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謀害忠臣,為什麼徐有貞背負的罵名要比秦檜少很多呢?

一 對國家的影響程度不同

嶽飛的死亡,徹底斷送了南宋北伐的希望,南宋也失去了收復北方失地的最佳機會。

于謙的死,並沒有影響到明朝的穩定。相對的于謙的死,反而對明朝的穩定起到了正面作用。奪門之變屬於政變,自古政變沒有不流血的,于謙的死,也讓忠於景泰帝的人失去了主心骨,更利於明英忠儘快穩定朝局。

二 秦檜和徐有貞對待國家的功績不同

秦檜的主要功績就是幫助趙構治理南宋,沒有十分具體突出的功績。

徐有貞是水利專家,實打實的花費了五百多天,治理好了黃河水患,造福了黃河兩岸百姓。

三 惡名分擔不同

嶽飛的死,肯定離不開趙構的意思,但是所有的仇恨基本都被秦檜背了。

于謙的死,因為明英宗發動了奪門之變,是最大的收益者,所以徐有貞的仇恨值被皇帝分擔了不少。


賴有於嶽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于謙和嶽飛一樣,都官拜少保,一個抗金,一個抗蒙,一個被秦檜「莫須有」所殺,一個被徐有貞「意欲之」所殺,命運何其相似!

公元1449年,當蒙古大軍圍攻北京城時,于謙力主抵抗,徐有貞主張南遷。

北京保衛戰之後,于謙大權在握,徐有貞被于謙看不起,長期閑置,徐有貞便對於謙懷恨在心。

公元1457年,徐有貞、石亨鄧策劃奪門之變,明英宗復闢,于謙被徐有貞以「謀反」罪名下獄,以「意欲」之名處死。

徐有貞與秦檜其實還是有區別的,徐有貞與于謙之間更多的是政見不和、權力之爭。

于謙曾經拯救大明,挽狂瀾於既倒,但徐有貞殺于謙不是因為他抗蒙,而是于謙支持景泰帝朱祁鈺,徐有貞認為「不殺于謙,復闢之事則師出無名」,當然還有私怨。

此外,徐有貞還是大明內閣官爵最高的官員,以文臣獲封武功伯。

徐有貞文武全才,做過水利上的科學實驗,既治理黃河水患有功,又疏通了運河水道。

徐有貞書法成就也很高,但最終明英宗受石亨讒言,將其貶為庶民。

後來,徐有貞晚年回到家鄉,縱情山水之間,公元1472年病逝。

因此,徐有貞讒殺于謙固然可恨,但二人之間更多的是支持的皇帝之爭、政見之爭,而非嶽飛與秦檜對抗金的問題之爭。


我是微史春秋,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秦檜和徐有貞兩人的罪名不同,秦檜除了殘害忠良外,最大罪名是漢奸,而徐有貞只有殘害忠良之罪,沒有漢奸罪名。人們更恨漢奸,恨賣國賊!

其他方面的原因有:

一、當時的明朝和之前的南宋面臨的形勢不同。

秦檜殺害了嶽飛,葬送了南宋北伐收復失地的大號形勢,使得北方領土徹底被金人佔據,南宋只能偏安東南,自然是人人不忿,人人皆罵秦檜。而徐有貞謀饞殺于謙時,大明的江山已經從土木堡之變的屈辱中走了過了,並沒有喪失領土。因此徐有貞殘害忠良,留下罵名,卻不至於像秦檜那樣被鑄成跪像立在於謙墳前。

二、徐有貞謀害於謙,支持英宗復闢後,任內閣首輔時間並不長,沒有像秦檜那樣把持朝政十幾年,權勢滔天壞事做絕。此後被曹吉祥等陷害罷官不用,算是得了報應,小人遭小人打擊,算是罪有應得。

三、徐有貞的才能不錯,他精明幹練,對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五行等學問都有研究,有經世濟民之能,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就有些兩極,一是恨他饞殺忠良于謙,二是贊他有能力。

以上我是個人的看法,主要是因為徐有貞沒有如秦檜那樣有漢奸的罪名,不然他會和秦檜一樣並立了。


主要是因為結果吧,漢人最忌被異族統治,按照歷史流傳的說法,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嶽飛,宋人失去了一位重要將領。

嶽飛之死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岳家軍喪失主心骨,朝廷也失去了力主收復中原的大將,而整個戰略也發生了轉折,此後宋人主動攻勢減少,一直處於捱打狀態,直到最後被異族所滅。

後人大多把異族統治之恥歸結於秦檜害了嶽飛,秦檜自然會成為眾矢之的,留下千古罵名。

而徐有貞等雖然謀害了于謙,但對當時的明朝沒有決定性的打擊,就算百年之後被後金統治,也不能怪到于謙之死上。

假設歷史在北京保衛戰的時候出現變化,徐有貞將在北京保衛戰表現出色的于謙謀害,以致瓦剌攻破北京,那徐有貞等人的罪行就堪比秦檜了。


一句古話總結:同人不同命,同傘不同柄。

岳父知名度和人氣,遠遠大於于謙。

從古至今,岳父和于謙都是名族英雄,但是由於他們知名度與人氣不同,必然造就千古國人的關注度不同。岳父是國民的民族英雄,是國民心中天王巨星級的偶像。拿到現在來說,岳父是億萬級的國民網紅,于謙不過是千萬級的網紅。若有絲毫傷害偶像的動作,必然遭來億人唾沫羞辱。

于謙是科班文人出身,岳父是草根軍人出身,岳父所取得軍事成果與影響力遠遠大於于謙。岳父承載與寄託著千千萬萬草根百姓,期望早日擊敗外族,統一國家,過上安穩的和平家園夢想。

于謙從小刻苦讀書,23歲考取進士,從此踏上仕途。而岳父,從小喜歡讀兵書,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武藝高強,20歲開始應徵入伍。岳父作為草根小兵,一步步成為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對於古往今來的國人都是極其勵志,是國人萬人敬仰的草根逆襲夢。岳父所被國人寄託的和平家園夢想,正是草根百姓需要的,岳父被謀害了,遠遠比于謙作為忠臣被害的所激發的民族感情,更能引起共鳴並長期熱烈關注、推崇。


嶽飛之死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政治覺悟不高,真正想讓他死的其實是高宗趙構,秦檜只不過是執行者罷了,這麼多年來嶽飛的藝術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戲劇矛盾中自然要有正義之士和卑鄙小人。這才導致了我們如此痛恨秦檜而惜嶽飛。

從歷史政治的角度來說徐有貞和于謙,嶽飛和秦檜其實都是政見不合,分屬於不同政治勢力,你死我活是很正常的事情。


直接殺于謙的是朱祁鎮,徐有貞甚至連幫兇都談不上。朱祁鎮殺于謙王文,並樹禍朝的王振為神,只有朱祁鎮想這麼做,也能這麼做。徐有貞、石亨之流,順著朱祁鎮的意思辦而已。後清修明史,為美化明帝,把徐有貞列為元兇,甚至以「後帝悔之」,為朱祁鎮開脫,但天下對此美化,根本不認賬。


除了石灰吟和北京保衛戰我們對於謙又瞭解多少,他的生平主張事蹟對我們來說是那麼陌生,只是一個符號式的人物。

其實于謙可以說是明朝改革之祖,而且是孟子信徒,他的死是皇權和理教共同所致,徐有貞不過是具體操作人而以,沒有徐有貞還會有王有貞,那麼當然不會有誰對這件事發表什麼疑問,史書也不會有什麼平反的說法了,就那麼一段含含糊糊的記載。

另外說一句徐有貞治水是一個無恥的掩蓋。


秦檜的罪名大是因為小說的盛行,明朝小說盛行,人們只能寫嶽飛來影射于謙,誰敢直接寫?

老百姓也只有發泄對秦檜的恨來代替對徐有貞的恨,

所以秦檜幾乎背負了所有天下奸臣的罵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