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香港電影在中國影壇是獨樹一幟的,是華語電影一顆瑰寶。在上世紀90年代是香港通過武俠電影讓中國電影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了華語武俠片,為世界電影和中國電影發展做出了歷史性不可磨滅傑出貢獻。

其次,上世紀90年代香港電影創作和發展處在中國電影起步發展階段,也是黃金髮展時期。武俠題材本身就是中國獨特傳統文化,根治在華人血脈里,有非常好的民間基礎,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大眾歡迎和認同。因此,在早期華語電影匱乏時期香港武俠電影有了他發展空間。

第三,香港武俠電影作為獨創電影體系,依靠一群熱愛武俠,熱愛電影,敢於嘗試,敢於追夢的年輕有為香港影人創建並發展起來的。代表人物有邵氏兄弟,徐克,成龍,李連杰等眾多前輩們。前輩們的真才實學演技,勤奮敬業精神,為香港電影乃至華語電影樹立了電影行業先鋒模範標準。

第四,香港武俠電影在經歷上世紀90年代黃金髮展時期後遇到了大陸電影「絕地反擊」階段。那些看著香港武俠電影長大的年輕人們,那些看到香港武俠電影帶來名利投資方們,為了追求純粹商業利益打破了原本香港電影體系和創作標準。所有人被這股商業洪流裹挾在其中,從而極大削弱了香港武俠電影英雄勁,精氣神。

第五,香港武俠電影經過「過山車」式發展後,香港電影人再次找到了新的電影創作與電影發展坐標,將香港武俠電影精神轉化為人文情懷氣息,拍攝了如《桃姐》,《歲月神偷》,《美人魚》,《十二生肖》,《海洋天堂》,《親愛的》等充滿人文情懷電影作品,讓我們看到了香港電影人的成熟。

最後,我想說,我們所有人要永遠感謝香港電影為華語電影做出貢獻,感謝香港電影陪伴我們的成長歲月,感謝所有香港電影人為香港電影發展付出的追求與努力。不論過去,現在,將來,香港電影是華語電影和世界電影不可或缺部分。


首先是香港整體經濟騰飛帶來的民眾蓬勃向上的精氣神。獅子山下是一種精神符號,愛拼才會贏是社會信仰,深深地烙印在當時香港人包括影視人身上。

看早期香港片的人,可以注意到,黃金時代香港電影中,雖然小人物多,但是小人物並沒有卑下的認知。你是千金小姐,超級美女如何,我喜歡你我就想辦法去追。追不到是追不到,但是我一個小人物和你精神上是平等的。

而香港作為大陸唯一的出口,以及華語文化的輸出源頭地,也吸引了整個華語世界的文化精英們聚集香港。李連杰,劉嘉玲等是內地人。葉倩文等是海外華裔。王祖賢,林青霞來自台灣。所以當時的香港電影界聚集了整個華語圈的精銳。

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發展中,堪稱癌細胞的黑社會滲透越發嚴重。而香港經濟,也在內地發展起來後,失去了唯一出口的這個先天優勢。那種草根奮進的精神,逐漸消失。而內地影視的市場,則將影視圈大量的人才從香港吸納入內地市場。

可以說香港電影,在回歸前九十年代初就已經走下坡路了。實際上,周星馳的崛起以及三級片的利益,掩蓋了香港電影開始衰落的現實。等到香港電影人發現,人才斷檔,勢頭已經無法遏制了。


首先,過去拍電影基本很少有參照物,那叫創作。現在很難有一種觀眾買賬的新思路。還有,他們不再年輕了,沒有了年輕的心態,不敢輕易失敗,所以一出手就是向好萊塢靠攏的大手筆,動輒幾個億,因為這是宣傳的資本,票房的保證。年輕的時候有幹勁兒,有想法,有政策,有夥伴。現在不一樣了,有想法沒用,投資方說了算,政策限制太嚴,沒有能聽得進去話的謀劃者。所以現在的電影都是浮誇風,恨不得全是特效,實際觀眾對電腦特效現在是膩煩的,好電影一定要有靈魂,至少,要學會講故事,華麗特效下是千篇一律的唱高調,誰也不會愛看。


謝邀!敢問悟空問答是從何而來?個人認為原因有 三,其一,當年中國主體文化生活貧乏,看到這些片子,自然是如獲至寶。事實上,未必,猶如被過度解讀爛了的大話西遊,而九十年前後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幾天拍一部的速度,其產物,爛片也不少,其二,雖然不願承認,但觀眾水平都還是有提高,沒有新鮮感的作品,很難再引起巨大關注,而由於欣賞口味的多元化,一樣可以使專業認同的好片並不叫座。第三,網路時代,你的娛樂方式,第一選擇,還會是電影嗎?


市場規律變了,香港的從業者還不能適應,那麼大都選擇了轉移業務重心,有的嘗試好萊塢,有的轉向大陸,本港的電影產業結構被破壞了,投資方不再青睞港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香港的電影缺少大製作的根基,現實主義題材不知道向那個方向發展,是向大陸的價值觀靠攏還是另闢蹊徑,這個問題暫時沒有明確下來,那麼又沒有錢,又沒有內容,自然就會處於比較尷尬的狀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