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二線導演,在鏡頭語言上平均水準是要好過大陸導演的

東方好萊塢名不虛傳,香港導演的戲,劇本是弱項,鏡頭語言卻是強項,因為香港電影的特色就是這樣,快節奏+強刺激,所以鏡頭語言被推到很高的要求上,當然相應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劇本的質量被漠視打壓的很慘,《無雙》的劇本也是閑置了10年,最後才以港陸合拍的模式被撈出來

哪怕是電視劇,2000年TVB的《烈火英雄2》,部分重點鏡頭的運用都已經是電影級別了嗎,更別提近年的《心冤》《東方華爾街》這種掛著電視劇皮的長電影了,鏡頭真心好,不啰嗦不拖沓,意猶未盡

現在備受讚譽的tvb電視劇《金宵大廈》,哪怕是小演員+小成本製作+鬼片題材,在鏡頭的運用上遠超國內多數「知名」婆媽劇,更別提一些國內見鬼的懸疑電影了

色調+鏡頭的輕微變形,不用音樂都覺得恐怖

不是每個鏡頭都要懟臉的,虛實交替的鏡頭語言更有感染力

演員一直喊好害怕是沒用的,用鏡頭語言讓觀眾害怕,才叫高級

希望大陸的電視劇導演,好好學習吧,tvb劇目不更新,我都要劇荒了,

某些婆婆媽媽的劇情,黏黏糊糊的敘事,拖拖拉拉的鏡頭,咱也別說觀眾不行了,這種劇捫心自問,還沒有王者峽谷好看呢(手動狗頭)


王晶說的技法應該是電影技術一類的,比如攝影,燈光,剪輯,配樂等。雖然這些都是分門別類,有專門的人負責,但是導演總觀全局的,怎麼用好真是導演的事。

80-90年代的香港,年產數百部,還有很多的三級片的拍攝技法好過現在一水的國產電影,更不用說那些網路大電影了,那些好多連基本的拍攝技巧都有問題,看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

早期賈樟柯的技法的確是比較差的,有點像草台班子,但是這些東西並沒有限制到賈樟柯,電影內容才是賈導的特長。

後期的賈樟柯拍片預算上去了,班底好了不少,最近的幾部片子已經沒有那麼生了。

最後說說最近話題比較多的郭敬明,郭敬明從《爵跡》後就沒有新的作品上了,從前幾部片子的拍攝來看拍攝技法什麼的問題不大,估計是有錢請了比較好的團隊,但是內容真是有點差。從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來看,事先應該對表演理論,表演技巧做了一些功課,所以每次點評一套一套的看似很厲害啊,其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其實拍攝技巧是可以用金錢彌補的,但是好的技巧不代表可以拍好電影,那最多算錦上添花,王晶的技巧很豐富,專心一些也能拍好片,但是有些地方是無法達到賈樟柯導演的高度的。


我記得同樣是這一期。

問:為什麼香港的導演到內地來發展後大多成績不怎麼理想。

王晶:年紀大了。

問:那伊斯特伍德年級不也大了嗎?他也在不停的拍片啊。

王晶反問:好嗎?

問:哪兒不好?

王晶:節奏有問題。商業片節奏有問題。

問:你認為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怎麼樣?

王晶:很好啊,快趕上伏妖篇啦!但,觀眾不吃就是不吃啊。

從這幾個問題的應對當中,感覺王晶的回答前後矛盾。《驢子》觀眾評價不錯,但是王晶就是能模稜兩可的說什麼「節奏有問題」,所以他要質疑老爺子的電影「好嗎?」

所謂節奏,「不僅限於聲音層面,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 節奏變化為事物發展本原,藝術美之靈魂。相對論變化的結果。」

所以節奏這種東西,很難有個固定的套路,不是一成不變的,難以以規則來論定的東西。而結合王晶下文「商業片節奏有問題」的言論,顯然他是表示,《驢子》的節奏會影響到觀眾的觀影體驗,進而影響到影片的商業價值。

這裡關係到商業片是否應該有導演的自我表達問題,說起來話長暫時不論。我的觀點就是,在保障影片商業價值的基礎上,可以進行自我表達。

這裡只說王晶在這番言論中對於觀眾觀感的態度。

在伊斯特伍德這裡,王晶認為哪怕是觀眾評價挺好,但他節奏出問題了,會影響到觀眾的觀感,所以就質疑「好嗎?」到了周星馳這裡,他又把問題歸咎到觀眾「不吃」上,簡言之就是新喜劇之王很好,但觀眾不吃。又把觀眾的觀感拋開,談影片本身啦。

也是在本期中,竇文濤問過王晶,那些賺錢的電影,是好電影嗎?

王晶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好電影。」

他這個回答,在某種層面上是正確的。我能想到的,也只有一種層面,那就是商業層面。在商業層面上來說,能賺錢的東西,那就是好東西。但要說到電影技法、角色探究、演員演技、故事內核……等一系列藝術層面上,恐怕要倒過來說。

王晶在這期圓桌派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就是一切以商業成績為本。

當然以商業為本,也不算毛病,完全不是什麼錯誤。

但王晶卻在很多問題上,拿商業給很多電影做遮羞布。私以為並不妥當。


謝邀

從某種意義上講,王晶的說法並沒有太多毛病,很多答友都指出了,賈樟柯並不是以技法取勝的導演。導演之間,各有所長,不吝地說,王晶也是很好的導演,在商業和技術之間也算是遊刃有餘了,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比如著名的「我全都要」就來自王晶導演的《九品芝麻官》。

但王晶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商業上的妥協,近年來最明顯的就是《追龍》,難得一見王晶正常水平發揮了一回,但也僅僅只是半場好戲。總的來說,王晶從編劇到導演,經歷了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一路走來,在技法上的探索不可謂不多。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王晶電影看到不同的王晶導演,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奇怪,這電影居然是王晶導演的。相反的,我們可能也只能看到一個賈樟柯,所有賈樟柯的電影都是一個調調,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可能王晶屬於後者,但是這並不重要,因為一個導演拍電影不是為了讓另外一個導演喜歡。賈樟柯的電影更多的像是在自言自語,管你喜歡不喜歡,他就是要這樣拍,可以毫不在意票房,比如《天註定》。但也有積極的探索,比如《山河故人》,雖然拍的還是舊事,但可以把目光放到未來,這在中國導演里很少見。

話說回來,「王晶說賈樟柯技法不行」本身也是斷章取義,節目本來是請王晶在王家衛和賈樟柯之間選擇,說技法不行是追問的結果。王晶是個耿直人,就實話實說了。這裡直接解讀,就是王晶更喜歡王家衛一些。這好像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理由,但放棄賈樟柯是需要理由的,技法不行是個可信的說法。這裡不應該有爭議,相信賈樟柯導演如果知道了,今後也會努力提高技法的。


這個評價有偏頗。

本質上還是美學理念的不同。賈樟柯偏現實主義,王家衛偏形式主義。賈樟柯走的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那個路子,求真實、重記錄、輕技巧。他提到過《偷自行車的人》是他很欣賞的電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這部電影。

王家衛的電影,鏡頭語言相當華麗,總是可以創造出獨特的視覺印象,觀眾即便看不懂故事,也會沉醉在他的電影氛圍里。比起賈的樸素,王更藝術,更追求純粹的美。所以論技巧,當然是王家衛更勝一籌。

但是也別理解成:王家衛就是比賈樟柯更牛逼。什麼是好電影?不如換個問題思考:電影好在哪裡?導演好在哪裡?這樣可以看到更多樣的世界。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這樣就不容易被他人帶偏,即便那是很資深的業內人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