量”。

  當然,也有熱心做壞事的情況。熱心不能說不算好心,但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比如關注了技術,卻忽視了管理的本質,一刀切等等。俞敏洪舉的一個例子是,他在四川的一個貧困地區,看到山裏的孩子通過互聯網遠程聽成都市區一箇中學的課。但是對這些人似乎幫助不大,就是根本跟不上進度。因爲成都那所學校是四川最好的中學之一,老師對學生講課都是快速跳着講的,學生的基礎太好了,高考水平可能都是600分以上。但是山裏的孩子多爲200多分的程度,所以聽遠程課很吃力。這在管理領域的表現,就是在引進先進的管理工具時忽視了文化背景。一般說來,管理工具的智能化以及全方位滲透的確可以使管理觸角無孔不入,但那容易產生抵觸心理,所以效果未必理想。

  如果說科學管理或者科學工具的運用本身需要管理,那就表明,科學工具的運用雖然有助於加強管理,但也會產生新的管理問題,帶來新的管理“負擔”,比如需要處理好雲科技和隱私的關係。如果對新的管理問題視而不見,那就會產生管理中的“癌變”,比如績效管理原本是一種十分有益的管理工具,但是當它衍化爲績效主義之後,就會使得創新精神、團隊意識喪失,索尼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發表的一篇文章《績效主義毀了索尼》就足以說明這一點。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說科學管理一定會給管理帶來“負能量”,就像不能因爲有了“績效主義毀了索尼”的案例,就推斷是績效主義讓中國企業陷入困境。其中的關鍵在於,在引進或者推廣一種科技工具的時候,千萬不能有可以鬆口氣的思想。

  管理科學升級的同時保持管理本真

  其實,管理本質任務的完成與科學管理就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後者與正當管理共同構成了前者的兩翼。同樣的,強調管理本質任務的完成不乏進步排斥科學管理,而是說不能搞惟科學主義,不能以偏概全。上述由頂級學府培育的精英對餐廳的經營不善的背後,一定存在着經營理念沒有落地的故事,抑或有悖於一些基本常識。比如持股比例均爲2.94%,在決策中容易扯皮等等,這從反面說明了迴歸管理本真的重要。

  在引進和使用科學管理方式中堅持正確的理念引導,避免對道義責任的穿越。過去有人抹黑中國文化是“醬缸文化”,他們眼中的中國式管理就是對原則的變通,對科技工具、科學管理方式的異用不能說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從反面告訴我們,強調在引進和使用科學管理方式中堅持正確的理念引導,絕不是多餘的。三十餘名清華總裁發展促進會會員以股權衆籌的形式創立餐廳很難說沒有一定的隨意性,總裁股東們與其說倚重的是衆籌模式,不如說是想利用清華、總裁等虛名以及由此帶來的人脈資源優勢,但最終還是被打回原形。2017年,華清緣公司拖欠某供貨商酒水款近4萬元,被法院終審判決還款。由此看來,清華、總裁、衆籌這些令人目眩的字眼並不能使自己在基本的市場信用約束面前網開一面。

  管理創新應當向善升級,積極應對一種傾向掩蓋着的另一種傾向。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認爲,"一個好的產品、好的技術,一定會受到法律、人類倫理等社會規則的約束。當科技突破這一切的時候,即便在技術標準上有再好的表現,跑分再高,也不是一個好的產品,因爲產品最終是爲人類服務的。" 他所說的“好的技術”就是向善的技術,騰訊研究院2018年年初啓動Tech for Social Good(科技向善)項目,目標之一就是傳播"科技向善"的理念,聯合社會各個主體共同直面互聯網技術與產品帶來的各種弊端,促成各方深度對話、達成共識、尋求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與實際行動。向善就是堅持正當管理、正道經營;在利益分配存在衝突的情況下,不要試圖以精巧的制度設計代替公平公正難題的解決。

  在與時俱進中保持管理本真,促進科學管理與正當管理的良性互動。隨着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乃至智能化,管理當然需要現代化乃至智能化,但這絕非意味着管理的與時俱進僅僅是科技硬件的添置,與以人爲本有關的訴求的滿足將是永恆的,否則就談不上正當管理。在索尼試圖走出低谷,採取種種措施應對新的挑戰時,《財富》的評論認爲,先別管什麼生態鏈、垂直整合、軟硬一體那些“高端”的模式,想重新贏回消費者和投資人的認可,先拿出一款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加價購買的產品再說。毫無疑問,科學管理作爲一種工具是爲產品與服務創新服務的,我們不能捨本逐末;不能不顧核心競爭力的打造而在管理工具的更替、升級上扯淡,否則難免會鬧出“皇帝新裝”的新鬧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